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政锐
- 作品数:24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论陶渊明对《古诗十九首》的接受
- 2009年
- 陶诗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古诗十九首》。在语词接受上,陶渊明拟古而非泥古,创作上自成一格。在风貌特征上,陶诗自创高格,与"十九首"和而不同。陶渊明创作上所表现的生死观,是对"十九首"生死主题的回归与升华,同时也标志着文人在寻找精神家园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高政锐张希玲
- 关键词:陶渊明《古诗十九首》生死主题
- 论陶渊明的“诗化哲学”被引量:1
- 2010年
- 陶渊明接受了玄学思想的影响,但他把玄学思想落实于现实人生和诗歌创作,他的日常生活与诗文创作都灌注了一种诗性精神。他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玄学义理,呈现了"诗化哲学"的思维方式;以"任真"的原则指导日常生活,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行为方式;通过"写意"的诗歌创作原则,形成了"诗化哲学"的表现方式。陶渊明是一位真正的"诗人哲学家"。
- 邓福瞬高政锐赵丽
- 关键词:陶渊明写意
- 高校中文系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新探索——大庆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研究项目《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编号YZD005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环节,产生了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对应的多媒体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运用于大学中文系的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充分利用教育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
- 李枫邓福舜高政锐
- 文献传递
- 枫树悲凉意蕴成因论被引量:2
- 2009年
- 枫树意象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枫树的自然特征是它从物象上升为意象的客观条件;它浓重的悲凉意蕴来自上古神话中的原型;《楚辞.招魂》开辟了枫林吟咏的先河;唐人悲感的文化心态升华了枫树意象,并使它在唐诗中最终定型;枫树的气韵之美和意境之雄,扩大了悲秋作品的情感张力;唐人对《楚辞》的接受,使枫树意象与伤春情境形成了完美的交融。
- 高政锐
- 关键词:神话原型文人心态
- 桃木原型及其文学意蕴被引量:1
- 2008年
- 桃木的原始意象是人类心灵与情感的结晶。桃木应用于巫术,其源头来自于原始人类的木崇拜,来自桃所被赋予的生殖崇拜观念。世外桃源是文人理想中的诗意栖居。桃源意象具有桃板、桃符的象征意义。人面桃花是一种对气韵之美的体现,表现了生命的内在动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
- 邓福舜高政锐
- 关键词:世外桃源人面桃花
- 《西洲曲》抒情主人公性别探析被引量:4
- 2006年
- 《西洲曲》乃男子思念女子之诗。从全诗的叙事结构,抒情手法的文学传承,地点的变化以及称谓的考证上,能够证明上述结论的成立。
- 高政锐
- 枫树的意象及其美学意蕴被引量:4
- 2006年
- 枫树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早在上古文献中就被人所注意。它所蕴含的悲愁意识源于楚辞,并在唐以后的诗词中上升为一种典型意象。枫树与猿声并行出现在作品中是视觉与听觉的互应,是双重意象的叠加,并以此升华了作家的主观情感。枫树深化了悲秋的主题,扩大了送别诗词的情境。枫树所表现的恬淡自然之美,丰富了其自身的美学意蕴。
- 高政锐邓福舜
- 关键词:枫树悲愁猿声送别
- 曾燠隐逸心态研究
- 曾燠是清中叶著名的诗人和文坛领袖,在他人生历程中,隐逸之声不时显现于笔端。曾燠隐逸心态首先是清代士人一种文化诉求的反映,是基于对陶渊明等先贤的一种追慕。同时,隐逸心态的表达,回归田园的愿望,也是曾燠解决仕途压力的有效途径...
- 高政锐
- 关键词:隐逸陶渊明心态
- 曾燠与乾隆五十八年扬州文学述略
- 2013年
- 乾隆五十八年是扬州文学的转折点。两淮盐运使曾燠的到来,为扬州文学的复兴提供了契机。九峰园秋禊的举行,《邗上题襟集》的刊刻,以及题襟馆的建立,是扬州文学兴起的标志。
- 高政锐韩波刘玲
- 论《邗上题襟集》对清代中叶扬州文学的影响
- 2014年
- 刊刻于乾隆五十八年的《邗上题襟集》对扬州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记录了以曾燠为中心的文人酬唱的基本情况,并感召着其他士人前往扬州;另一方面,《邗上题襟集》的序跋也深刻地阐释了时人的文学观、地域观,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社会相交接中的文学演进。扬州文学在此基础上,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成为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高政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