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群

作品数:50 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牙髓
  • 13篇细胞
  • 10篇体外
  • 9篇干细胞
  • 6篇牙髓炎
  • 5篇牙本质
  • 5篇牙髓干细胞
  • 5篇体外培养
  • 5篇磨牙
  • 5篇间充质干细胞
  • 5篇骨髓间充质
  • 5篇骨髓间充质干...
  • 5篇分化
  • 5篇充质干细胞
  • 4篇牙根
  • 4篇牙胚
  • 4篇牙髓病
  • 4篇根管
  • 4篇SHH
  • 3篇信号

机构

  • 46篇第四军医大学
  • 6篇四川大学
  • 3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50篇陆群
  • 15篇吴补领
  • 10篇韩骅
  • 8篇林媛
  • 8篇汪平
  • 8篇苏凌云
  • 8篇孙汉堂
  • 7篇杨博
  • 7篇刘晓静
  • 7篇张艳
  • 7篇倪龙兴
  • 7篇文军
  • 6篇白庆霞
  • 6篇郝靖惠
  • 5篇王冀姝
  • 5篇周学东
  • 4篇张洪伟
  • 4篇何文喜
  • 4篇余擎
  • 3篇段晴月

传媒

  • 17篇牙体牙髓牙周...
  • 4篇临床口腔医学...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医学理论与实...
  • 3篇中国医学教育...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全国第八次牙...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中国新医药
  • 1篇2005年全...
  • 1篇2013年全...
  • 1篇第九次全国牙...

年份

  • 3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正常和炎症牙髓组织中的变化被引量:16
2000年
目的 :探讨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在牙髓炎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正常和炎症状态下 ,GDNF在牙髓组织中的变化。结果 :正常牙髓组织GDNF染色呈阴性 ,炎性牙髓组织染色GDNF呈阳性 ,其主要分布在牙髓组织成牙本质细胞和成牙本质细胞深层细胞 ,而牙髓神经雪旺氏细胞染色为阴性。结论 :GDNF参与牙髓炎性反应 ,与炎性牙髓组织再生发芽有关。
陆群郭敬俊吴补领宋俊峰
关键词: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免疫组化牙髓炎
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基因疫苗动物免疫防龋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基因疫苗免疫SD大鼠时,其所诱导的血清和唾液特异性免疫反应及防龋效果。方法:实验分2组,实验组用纯化的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GBD颌下腺周围皮下免疫SD大鼠,其中实验1组免疫后间隔一定的时间收集大鼠的血清及唾液,间接ELISA检测血清及唾液中特异性抗GBD抗体,实验2组免疫同时喂致龋饲料—Keyes改良的高糖Diet 2000,并于第一次注射20d时连续3d大鼠口腔中接种S.mutans Ingbritt,在接种S.mutans后第77 d处死大鼠,收集大鼠颌骨标本用于龋齿记分分析。对照组2只大鼠颌下腺周皮下注射1×PBS(pH7.4)。结果:用纯化的pcDNA3.1-GBD基因疫苗免疫大鼠,血清中IgG及唾液中IgA明显升高,大鼠高糖饮食及口腔接种S.mutans Ingbritt,实验组的龋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GBD基因疫苗具有免疫防龋作用。结论: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基因疫苗具有免疫原性,是一种有效的免疫防龋疫苗。
苏凌云吴补领董文波陆群
关键词:免疫防龋变形链球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牙体牙髓病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批判地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牙体牙髓病学的理论教学改革,通过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创设符合教学需要的情景以及引导学员合作学习的过程,使学员熟练掌握牙体牙髓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
陆群文军
关键词:建构主义牙体牙髓病学教学
文献传递
论标准化病人在口腔临床前教学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标准化病人必将成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教学及考核方法。标准化病人应用于口腔临床前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还未接触临床的口腔医学生与病人的沟通交流能力、临床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规范化的培养都有很好的作用。标准化病人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有较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在我国标准化病人的应用还是受到一定的限制。
陆群杨倩娟常文悦刘朝娟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树脂嵌体冠修复无髓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比较树脂嵌体冠与口内直接树脂修复、瓷嵌体修复方法临床疗效的差别。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4个患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硬质树脂嵌体冠、复合树脂充填和瓷嵌体修复牙体外形。随访2年,观察比较3种修复体边缘密合情况、邻接恢复、牙周健康、术后牙体组织折裂率。结果:树脂嵌体冠组术后2年牙齿和修复体折断率为零。其边缘密合性、邻接恢复、牙周健康程度均明显优于树脂直接充填组(P<0.05),与全瓷嵌体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嵌体冠能精准地修复无髓牙的邻、面外形,较复合树脂直接充填有助于患牙的牙周组织健康,降低无髓牙受力折裂的几率。
陆群陶睿薛云鹏郗琳樊晶
关键词:嵌体冠树脂充填瓷嵌体无髓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胎鼠牙胚细胞,制备牙胚细胞条件培养液;用牙胚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d,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RT-PCR方法,观测其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牙本质涎蛋白(DSP)、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的情况,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否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结果: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体系中生长状态良好。培养7d后,部分细胞抗牙本质涎蛋白(DSP)、抗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RT-PCR显示mRNA水平表达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DMP-1)。结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牙胚细胞条件培养液的诱导下可以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
董金山段晴月文军金超威郝靖惠陆群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牙本质样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鉴定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为了追踪评价干细胞修复组织缺损时干细胞龛的分子作用机制,培养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诱导分化。方法:取3-4周龄gfp小鼠股骨全骨髓,ACK裂解红细胞后采用贴壁法进行体外培养和传代,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贴壁细胞荧光状态。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干细胞标记物,通过体外诱导观察其成骨成脂能力。结果:原代培养的Gf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多次传代,细胞的荧光仍保持原有状态,未发生淬灭。流式细胞术鉴定CD29、CD90表达阳性,CD45表达阴性。成骨诱导3周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茜素红S染色有橘红色磷酸盐胞外基质沉积并保持原有的荧光强度;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形态增大,油红O染色可见胞质内大量橙红色脂肪空泡,分化的细胞仍保持原有的荧光强度。结论:贴壁培养的Gfp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荧光表达稳定,而且具有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的干细胞特性,可以做为研究干细胞龛的优质示踪干细胞源。
段晴月董金山金超威文军郝靖惠林媛陆群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融合蛋白诱导SD大鼠产生免疫应答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研究变形链球菌葡聚糖结合蛋白A(glucanbindingprotein A ,GbpA)的GBD融合蛋白免疫SD大鼠时 ,其所诱导的血清和唾液特异性免疫反应。方法 用纯化的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融合蛋白皮下免疫SD大鼠 ,免疫后间隔一定的时间收集大鼠的血清及唾液 ,间接ELISA检测血清及唾液中特异性抗GBD抗体。结果 GBD融合蛋白免疫大鼠 ,可引起血清中IgG及唾液中IgA的显著提高。另外 ,GBD融合蛋白免疫大鼠 ,38d采血 ,血清中抗GBD抗体效价最高 ,后逐渐降低。结论变形链球菌GbpA的GBD融合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可供研制防龋疫苗参考。
吴补领苏凌云范继红陆群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免疫应答龋病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人牙胚和体外培养的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中表达的实验研究
2001年
目的 :观察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在人牙胚和体外培养的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中表达部位及其表达变化。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果 :GDNF在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和人牙胚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结果 ,表达位于人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以及牙胚的成牙本质细胞和前期牙本质细胞层 ,为胞浆内着色 ,呈黄褐色。结论 :GDNF可能参与促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
陆群吴补领张洪伟郭敬俊宋俊峰
关键词: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牙胚
重组酶Cre在体外对LoxP标记的基因组进行重组的初步研究
2002年
目的 :研究逆转录病毒体系转导的重组酶Cre在体外对LoxP标记的基因组进行重组的能力。方法 :用逆转录病毒表达Cre ,体外感染条件性基因剔除 (即LoxP标记的基因 )小鼠来源的原代培养的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从被感染的牙乳头间充质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 ,用PCR的方法显示LoxP标记的基因组长度的变化 ,从而反映Cre在体外的重组能力。结果 :被表达Cre的逆转录病毒感染的牙乳头间充质细胞 ,其标记的基因组长度发生了预期的变化 ,被标记的部分发生缺失。结论 :用逆转录病毒体系转导重组酶Cre能够有效地对LoxP标记的基因组进行重组。为用这一方法在体外研究特异基因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奠定基础。
陆群吴补领张洪伟王冀姝韩骅余擎苏凌云
关键词:CRE逆转录病毒基因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