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清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缺损
  • 1篇缺损性
  • 1篇胫骨
  • 1篇骨缺损
  • 1篇骨折
  • 1篇大鼠胫骨

机构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江苏正大天晴...

作者

  • 1篇张万强
  • 1篇赵宏普
  • 1篇宋庆慧
  • 1篇朱嘉
  • 1篇王震
  • 1篇马渊
  • 1篇王萱
  • 1篇刘建清

传媒

  • 1篇中国骨伤

年份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钻孔法制造大鼠胫骨缺损性骨折动物模型初探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两种缺损性骨折动物模型损伤量、愈合时间和愈合方式的差异,为探索建立新型缺损性骨折动物模型提供研究依据。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锯开组和钻孔组3组,每组2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两组动物经麻醉后,钻孔组用低速骨钻在胫骨平台下外侧钻约1mm的圆孔缺损,缺损应能达到骨髓腔,但不可钻通对侧皮质(此方法为钻孔法);锯开组用骨锯在胫骨平台下外侧锯约3mm左右的缺损,缺损应能达到骨髓腔(此方法为钻开法)。术后2周和4周两个时间点每组取10只动物,检测大鼠胫骨的骨密度、骨灰重、拍摄胫骨X线片并进行胫骨病理切片观察,检测术后2周时骨Ca、P含量。结果:造模后2周,钻孔组和锯开组的骨密度,骨灰重,骨Ca、P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钻孔组和锯开组胫骨X线片可见骨折线模糊,病变端密度增高,骨痂形成。钻孔组和锯开组病理切片中均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造模后4周时,钻孔组、锯开组与正常组相比骨密度、骨灰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锯开组胫骨X线片中骨痂较钻孔组明显。钻孔组和锯开组动物胫骨病理切片示骨小梁粗大,并逐步融合成板状骨,锯开组动物骨痂处较钻孔组有较多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钻孔法和锯开法均可建立大鼠胫骨缺损性骨折模型,并且在损伤量接近的情况下,两种模型的愈合时间和方式相近。钻孔法操作相对简单规范,损伤量较易控制,并且较少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和骨不愈合。
张万强刘建清王萱田海霞王震宋庆慧朱嘉马渊赵宏普
关键词:骨折胫骨骨缺损动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