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隆
- 作品数:311 被引量:1,865H指数:23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四川丘陵紫色土花生品种耐缺铁性鉴定与评价被引量:10
- 2013年
- 为筛选耐缺铁花生种质,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石灰性紫色土上,对19个花生品种的耐缺铁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花生在不同生育时期的耐缺铁性差异较大,结荚期表现最为明显;2)花生品种间耐缺铁性差异显著,ICGV86031无缺铁性黄叶及矮化株,SPAD值最高;3)品种间的耐缺铁性变异和丰产性变异表现为极显著的二次曲线相关或简单直线相关;4)ICGV86031极耐缺铁、但丰产性差,ICGV97228、ICGV97229和ICGV97232为铁敏感材料,在缺铁性土壤上产量损失严重,天府24较耐缺铁且产量高。
- 夏友霖廖伯寿毛金雄曾彦漆燕廖俊华敬昱霖崔富华任正隆
- 关键词:花生
- 2,4D、KT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6
- 2004年
- 以小麦新品种川农 17、12成熟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 ,结果表明 :2mg/L 2 ,4 D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 ,5mg/LKT有利于植株再生 (两品种植株再生率分别为 73 6 3% ,89 4 7% )。高浓度 2 ,4 D(4~ 8mg/L)虽不影响成愈率 ,但抑制植株再生。这种抑制作用能被KT拮抗。而KT的这种拮抗作用在 2mg/L 2 ,4 D条件下不能体现。
- 唐宗祥张怀琼张怀渝晏本菊任正隆
- 关键词:小麦成熟胚植株再生植物激素
- 一种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
- 本发明涉及杂交小麦制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Q‑保持系的杂交小麦品种选育方法,使用小麦高产新品种川农25(川审麦2007009)为母本,中国的秦岭黑麦为父本做远缘杂交,通过染色体工程新方法,得到新型的纯合1RS.1B...
- 任天恒任正隆张怀琼李治
-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与普通小麦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行为的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用普通小麦与硬粒小麦 -簇毛麦双二倍体杂交 ,对其杂种F1的花粉母细胞中期Ⅰ的染色体配对进行了洋红染色和Giemsa -C带染色观察。结果表明虽然簇毛麦染色体在中期Ⅰ主要以单价体存在 ,但也有少量的小麦 -簇毛染色体配对 (平均每细胞为 1 1%左右 ) ,可以通过遗传重组转移簇毛麦的有利基因。这些小麦 -簇毛麦染色体配对 ,既分布在超过理论配对数的细胞中 ,也存在于少于理论配对数的细胞中 ;相反 ,超过理论配对数的染色体对不一定就是小麦 -簇毛麦染色体之间的配对 ,在少于理论配对数的细胞中 ,也不一定仅是小麦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同样包含有少量的小麦 -簇毛麦染色体配对。因而 ,用传统的染色法对外源物种与小麦染色体之间的配对数的估计 ,既有夸大一部分信息 ,又有掩盖一些有益信息的弊端。说明我们在用传统方法来推测远缘杂种后代中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时要持审慎的态度 。
- 傅体华任正隆
- 关键词:普通小麦杂种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 黑麦特异重复序列pSc119.1在姊妹1RS.1BL易位系中的变异
- 根据公布的黑麦特异重复序列pSc119.1设计特异引物,分别对两套姊妹1RS.1BL易位系川农 12(CN12)、川农17(CN17)、川农18(CN18)和96 Ⅰ 176-1、96 Ⅰ 176-3的基因组DNA进行扩...
- 唐宗祥任正隆符书兰杨足君张怀琼
- 文献传递
-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聚合体DH材料的分子标记鉴定被引量:15
- 2005年
- 小麦白粉病是由Blumeriagraminisf sp 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病害,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抗白粉病基因累加,可延长品种抗病性寿命,有利于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利用Pm4b的STS PCR标记,Pm13和PmV的SCAR PCR标记,以及与Pm12共分离的同工酶标记(αAmy 1) ,对来自小麦与玉米杂交产生的双单倍体材料的7个株系和9个穗系的4 9个随机单株进行检测。分别筛选出含有Pm12 +Pm4b +PmV和Pm13+Pm4b +PmV 3个抗病基因的植株7个和1个,含有Pm12 +Pm4b、Pm4b +PmV、Pm12 +PmV和Pm13+Pm4b 2个抗病基因的植株3个、6个、2个和2个。利用小麦与玉米杂交方法创造多基因聚合体DH材料时,通过诱导愈伤组织,可产生更多不同基因类型的聚合体。
- 罗瑛皓陈新民夏兰芹陈孝何中虎任正隆
-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双单倍体分子标记
- 小麦族物种线粒体基因rrn18-trnfM区域的序列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为了研究线粒体基因组在小麦族物种中的遗传变异与进化关系,选用小麦族的14个二倍体及7个多倍体物种,对其线粒体rrn18-trnfM基因区域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所得的片段进行克隆测序。获得大小不同的2种片段类型,大片段为513或515 bp,小片段为447或449 bp。其主要差异在trnfM区,即大片段存在trnfM基因,小片段缺失trnfM基因,再次证明以前报道的大麦属和小麦属间的分歧。而中间偃麦草同时存在两扩增片段类型,表明多倍体物种mtDNA具有双亲遗传现象。中间偃麦草的RT-PCR分析发现小片段没有转录,大片段能转录,因而考虑高频重组和选择性表达作为中间偃麦草的线粒体基因组独特的进化系统,这与核基因组进化系统不同。
- 白丽莉杨足君刘畅冯娟邓科君任正隆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小麦族
- 特异粳稻种质的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6
- 2006年
- 利用中国粳稻种质滇粳优2号(B90)和日本粳稻冷香粳(X1)筛选100条ISSR引物。利用筛选出的10条引物对来自中国、日本等国家的40份特异粳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PCR扩增结果表明,10条ISSR引物在40份材料中共扩增出260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42个.平均每条引物可以检测到4.2个多态性位点。聚类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聚为3大类,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为0.62~1.00。相同居群的中国特异粳稻种质基本能聚为一类,但是与部分日本粳稻交叉聚在一起。这表明:粳稻种质的遗传差异与气候变化类型的相关性不紧密;ISSR标记可以作为种质资源分类和保护的有效手段。并对中国特异粳稻种质的保护进行讨论。
- 蔡光泽杨足君刘成任正隆
- 关键词:粳稻ISSR
- 普通小麦穗发芽抗性相关分子标记在RIL群体中的验证与评价被引量:11
- 2014年
- 为了鉴定我国西南冬麦区普通小麦品种的穗发芽抗性,筛选能鉴定穗发芽抗性的相关分子标记,利用小麦品种川农17和新品系R14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7:8)共135个家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种子的发芽指数和降落值来共同鉴定小麦的穗发芽抗性。选择7个已发表的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Xgwm46、Xgwm269、Xgwm282、Xgwm328、Xgwm397、Xwmc468和Xgwm518)对这些材料进行PCR扩增,分析扩增片段与发芽指数和降落值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135份重组自交系材料中,发芽指数小于0.4的材料有21份,介于0.4~0.8的材料有86份,高于0.8的材料有28份;降落值小于250的材料有20份,大于400的有16份。标记扩增片段与发芽指数和降落值相关分析表明,7个标记中有3个标记(Xgwm397、Xgwm282和Xwmc468)与穗发芽抗性相关,标记Xgwm397和Xwmc468可作为穗发芽抗性选择的分子标记在育种中加以利用;另外三个标记Xgwm269、Xgwm328、Xgwm518与穗发芽抗性不相关;标记Xgwm46只与发芽指数相关,与降落值相关不显著,能否用作穗发芽筛选标记需进一步验证。
- 马丽李治任天恒唐宗祥晏本菊任正隆
-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抗性发芽指数分子标记
- 黑麦抗条锈病基因对小麦高产品种绵阳11的直接转移被引量:11
- 2001年
- 使用小麦高产品种绵阳 11的套袋自交纯系为受体 ,白粒黑麦自交系为供体 ,选育了高抗条锈病和中抗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系 98- 10 5 4系列。研究证明它们的抗性来源于小麦 6B染色体和黑麦 6R染色体的易位 ,含有与Yr9和绵阳 11的抗条锈病基因不同的新基因 ,暂时命名为YrBL。同时指出所得的 6R易位系是研究易位效应和基因表达的优良材料 。
- 张怀琼任正隆
- 关键词:基因转移易位系条锈病小麦黑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