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足君

作品数:149 被引量:522H指数:13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41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4篇农业科学
  • 26篇生物学
  • 5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3篇小麦
  • 39篇基因
  • 24篇染色体
  • 23篇黑麦
  • 16篇锈病
  • 16篇育种
  • 16篇分子标记
  • 15篇原位
  • 15篇原位杂交
  • 15篇染色
  • 13篇条锈病
  • 12篇抗条锈
  • 12篇抗性
  • 12篇白粉
  • 11篇羊草
  • 11篇细胞
  • 11篇白粉病
  • 10篇杂交
  • 10篇种质
  • 9篇偃麦草

机构

  • 110篇电子科技大学
  • 4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3篇山西省农业科...
  • 6篇四川省农业科...
  • 5篇山东省农业科...
  • 3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四川恩威中医...
  • 2篇攀枝花学院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山西大学
  • 2篇西昌学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省种子管...

作者

  • 145篇杨足君
  • 70篇任正隆
  • 69篇李光蓉
  • 51篇刘成
  • 40篇周建平
  • 35篇冯娟
  • 13篇畅志坚
  • 13篇宫文萍
  • 13篇邓科君
  • 12篇舒焕麟
  • 11篇张晓军
  • 10篇李欣
  • 10篇贾举庆
  • 9篇詹海仙
  • 9篇刘畅
  • 7篇乔麟轶
  • 7篇迟世华
  • 6篇白丽莉
  • 6篇郭慧娟
  • 6篇张勇

传媒

  • 14篇四川农业大学...
  • 11篇遗传
  • 11篇麦类作物学报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作物学报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植物遗传资源...
  • 4篇中国细胞生物...
  • 3篇生物技术通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高技术通讯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核农学报
  • 3篇第六届全国青...
  • 3篇第六届全国小...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茶叶科学
  • 2篇中国作物学会...
  • 2篇2005年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 23篇2006
  • 18篇2005
  • 1篇2004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基因组DNase Ⅰ超敏感位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是一系列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与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相互作用的结果。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蛋白,只是基因组中一些特定的区域,它们需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理作用。目前已知,顺式作用元件往往与染色质的结构密切相关,能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发挥生物学功能的顺式作用元件,通常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酶I超敏感位点(DNase Ⅰ hypersensitive site)的内部或周围。随着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组测序的进展,大规模高通量鉴定植物基因组的顺式作用元件正在受到关注,通过鉴定脱氧核糖核酸酶I超敏感位点可以有效确定顺式作用元件的富集区域,将对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的数据支持。文章综述了近期高通量鉴定和分析植物基因组脱氧核糖核酸酶I超敏感位点研究进展。
张韬杨足君
关键词:基因表达调控植物基因组
簇毛麦属与偃麦草属物种染色体组遗传关系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根据簇毛麦长末端重复序列Sabrina设计引物,进行PCR筛选,获得了偃麦草属(Thinopyrum)物种的特异分子标记OPV1079,比对结果显示标记OPV1079与簇毛麦(Dasypyrum)基因组高度重复序列有95%的同源性,说明簇毛麦属与偃麦草属物种在重复序列的组成和分布上有较大的相似性。为了深入探讨该两属染色体组的关系,以二倍体簇毛麦(V染色体组)总DNA为探针,对八倍体小偃麦进行原位杂交,发现有5条染色体在除端部和着丝粒处外具有强烈的弥散状杂交信号;以四倍体簇毛麦(VbVb染色体组)总DNA为探针,对中间偃麦草(JJSSt染色体组)进行杂交,发现有14条染色体在端部有杂交信号。结果表明染色体组V形成Vb过程中发生了较大重组,并且V较Vb与St有更近的遗传关系,说明基因组重复序列在小麦族物种的遗传分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对物种遗传关系研究也为外源物种优异基因向小麦中转移提供了理论指导。
刘成杨足君李光蓉冯娟周建平任正隆
关键词:偃麦草属分子标记原位杂交
彩色猕猴桃与美味猕猴桃的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06年
彩色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 var.coloris)为美味猕猴桃(A.deliciosa var.deliciosa)的红心变种,数量稀少,十分珍贵,是中国特有的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采用RAPD技术研究彩色猕猴桃红美,TJ-DD—19,TJ- DD-54,TJ—DD-75和Ckou—DD-18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它们与3个有代表性美味猕猴桃品种川猕1号,秦美和海沃德的遗传差异性。从120个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较好的18个引物,共扩增出242条带,其中多态性带206条,占85.1%。各引物扩增的条带数在5~18条不等,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的带数为13.4条。结果表明,彩色猕猴桃和美味猕猴桃具有复杂的遗传关系,它们除了变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外,变种内也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同时,采用UPGMA法聚类的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部分反映了猕猴桃的地理分布。
董晓莉汤浩茹丁建李明章郑晓琴杨足君
关键词:美味猕猴桃AMPLIFICATIONPOLYMORPHIC
非洲黑麦2Ra染色体上的抗条锈病基因向小麦中转移研究
黑麦属(Secale)物种中携带具有多种抗病基因,并在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我们通过染色体工程方法,将非洲黑麦(S.africanum)的染色体2R转入四川小麦背景中,培育了小麦-非洲黑麦2R(2D)代换系LF24,该代换...
雷孟平李光蓉刘成文正南宋晓瑾郎涛杨足君
文献传递
几个高抗条锈病的优质四川小麦品系选育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运用A PAGE及SDS PAGE技术 ,对 6个杂交组合入选的F4~F8世代的高抗条锈病株系进行品质优化筛选。从 14 0个高抗条锈病株系中筛除了 4 2个 (30 % )具有Gli B1l位点的 1RS/ 1BL易位系 ;在 89个无 1RS/ 1BL染色体的株系中 ,选出了 32个 (35 96 % )HMW GS组成为 1或 2 或N(Glu A1)、7+8或 17+18(Glu B1)、5 +10 (Glu D1)株系 ;SDS沉淀值采用CIMMYT微量法测试 ,受检 9个材料中的 4个达到了 12 0~ 14 5mL。结果证明 ,在可以鉴别杂种后代抗条锈性的世代才开始运用A PAGE和SDS PAGE技术进行品质性状选择 ,是提高四川小麦抗病及品质育种选择效率的方法。
舒焕麟杨足君李光蓉任正隆朱华中
关键词:抗条锈性醇溶蛋白谷蛋白SDS沉淀值选育
粗穗披碱草1H~tS染色体特异PCR标记
<正>小麦-粗穗披碱草(Elymus trachycaulus)1HtS.1BL罗伯逊易位系上含有来自粗穗披碱草的抗叶锈病基因Lr55,未见该易位系对小麦其他病害抗性的报道。我们利用接种条锈菌CY32和四川省白粉菌混合生...
宫文萍李光蓉刘成杨足君
文献传递
鉴别栽培黑麦与野生黑麦染色体的分子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别栽培黑麦与野生黑麦染色体的分子检测方法,其中,分子标记包括分子探针序列pSa193和分子探针序列pSyCTT,所述分子探针序列pSa193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分子探针序列pS...
杨足君李光蓉郎涛张洁王宏晋
文献传递
黑麦特异重复序列pSc119.1在姊妹T1RS·1BL易位系中的变异被引量:5
2007年
根据公布的黑麦特异重复序列pSc119.1设计特异引物,分别对两套姊妹T1RS·1BL易位系川农12(CN12)、川农17(CN17)、川农18(CN18)和96Ⅰ176-1、96Ⅰ176-3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从CN12、CN17、CN18的基因组中都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在96Ⅰ176-1的基因组中,除目的片段外,还扩增出了一条非目的片段,但在96Ⅰ176-3的基因组中没有扩增出产物。Southernblot分析表明,pSc119.1序列并未从96Ⅰ176-3的基因组中消失。将CN12、CN17、CN18的目的片段回收克隆后,对每个片段各随机挑取10个克隆进行测序,pSc119.1序列在3个品种中都发生了变异,且在CN18中的变异程度最大。所测的序列多数与原序列达94%和95%的相似性,在这些序列中,碱基的改变具有一定的规律,即多数为转换,少数为颠换,且变异碱基和变异位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远缘杂交后代的进化可能是一个持续过程,姊妹系内的株系之间某些性状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很可能与重复序列的变异有关,这为后生遗传效应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唐宗祥任正隆符书兰杨足君张怀琼
关键词:性状变化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沉默基因Glu-B1mx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硬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L.var.durum)具有极其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栽培小麦品种改良的巨大基因库。在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组成上,硬粒小麦有许多小麦中不存在的变异类型,特别是在Glu-B1上具...
杨足君冯娟李光蓉周建平任正隆
关键词:沉默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文献传递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张氏肝细胞DNA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9年
采用MTT法、Comet assay(彗星实验)和RT-PCR法研究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DNA损伤剂卡莫司汀作用后张氏肝细胞的DNA损伤及相关修复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EGCG能阻止卡莫司汀所致张氏肝细胞的生长抑制,卡莫司汀单用对张氏肝细胞的IC_(50)为43.31μg/mL,当用25μg/mL和50μg/mL.的EGCG与卡莫司汀联用时,对张氏肝细胞的IC_(50)分别提高至52.46μg/mL和46.65μg/mL。彗星分析结果表明,EGCG还能减小卡莫司汀引起的张氏肝细胞DNA损伤,彗星Olive尾矩值由单用时的9.07+5.48降为联用时的6.02±2.46。EGCG还能使卡莫司汀所致张氏肝细胞的DNA修复基因mgmt和alkb的表达下降得到回升,卡莫司汀(20μg/mL)处理张氏肝细胞24h后,mgmt和alkb的mRNA水平(与外参β-actin的比值)比未处理组明显下降(分别由0.451±0.041和0.356±0.120下降至O.323±0.046和0.046±0.017,p<0.05或p<0.01),当EGCG与卡莫司汀联合处理24h后,二者的mRNA水平基本恢复到正常(p>0.05),与外参β-actin的比值分别为0.451±0.041和0.451±0.041。说明EGCG能保护卡莫司汀对正常肝细胞的DNA损伤,因为它能逆转卡莫司汀所致正常肝细胞内DNA修复酶基因mgmt和alkb的表达下降。
黄秀华张丹杨足君任正隆
关键词:彗星实验DNA修复基因MGMTALKB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