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严晓江

作品数:75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语言文字
  • 31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9篇翻译
  • 25篇英译
  • 15篇莎士比亚全集
  • 14篇全集
  • 14篇《莎士比亚全...
  • 12篇楚辞
  • 10篇《楚辞》
  • 8篇文化
  • 7篇散文
  • 5篇意象
  • 5篇意象英译
  • 4篇审美
  • 4篇诗选
  • 4篇诗学
  • 4篇教学
  • 3篇秀美
  • 3篇学者
  • 3篇译文
  • 3篇英译文
  • 3篇中国传统诗学

机构

  • 68篇南通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1篇严晓江
  • 1篇刘丽娜
  • 1篇徐锡祥

传媒

  • 5篇英语广场(学...
  • 5篇重庆交通大学...
  • 5篇考试与评价
  • 3篇西华大学学报...
  • 2篇延安大学学报...
  • 2篇长春大学学报
  • 2篇成都大学学报...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海外英语
  • 2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2篇长春理工大学...
  • 2篇重庆理工大学...
  • 2篇翻译论坛
  • 1篇英语知识
  • 1篇江苏高教
  • 1篇四川外语学院...
  • 1篇语言与翻译
  • 1篇作家
  • 1篇电影文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5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梁实秋的译学思想简论——以梁译《莎士比亚全集》为例被引量:2
2009年
梁实秋的译莎活动渗透着他的翻译思想。他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译莎,重视译莎前的准备工作,主张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注重译文内容的信实可靠;他采取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力求恰切适度,体现了翻译的"中庸"之道;他强调美善相谐的审美理念,注重文学与道德的关系,同时也努力追求美的形式。
严晓江
关键词:译学思想《莎士比亚全集》
梁实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原则探讨被引量:5
2008年
译坛大家梁实秋先生以严谨、负责的态度翻译《莎士比亚全集》。他坚持明辨、博学、慎思、笃行、审问的原则,诚己诚人,努力追求翻译的和谐之境,体现了"中庸"思想中"诚"的精神。
严晓江
关键词:《莎士比亚全集》诚信
《楚辞》英译的形与神——以许渊冲译本为例
《楚辞》的形与神浑然一体。"形"与节奏、韵律、句法等显性因素有关,"神"与神韵、气势、情调等隐性因素有关。翻译家许渊冲以达意传神为基本原则,其《楚辞》英译文体现了借形传神、形神兼备、舍形求神的特点。译者借用英诗的不同诗体...
严晓江
论梁实秋著译的文化智性
2012年
从"文化智性"的角度将梁实秋的"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二者在对待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方面的一致性。梁实秋会通古今、融合中西,其著译的文化智性主要体现在:弘扬民俗传统文化,倡导中庸哲学精神;树立文学借鉴理念,追求著译精品意识。追本溯源,梁实秋以儒家思想为哲学根基,以"新人文主义"学说为理论参照,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原则,这与当前"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文化方向也是相吻合的。
严晓江
关键词:《莎士比亚全集》
梁实秋译莎的审美制约
2010年
梁实秋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受到某些审美因素的制约,主要包含三方面:文体形式因素的制约、译入语传统文化的制约以及源语语言特征的制约。梁实秋以散文体译莎,他更加注重内容的表达,音美效果不太理想;他在潜意识中受到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译文有时呈现出某种"文化误读";他在句法处理和词语处理等问题上或多或少使译文有悖于译语规范,带有生硬的欧化痕迹。
严晓江
论梁实秋的译莎策略
2010年
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梁实秋先生独立完成的汉译《莎士比亚全集》采用了"中庸"的翻译策略,即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体现了"适度"的原则,并非等距离地用"中"。这种译莎策略融合了客观性阐释与主观性阐释的特点,一方面梁实秋以诗学取向翻译,另一方面又注意发挥阐释者的主观能动性,其译文具有学者特色和"学院派"风格。
严晓江徐锡祥刘丽娜
关键词:中庸
大卫·霍克思《九辩》英译析评
2017年
辞赋大家宋玉的《九辩》在中国文学上开创了悲秋文学的先河,反映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主题。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思旨在传播中国文化,以异化策略为主,归化策略为辅,采用无韵诗体翻译,诠释了羁旅悲秋、才人迟暮、耿介不随、穷则独善等内涵。译文体现了忠实性、可读性、学术性的特征,反映了译者尊重源语文化的民族性要素,兼顾目标语读者的认知语境和接受能力,遵循英语诗学规范和审美倾向,倡导追本溯源的考证精神。
严晓江
关键词:《九辩》英译忠实原则交际翻译
梁实秋著译的“雅”与“俗”被引量:2
2011年
梁实秋著译的代表作是"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雅俗互见"是其共同特点之一,"俗"是它的表象,"雅"是它的底蕴,二者相辅相成。"雅舍"系列散文以描摹俗常琐事入笔,发挥了文学"观民风"、"观民俗"的作用,其"雅幽默"反映了"温柔敦厚"的创作风格。梁实秋在处理莎剧的"污言秽语"问题上,以"雅化"译文为辅,"粗俗"译文为主,并且适当借用汉语中的俗语翻译,体现了"理性适度"的翻译理念。
严晓江
文化翻译观下的《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被引量:15
2013年
《楚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反映了典籍翻译的研究型特征以及译者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以孙大雨《屈原诗选英译》为例,从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语言文化五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管窥如何使《楚辞》的民族文化特色走进英语世界。孙大雨以源语文化为依归,采用了直译、意译、直译与文外加注、意译与文外加注、音译与文外加注、文内补偿等多种方法。"加注"参与建构了整个译本的意义生成,也是译者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实践中的体现。
严晓江
关键词:《楚辞》典籍翻译文化负载词文化翻译观
接受理论视域下的翻译教学
2011年
接受理论强调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传导者、接受者与传导内容之间形成一种和谐关系。将该理论应用于翻译教学,有助于促进教师、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对话,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一要把握"视野融合",将翻译理论、跨文化意识与翻译实践相结合;二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空间,在情感互动中渗透人文精神;三要尝试多样化的翻译训练与测试方式,精讲多练,注重教学相长。
严晓江
关键词:翻译教学接受者教学内容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