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程惠

作品数:127 被引量:1,157H指数:18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7篇期刊文章
  • 4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4篇农业科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6篇鲜切
  • 22篇生理生化
  • 17篇果蔬
  • 17篇保鲜
  • 16篇贮藏
  • 13篇抗氧化
  • 13篇褐变
  • 11篇生理生化变化
  • 11篇鲜切果蔬
  • 11篇鲜切苹果
  • 9篇酶促
  • 9篇酶促褐变
  • 8篇流体萃取
  • 8篇辣椒
  • 8篇活性
  • 7篇营养
  • 7篇色谱
  • 7篇相色谱
  • 6篇香蕉
  • 6篇冷害

机构

  • 114篇大连民族学院
  • 16篇教育部
  • 12篇大连民族大学
  • 11篇大连工业大学
  • 4篇甘肃农业大学
  • 4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大连轻工业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吉林农业大学
  • 2篇空军勤务学院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渤海大学
  • 1篇上海应用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27篇刘程惠
  • 117篇胡文忠
  • 87篇姜爱丽
  • 47篇田密霞
  • 36篇何煜波
  • 28篇王艳颖
  • 13篇陈晨
  • 11篇刘易伟
  • 10篇金黎明
  • 10篇白露露
  • 9篇邹宇
  • 8篇齐海萍
  • 5篇陈晨
  • 4篇徐国凯
  • 4篇程双
  • 4篇吴晓彬
  • 3篇冮洁
  • 3篇范圣第
  • 3篇萨仁高娃
  • 3篇冯可

传媒

  • 39篇食品工业科技
  • 18篇中国食品科学...
  • 8篇食品与发酵工...
  • 7篇中国食品科学...
  • 6篇食品科学
  • 6篇保鲜与加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食品科技
  • 3篇食品与机械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大连轻工业学...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生物技术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油脂
  • 1篇包装工程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黔南民族医专...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11篇2015
  • 10篇2014
  • 11篇2013
  • 29篇2012
  • 20篇2011
  • 18篇2010
  • 1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坏血酸处理抑制李果实冷害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为寻找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新途径,以新鲜李子为试材,研究李果实经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处理后冷害与酶促褐变机理。结果表明,对照果冷藏12d后,多酚含量和PPO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MDA含量和冷害指数开始逐渐提高,说明冷害已经启动。而抗坏血酸处理组延缓了多酚含量的上升趋势,提高了PPO、POD、CAT的活性,外观和内部冷害指数明显降低,SOD活性变化不大。处理1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说明用抗坏血酸处理李果实,从外观上明显抑制了李果实冷害的发生。综合内、外两种冷害指数,只有处理1抑制冷害的效果最好,保持了李果实较好的贮藏品质。
王艳颖胡文忠田密霞刘程惠姜爱丽
关键词:抗坏血酸冷害酶促褐变
间歇升温对采后香蕉李贮藏中酶促褐变的影响被引量:20
2010年
以香蕉李为试材,研究不同的间歇升温对低温贮藏的李果实酶促褐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李果实在冷藏20d时启动冷害,多酚含量和PPO活性逐渐下降,冷害指数显著增大,果实正常后熟过程受阻。同时,低温胁迫诱导了SOD活性的增加,而冷害又激发CAT或POD活性的上升,说明受冷害果实的保护酶系统在抵抗逆境胁迫方面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MDA含量逐渐上升,冷害和褐变程度加剧。而间歇升温提高了SOD、POD和CAT的活性,抑制了活性氧的积累,减弱了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延缓了冷害的发生,特别是间歇升温到18℃抑制冷害的效果更好,促进果实逐渐后熟,延迟了果实的衰老进程。而间歇升温到10℃贮藏前期虽然对冷害症状有所缓解,但果实成熟老化速度较快,贮藏后期老化的果实不耐低温贮藏,导致冷害加剧,果实褐变现象严重。
王艳颖胡文忠刘程惠田密霞姜爱丽
关键词:香蕉李贮藏酶促褐变
不同酸处理壳聚糖涂膜保鲜鲜切苹果的研究
本实验通过对不同酸制备壳聚糖膜的膜特性及其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膜特性方面,壳聚糖浓度为1%,酸浓度4%时,成膜效果最好。并通过对膜处理后的鲜切苹果失重率、硬度、好果率、商品率及贮藏过程中鲜切苹果表...
齐海萍郜玮胡南姜爱丽刘程惠胡文忠
关键词:壳聚糖鲜切苹果
切割伤害对油桃果实后熟软化及乙烯合成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研究鲜切油桃果实贮藏过程中,不同切割层面的细胞壁多糖降解相关酶和膜脂过氧化作用相关酶活性及乙烯生成量、1-氨基环丙烷-1-羟酸合成酶(ACS)、1-氨基环丙烷-1-羟酸氧化酶(ACO)活性的变化,旨在探讨鲜切油桃果实不同切割层面乙烯生成机制及其与果实成熟软化的关系。结果表明:鲜切油桃2d时便出现ACS和ACO活性高峰以及乙烯释放量高峰,明显早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高峰和酯氧合酶(LOX)活性高峰,说明切割伤害引发的乙烯大量生成启动了细胞壁水解进程及膜质过氧化作用的发生。切割上层细胞壁水解和膜质过氧化作用的程度最为严重,2d时切割上层细胞的原果胶含量比对照低83.7%,丙二醛含量比对照高57%。
姜爱丽马艳胡文忠田密霞刘程惠
关键词:油桃后熟软化乙烯合成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大连湾牡蛎中微量元素的分析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牡蛎及其内脏中钠、铜、锌、铁、铅、锶、锰、钙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连续测定,并对其测定结果作对比分析。同时考察不同消解方法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并用加标回收法对比检验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效果较好,相对标准偏差在3.04%以下,回收率为96.89%~104.33%之间。牡蛎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Na、Cu、Zn、Fe、Sr、Mn、Ca,特别是Cu、Zn含量较高。牡蛎内脏中Na、Cu、Zn、Fe、Mn含量高于完整牡蛎中含量,Sr、Ca含量低于完整牡蛎中含量。牡蛎及其内脏中均未检出Pb。
张聪刘程惠马坤胡文忠李婷婷
关键词:牡蛎微量元素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胰蛋白酶酶解法制备海参肽的工艺条件被引量:16
2006年
以海参肽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了酶解加酶量、时间、pH、温度、底物浓度对胰蛋白酶酶解海参蛋白质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胰蛋白酶酶解海参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酶加量6 000 U/g,水解反应时间3 h,温度55℃,pH 8.0,底物浓度1.0%,在此条件下,海参肽得率可达32.93%。
刘程惠董秀萍赵露露朱蓓薇
关键词:海参胰蛋白酶
茶树精油熏蒸处理对轻加工百合褐变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本研究以新鲜兰州百合鳞茎为原料,对其进行轻加工预处理,并选用0(CK)、25、50、100μL/L的茶树精油对轻加工百合进行熏蒸处理,置于4℃条件下贮藏,分析轻加工百合在贮藏过程中褐变的程度。结果表明:茶树精油熏蒸处理能够延缓轻加工百合白度值的下降,减缓褐变,50μL/L使褐变指数BI值降低13.0%;提高了总酚含量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50μL/L处理组将其峰值分别提高了18.5%、19.2%;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破坏性酶类的活性,50μL/L处理组将其峰值分别降低了24.6%、32.2%。总体而言,50μL/L茶树精油处理效果最优,其次是25μL/L,最后是100μL/L。
高凯丽胡文忠胡文忠王宇刘程惠赵蕾王宇
关键词:百合熏蒸褐变
氯化钙处理对李果实抑制冷害作用的影响被引量:26
2011年
为探索减轻李果实冷害的新途径,以串红李子为试材,对李果实经不同质量分数的氯化钙处理后冷害与酶促褐变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照果在冷藏12d后,多酚含量和PPO活性都呈现上升趋势,MDA含量和冷害指数开始逐渐增加,说明此时冷害已经开始启动。而氯化钙处理则延缓多酚含量的上升趋势,提高PPO、POD、CAT的活性,外观冷害指数明显降低,内部冷害指数和MDA含量只有2%氯化钙处理的明显低于对照,SOD活性变化不大,只2%氯化钙处理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果,说明氯化钙处理从外观上明显地抑制了李果实冷害的发生,综合分析比较内外两种冷害指数,只有2%氯化钙处理抑制冷害的效果最好,贮藏期末多酚含量是对照果的1.16倍,POD活性是对照果的3.7倍,贮藏72d时内部冷害指数只有42%,而对照果达57%,所以,李果实经2%氯化钙处理后贮藏品质最好。
王艳颖胡文忠田密霞刘程惠姜爱丽
关键词:氯化钙冷害酶促褐变
不同切割方式对山药抗氧化性的影响
以山药为试验原料,对其进行不同处理,得到整个不切分、饼状切片(2cm×2cm×2.5cm)、薄片(2cm×2cm×1cm)、碎片(0.5cm×0.5cm×0.5...
姜爱丽胡文忠刘滢刘程惠陈晨
关键词:山药抗氧化性
鲜切果蔬酶促褐变机理及控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4
2009年
介绍酶促褐变的机理及与褐变相关的酶,并从物理、化学等方面介绍了一些新近发展的酶促褐变抑制方法。
程双胡文忠马跃刘程惠
关键词:鲜切果蔬酶促褐变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