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洪波
-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规模化猪场常见传染病的样品采集方法被引量:1
- 2012年
- 实验室检测与分析主要针对动物的传染性疾病。动物传染病是危害养殖业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仪可能造成动物大批死亡,而且某些人兽共患传染病还能给人类腱康带来严重威胁。随着我国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饲养高度集中,一旦暴发传染病将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规模化养殖场传染病检疫与监测至关重要。样品采集是传染病检疫与检测的重要环节之一,
- 代洪波林艳周远成吴江江朱玲
- 关键词:常见传染病样品采集规模化猪场规模化养殖场动物传染病人兽共患传染病
- 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0
- 2012年
- 为了研究四川乐山某猪场爆发的保育猪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试验采用病理剖检、病毒检测、细菌分离鉴定、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KMT基因的PCR检测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发病猪有严重肺炎症状,支气管内部有少量泡沫,腹股沟淋巴结出血、水肿,其他实质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病毒检测结果显示为蓝耳病病毒阳性,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2型阴性;从病猪肺脏中分离获得大肠杆菌和1株蓝耳病病毒继发的高致病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菌株对多种药物均高度敏感。
- 黄仆代洪波刘孟良唐蕊涵朱玲
- 关键词: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
- 一株猪源化脓隐秘杆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3
- 2011年
- 四川内江某猪场发生疾病,病猪的肝、肺出现化脓性结节,脾出血性肿大,无菌采集病猪的病变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得到1株革兰氏阳性菌,形态多样,呈球状、杆状或棒状,单在或成丛排列,该菌在TSA平板上生长缓慢。经细菌分离培养、16S rDNA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等,结果显示该株分离菌为致病性化脓隐秘杆菌。药敏试验显示,该分离菌对头孢呋肟、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的意义。
- 陈蕾朱玲徐凯刘孟良代洪波
- 关键词:化脓隐秘杆菌药敏试验RDNA
- 猪上呼吸道3种主要细菌病原及其疫苗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猪的呼吸道疾病是当今大型养殖场主要疾病之一,尤其以细菌性感染为主,危害着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在规模化养猪场,转群应激、免疫注射应激、冷热应激以及饲养管理粗放等因素将导致突发性呼吸道疾病暴发。猪链球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3种主要病原菌,分别引起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
- 代洪波李淞刘孟良林艳高平赵玲朱玲
-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上呼吸道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 副猪嗜血杆菌四川株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 2011年
-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引起的猪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发烧、被毛粗乱,发病后期可见关节肿大、跛行等症状;部分血清型可导致脑膜炎,引起共济失调。病理剖检可见胸膜炎、渗出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肺炎、腹膜炎、关节炎、脑膜炎,同时伴有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关节积液等。该病于1910年由Glasser首次发现,因此又被称为猪革拉瑟病(G1asser’s disease)。
- 代洪波刘孟良李淞林艳高平赵玲朱玲
-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病耐药性分析多发性浆膜炎胸腔积液关节炎
- 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序列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Pm)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因此又被称为“兔出血性败血症”。
- 奎玲黄仆刘孟良代洪波朱玲
- 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兔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症传染性疾病
- 猪溶血性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溶血素基因的PCR检测被引量:1
- 2012年
- 为了建立简便、快捷、准确的猪溶血性链球菌实验室诊断方法,试验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疑似猪链球菌病的猪组织接种于血平板上培养,对染色、镜检为链球菌的菌落进行分离纯化,然后进行生化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根据GenBank发布的猪链球菌溶血素基因(sly)全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然后抽提分离菌DNA扩增出大小为568 bp的目的片段。结果表明:使用此鉴定方法可简便、快捷、准确地检测出猪溶血性链球菌溶血素基因。
- 徐珊珊黄仆刘涛代洪波吴云飞刘孟良朱玲
- 关键词:溶血性链球菌溶血素基因PCR检测
- 一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被引量:4
- 2012年
- 四川某猪场发生10日龄内仔猪严重腹泻、呕吐疫情,发病率达80%,死亡率高达70%。为确诊病原,无菌采集腹泻致死仔猪的肝脏、十二指肠内容物及肠系膜淋巴结进行实验室检测。经分离、培养和鉴定,在十二指肠内容物中分离到大肠杆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大肠杆菌可在12小时左右致死小鼠。对提取的肠系膜淋巴结总RNA进行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病毒的特异性RT-PCR检测,结果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为阳性。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原检测综合判定本次疾病流行的主要病因为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 韩燕代洪波马定美安德科卢银化朱玲
-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RT-PCR检测大肠杆菌
- 一起雅南猪猪肺疫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 2011年
- 四川某猪场发生严重的猪呼吸道疾病,根据其临床症状无法确诊是否为猪肺疫,因此采集病猪肺脏进行实验室检测。经病料涂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动物试验鉴定,结果显示,从病猪肺脏中分离得到1株致病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株对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头孢唑啉、磺胺异唑、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等药物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指导临床用药具有积极的意义。
- 刘孟良代洪波唐兴明安志伟唐兴云朱玲
- 关键词:猪肺疫多杀性巴氏杆菌
-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四川株的分离鉴定与一步生长曲线的测定被引量:4
- 2012年
- 为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生长规律,利用PK-15细胞从四川仔猪腹泻样品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经PCR检测、病毒理化试验与微量中和试验证实,该分离株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被命名为SC-T。以SC-T分离株感染PK-15细胞,感染后不同时间分别收集感染细胞与上清,利用TGEV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对不同样品中病毒RNA进行定量分析,绘制TGEV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感染后第2~8小时,细胞内病毒RNA含量迅速增长,第8~32小时细胞内病毒RNA含量变化不大,维持在较高水平。细胞外病毒RNA含量呈"S型"曲线增长,感染后第0~6小时为潜伏期,病毒RNA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第6~28小时为突破期,病毒RNA含量呈对数增长;感染后第28~32小时增长速度减缓,维持在较高水平,逐步进入稳定期。结果表明,TGEV感染PK-15细胞,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到一定数量以后,便逐步向胞外释出。
- 代洪波陈蕾朱玲周远成郭万柱徐志文
- 关键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