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0篇手术
  • 17篇麻醉
  • 11篇硬膜
  • 11篇硬膜外
  • 8篇全麻
  • 6篇术后
  • 5篇血流
  • 5篇血流动力学
  • 5篇硬膜外阻滞
  • 5篇开胸
  • 5篇开胸手
  • 5篇开胸手术
  • 4篇胸科
  • 4篇胸科手术
  • 4篇应激
  • 4篇镇痛
  • 4篇全麻复合
  • 4篇麻醉方法
  • 3篇单肺
  • 3篇单肺通气

机构

  • 30篇石河子大学医...
  • 9篇石河子大学
  • 1篇石河子医学院

作者

  • 37篇高元丽
  • 31篇代志刚
  • 14篇郭素香
  • 8篇王胜
  • 5篇董希玮
  • 4篇陈丽
  • 4篇张印龙
  • 3篇张振英
  • 3篇于海
  • 3篇彭心宇
  • 3篇高晓军
  • 2篇王金枝
  • 2篇李燕
  • 2篇姜红
  • 2篇张久祥
  • 1篇陈咏今
  • 1篇何芳
  • 1篇张振英
  • 1篇谢丽萍
  • 1篇高丽

传媒

  • 4篇现代医药卫生
  • 4篇中华医学写作...
  • 3篇中国现代医学...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右江医学
  • 2篇青海医药杂志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新疆医学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农垦医学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盐酸格拉司琼三种给药方式对预防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对比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盐酸格拉司琼三种不同给药方式对硬膜外术后镇痛恶心、呕吐的治疗效果。方法360例ASAI^II级择期妇科子宫切除手术患者,术毕采用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随机分成三组,启动PCEA时,Ⅰ组静脉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mg;Ⅱ组静脉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mg,同时泵内加3mg;Ⅲ组泵内加盐酸格拉司琼3mg。三组PCEA参数设置均为负荷量吗啡2mg+生理盐水5ml,背景量2ml/h,镇痛维持48h。记录各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程度。结果各组镇痛效果相似,恶心、呕吐发生率有差异。Ⅱ、Ⅲ组术后48h恶心、呕吐发生率与Ⅰ组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盐酸格拉司琼对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恶心、呕吐有防治作用,单纯硬膜外泵入盐酸格拉司琼,用药量少,作用时间长,给药方式最佳。
于海高元丽代志刚陈丽
关键词:盐酸格拉司琼硬膜外镇痛恶心呕吐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浆炎性介质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不同通气模式对食管癌换着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ASAI~II级)随机分为2组,即常规容量通气模式组(VCV组)和压力通气模式组(PCV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分别在在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60min(T3)、术毕双肺通气30min(T4)时、术后24h(T5)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细胞因子TNF-α、IL-6、IL-8及IL-10采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结果与T1比较,两组血浆TNF-α,IL-6,IL-8及IL-10水平均持续升高(P<0.05);,B组的TNF-α,IL-6,IL-8在T2,T3,T4时间点均明显低于A组(P<0.05);血浆IL一10水平在T3,T5时间点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压力通气模式组的炎症反应程度轻与容量通气模式,单肺通气期间选择容量通气模式可以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损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高元丽代志刚张印龙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8单肺通气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开胸手术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为了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将30例ASA I-II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硬膜外穿刺置管,给局麻药控制麻醉平面在T4-T10水平,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即刻、气管拔管后1min、5min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对照组各项指标在气管拔管即刻达到高峰,与麻醉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拔管前、拔管后1min也高于复合组,拔管后5min也未完全恢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复合组苏醒期中循环功能相对稳定,可减轻应激反应,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高元丽彭心宇代志刚
关键词:全麻复合硬膜外血流动力学
普通颅脑外科围手术期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联合应用的麻醉体会
2004年
目的:普通颅脑外科围手术期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联合应用,术中尽量降低脑血流,颅内压,避免脑水肿。方法:ASAⅠ~Ⅱ级拟行普通颅脑外科手术患者100例,术中硝酸甘油5mg加于5%葡萄糖100ml缓慢静点,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20mmHg左右,限制性输液在1500ml。观察NIBP、P、ECG、SP02%。结果:降压平衡,无一例出现脑水肿、球结膜水肿,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清醒快,但有心律失常发生。结论:围术期控制性降压和限制性输液的联合应用对普通颅脑外科手术比传统麻醉方法更合理。
王金枝高元丽郭素香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限制性输液
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BNP和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对胸腔镜手术患者脑钠肽(BNP)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11月~2016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GN组,n=25)和单纯全麻组(G组,n=25)。抽取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的静脉血测量BNP值;术前及术后第7天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具体数值;记录患者手术后2h(Ta)、4h(Tb)、6h(Tc)、8h(Td)、24h(Te)动态及静态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在进入手术室(T_1)、插入气管导管后(T_2)、切皮后5min(T_3)、单肺通气后5min(T_4)、手术结束时(T5)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第7天的BNP值均比术前1天高(P<0.05),且GN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第7天的BNP值比G组患者低(P<0.05)。术后第7天两组的LVEDD值比术前高,且G组比GN组高(P<0.05);手术后第7天G组的LVEF值比术前和GN组均低(P<0.05)。术后VAS评分在静态、动态的Ta、Tb时GN组明显小于G组(P<0.05)。与T_1时比较,T2时两组的MAP有所降低(P<0.05);T_3、T_4、T_5时G组的MAP比T_1时、GN组均高(P<0.05)。T_3、T_4、T_5时G组的HR比T1时、GN组均高(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超前镇痛联合全麻,能够使胸腔镜手术对患者BNP及心功能的影响相对减轻,适用于胸腔镜手术及术后疼痛的治疗。
朱敏高元丽高晓军王胜代志刚
关键词:超前镇痛胸腔镜手术BNP全麻
容量与压力控制通气模式对胸科手术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观察术前肺功能正常的开胸手术病人在单肺通气(OLV)期间,定压控制通气模式(PCV)和定容控制通气模式(VCV)对气道压力、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术前肺功能正常进行开胸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肺通气采用VCV模式30min后转换为PCV模式。B组:单肺通气采用PCV模式30min后转换为VCV模式。在麻醉前(T1)、单肺通气前(T2),容量控制通气(压力控制通气)30min(T3)、转换为压力控制通气(容量控制通气)30min(T4)四个时间段测气道压力和采动脉及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及计算肺内分流。结果:发现;无论VCV还是PCV在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无统计学意义(P=0.534),两组间的肺内分流量(Qs/Q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CV气道压力比VCV低((P<0.01)。结论: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在OLV期间,PCV模式与VCV模式比较并不能提高氧合作用,但PCV模式气道压力低,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代志刚何芳高元丽郭素香
关键词:单肺通气肺内分流
哌替啶 非那根和格拉司琼预防硬膜外阻滞后寒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哌替啶、非那根、格拉司琼预防硬膜外麻醉期间寒战反应的临床表现。方法:选择80例准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下肢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杜非合剂组),Ⅱ组(格拉司琼组),Ⅲ组(杜非合剂和格拉司琼组),Ⅳ组(对照组)。四组均于硬膜外麻醉起效后静脉注射哌替啶和非那根合剂半量(Ⅰ组),格拉司琼3mg(Ⅱ组),杜非合剂半量和格拉司琼3mg(Ⅲ组),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Ⅳ组)。观察麻醉及手术过程中寒战的发生率,寒战的严重程度及术前、术中、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用药后的并发症。结果:Ⅰ组、Ⅱ组、Ⅲ组I、V寒战发生率分别为10.0%,5.0%,15.0%,40%,Ⅳ分别与Ⅰ、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MAP、HR、SpO2组间和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与Ⅳ组相比嗜睡明显增加(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各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I组与I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后预注杜非合剂和格拉司琼有助于预防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反应,其中两药联用的效果优于单独用药,且并发症少。
高元丽代志刚郭素香
关键词:寒战麻醉哌替啶格拉司琼
脑听神经瘤摘除术5例麻醉体会
2002年
张振英高元丽
关键词:摘除术麻醉
过度通气时不同潮气量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为颅脑手术病人寻求过渡通气时较为理想的潮气量,采用不同潮气量(12mL/kg、10mL/kg、8mL/kg)对三组颅脑手术病人实行过度通气,观察其对颅脑手术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Ⅰ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颈内静脉氧分压(PjvO2)和颈内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jvCO2)较基础值和Ⅱ、Ⅲ二组对应值低(P〈0.01);通气60min后Ⅰ组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颈内静脉血氧含量(CjvO2)降低,而脑氧摄取(CEO2)增高,与其基础值及Ⅱ、Ⅲ组的对应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过度通气的Ⅰ组,有40%(4/10)的病人其SjvO2〈50%。结论:维持潮气量为8-10mL/kg,是颅脑手术病人较为理想的过度通气。
陈丽谢丽萍刘洋高元丽代志刚郭素香
关键词:过度通气潮气量脑氧代谢颅脑手术
臂丛麻醉辅以丙泊酚静脉用于小儿骨科手术的体会
2005年
目的:臂丛麻醉辅以丙泊酚静脉用于小儿骨科手术的观察。方法:ASA Ⅰ~Ⅱ级,拟行骨科肘以下手术,患儿50例,实施臂丛麻醉,局麻药按0.5ml/kg体重,丙泊酚缓慢静滴。观察SPO2%、HR、BP。结果:镇痛肌松完善,镇静良好,无局麻药毒性反应。结论:臂丛适用于7~12岁小儿,丙泊酚确保适当镇静、催眠安全可行。
王金枝高元丽高丽董希玮
关键词:臂丛丙泊酚小儿骨科手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