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阳胜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38MAPK通路调控树突状细胞表达PD-L1的实验研究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脂多糖刺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与p38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树突状细胞,用p38抑制剂SB203580阻断p38MAPK通路后再用LPS刺激树突状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测定CD86和PD-L1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Western blot测定PD-L1蛋白表达。结果光镜下观察LPS刺激组细胞先经历梭型贴壁后逐渐恢复圆形,树突较多;SB203580和LPS共同刺激组细胞树突退化,未刺激组细胞成团悬浮,树突较多。SB203580和LPS共同刺激组细胞CD86、PD-L1较LPS刺激组的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未刺激组的相比CD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D-L1降低(P<0.05)。SB203580和LPS共同刺激组细胞PD-L1的蛋白表达量较其它两组的均明显减少(P<0.01或P<0.01)。结论 LPS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调控树突状细胞表达PD-L1。
- 何阳胜申健刘芃缪绯吴志坚刘映峰
- 关键词:P38信号通路树突状细胞
- 探讨p38MAPK信号通路对树突状细胞PD-L1表型的影响
- 研究背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位杀手,也是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冠心病是慢性炎症反应,动脉粥样斑块内有大量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
- 何阳胜
- 关键词:P38MAPK通路树突状细胞
- 文献传递
-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表达的意义
- 2012年
- 目的: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s)和树突状细胞(DCs)数量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功能状态,为动脉粥样硬化及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病因及免疫疗法提供思路。方法:入选冠心病患者39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2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16例;20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外周血CD4+CD25hi CD127low PD-1+Treg数量和CD11c+PD-L1+DC数量;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2水平。结果:外周血Treg数量在ACS组、SA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组Treg PD-1表达率和DC、PD-L1表达率与SA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1/PD-L1表达下调提示Treg和DC免疫抑制功能缺陷,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及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因素。
- 申健何阳胜张瑞环张魏巍刘芃缪绯刘映峰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程序性死亡受体-1共刺激分子调节性T细胞
- 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近期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评价老老年(≥80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有效性和近期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老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和非心肌梗死组(对照组),其中AMI组发病12h内行直接PCI的患者为AMI急诊组,其他AMI患者(AMI择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择期PCI,两组合称为非急诊组,对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冠脉介入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MI急诊组PCI即刻成功率(72.2%)低于非急诊组(9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AMI急诊组并发症比非急诊组和AMI择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9),AMI组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院内死亡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老老年AMI患者中,急诊与择期PCI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虽然急诊PCI术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但两者在院内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张瑞环李公信申健何阳胜
- 关键词: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细菌脂多糖对人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细菌脂多糖(LPS)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及表达PD-L1的影响。方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加入不同浓度LPS,流式细胞仪分析CD11c、CD80、CD86及PD-L1表达变化,MTT法测定其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IL-12的水平。结果:DC表达CD80/CD86在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达高峰,后逐渐下降;PD-L1的表达与CD80/CD86一致;而在持续刺激组CD11c、CD80、CD86和PD-L1均呈低水平表达。短期刺激浓度为1.0μg/mL时,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最强,高于或低于此浓度刺激能力均下降。持续刺激组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最弱。培养上清液中IL-12的水平与T细胞增殖能力一致。结论:高浓度LPS可抑制DC成熟,一定浓度持续刺激可抑制单核细胞向DC分化;PD-L1分子随着DC成熟表达增高,提示PD-L1表达有助于维持适度而有效的免疫应答。
- 申健何阳胜张魏巍张瑞环刘芃缪绯刘映峰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脂多糖PD-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