吴大顺
- 作品数:82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从《长安有狭斜行》到《三妇艳》看清商三调在南朝的演变
- 2009年
- 清调曲《相逢行》,又曾称为《长安有狭斜行》、《相逢狭路间》,在西晋形成《相逢行》与《长安有狭斜行》两个演唱系统,"三妇"一章曾作为《大歌弦》歌辞在平调曲演唱的间歇作为插曲表演,宋、齐时期作为独立的"只曲"被保留下来。刘铄最早拟写"三妇"一章歌辞,诸多文人参与拟作,形成《三妇艳》歌辞系列。《长安有狭斜行》到《三妇艳》歌辞的演进变化,提供了清商三调在南朝衰落演变的文本依据,进一步印证了有关清商三调在南朝演进的文献记载。《三妇艳》歌辞内容与形式的"新变"对认识文人拟歌辞有重要启示。
- 吴大顺
- 论汉乐府的劝世精神被引量:3
- 2016年
- 汉乐府古辞在思想主题上具有明显的劝世戒俗倾向。因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的"正俗"目的,乐府机关按照"正俗"要求对歌谣配乐、增删和新编的加工过程中,原本"感于哀乐"的歌谣被转化成为代表朝廷意志传达"正俗"意图的乐府诗,汉乐府的"劝世"主题也在这种"创作"机制中悄然形成。
- 吴大顺
- 关键词:主题劝世
- 吴歌西曲的传播与南朝诗风嬗变被引量:1
- 2016年
- 南朝对吴歌西曲的接受大致存在两个阶段,宋齐时期以接受原生态吴歌西曲为主,对其音乐风格改变不大;梁代以后以加工改造吴歌西曲及创作吴歌西曲歌辞为主。吴歌西曲的传播方式与南朝诗风嬗变关系密切,以梁武帝为代表的帝王和文人对吴歌西曲音乐的改造及大量创作吴歌西曲歌辞,使吴歌西曲取代了清商三调地位,在宫廷和上层社会广泛传播,从而导引了南朝女情与闺怨题材的创作,风格轻艳柔媚,并直接带动了宫体诗的发展。
- 吴大顺
- 关键词:诗风嬗变
- 梁武帝音乐文化活动与梁代宫体诗被引量:5
- 2007年
- 从宫体诗"名"与"实"变化的政治因素、梁武帝音乐文化政策、音乐活动以及诗歌创作等方面讨论梁武帝对宫体诗内容、风格以及创作风气的影响。认为梁武帝对吴歌、西曲音乐文化的爱好、鼓吹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文化活动、大张旗鼓地推广,是梁代宫体诗兴盛的重要原因之一。
- 吴大顺
- 关键词:梁武帝音乐活动宫体诗垂范
- 曹操“拟乐府”与建安风骨的发生被引量:3
- 2018年
- 建安风骨的发生是从曹操"拟乐府"开始的。曹操推进礼乐文化建设促进了汉乐府在建安的广泛传播,汉乐府的音乐基础又决定着其"拟调"为主的创作方式。曹操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做法突破了东汉文人乐府在主题上的劝诫模式,其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突破了汉乐府"普世性"的抒情模式,从而奠定了建安文学的发展基调,引领了建安诗歌的创作风气。
- 吴大顺
- 关键词:建安风骨
- 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现状及文学传播学构建被引量:3
- 2018年
- 近二十年古代文学传播研究成果丰硕,大致形成了古代文学传播史论、古代文学的传播学解读和古代文学传播学建构论三种类型,共同促进了古代文学传播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但古代文学传播学建构论,因受西方主流传播学理论体系制约,借用传播学理论概念和学术框架审视古代文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研究内容空泛化、表层化倾向。随着文学传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重新审视传播学与文学传播学的关系、构建文学传播学学科体系显得尤为重要。从传播学与文学传播学的学术旨趣和发展历史看,二者更多地是交叉和借鉴关系,并非从属关系,从文学研究分支而非传播学分支确立文学传播学学术目标和理论系统更具学术发展空间。
- 吴大顺
- 关键词:古代文学文学传播学
- 论梅尧臣观照山水的基本范型被引量:3
- 1999年
- 梅尧臣的山水诗运用“出游观景,移步换形”、“精选视点,三维眺览”、“专注一景,凝眸近现”、“虚拟泛化,因情造景”四种基本范型来观照山水景物。在这四种范型的具体运用中,诗人既吸收了前人的创作技巧,又有自己的创新;既不满西昆体的形式主义诗风,努力挽回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又不满前人既定模式,努力寻求山水诗创作的新路。
- 吴大顺
- 关键词:梅尧臣山水诗现实主义观照范型
- 曹植拟乐府的创作模式及其诗歌史意义——汉魏六朝诗歌传播研究之六被引量:5
- 2017年
- 曹植拟乐府存在"拟调"和"拟篇"两种方式。他在"拟篇"中大胆创新,突破乐府诗的音乐限制,突出乐府诗的文本特征和文人情结,为文人徒诗在立意、谋篇和抒情言志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经验和范式,进一步巩固了"建安风骨"的文坛地位,从而完成了中国诗歌从"应歌"到"作诗"的转移,还创建了文人拟乐府的基本模式,为西晋傅玄、陆机等文人拟乐府提供了参照。曹植"拟乐府"的创新,又是以建安时期诗歌的文本传播和文人结集之风的兴起为背景的,"建安风骨"发生、发展、形成及其在文坛确认的历史进程刚好处于中国文化传播媒介由简帛为主向纸张为主的大转变时期,纸张书写的兴起,为文学传播提供了媒介基础,有效刺激了诗歌的文本传播和文人结集之风。
- 吴大顺
- 关键词:文本传播范式
- 论汉魏六朝仪式歌辞的文化功能与传播特点被引量:1
- 2016年
- 仪式歌辞是为满足封建王朝各种仪式活动需要而创作音乐歌辞,因其满足仪式活动之需的特殊功能,内容上强调其与仪式活动符号象征的一致性,形式上多采用典雅的四言正格,在传播方式上呈现出程序性、依附性、组织性和共时性特点。仪式歌辞特殊的文化功能和传播特点决定了其传播效果的局限性,在传播范围的拓展性、传播时间的延续性方面均不能与娱乐歌辞相比,人们对仪式歌辞的接受,也主要是从其内容的"象征图式"和"意象结构"出发的,是否美听悦耳不是接受重点。
- 吴大顺
- 关键词:汉魏六朝文化功能
- 鲍照拟乐府与文人乐府体的建构被引量:1
- 2022年
- 鲍照是晋宋诗坛创作乐府诗最多的诗人,他的拟乐府,在继承曹植、陆机拟乐府模式基础上进行创变:以乐府旧题裁己意,在古题中遇今事、见新意、抒真情,进一步强化了文人乐府诗的主体精神和对社会现实的强烈观照,突出“作诗”的立场。在鲍照拟乐府创作实践的积极引领下,文人拟乐府作为一种区别于文人徒诗的诗歌体式逐渐得以确立。
- 吴大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