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钟海雁

作品数:363 被引量:2,648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9篇期刊文章
  • 6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9篇轻工技术与工...
  • 67篇农业科学
  • 26篇医药卫生
  • 24篇化学工程
  • 20篇生物学
  • 15篇理学
  • 11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3篇油茶
  • 49篇茶籽
  • 46篇油茶籽
  • 37篇茶油
  • 30篇籽油
  • 27篇茶籽油
  • 26篇油茶籽油
  • 25篇食品
  • 22篇色谱
  • 21篇油茶粕
  • 21篇挥发性
  • 21篇茶粕
  • 20篇活性
  • 19篇多酚
  • 19篇膳食纤维
  • 19篇抗氧化
  • 18篇膳食
  • 17篇植物
  • 17篇相色谱
  • 14篇脂肪酸

机构

  • 297篇中南林业科技...
  • 60篇中南林学院
  • 28篇中国林业科学...
  • 12篇教育部
  • 10篇湖南省林业科...
  • 9篇长沙理工大学
  • 6篇福建省中心检...
  • 5篇吉首大学
  • 4篇浙江林学院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3篇丽水职业技术...
  • 3篇湖南省疾病预...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3篇国家林业局
  • 3篇海普诺凯营养...
  • 2篇桂林医学院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长沙环境保护...
  • 2篇北京市食品研...
  • 1篇贵州大学

作者

  • 362篇钟海雁
  • 118篇李忠海
  • 56篇周波
  • 50篇曹清明
  • 32篇龙奇志
  • 28篇黎继烈
  • 25篇谢碧霞
  • 24篇罗凡
  • 20篇龚吉军
  • 16篇林亲录
  • 16篇孙昌波
  • 15篇费学谦
  • 15篇李安平
  • 14篇彭映辉
  • 12篇王丽霞
  • 12篇张慧
  • 12篇彭湘莲
  • 12篇王进英
  • 11篇方学智
  • 11篇马力

传媒

  • 67篇食品与机械
  • 30篇中国粮油学报
  • 26篇经济林研究
  • 17篇中国油脂
  • 16篇中南林业科技...
  • 15篇食品工业科技
  • 15篇中南林学院学...
  • 12篇中国食品学报
  • 10篇食品科技
  • 6篇食品科学
  • 6篇食品研究与开...
  • 4篇林业科技开发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湖南林业科技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林副特产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中国酿造
  • 2篇食品工业

年份

  • 2篇2024
  • 12篇2023
  • 4篇2022
  • 10篇2021
  • 9篇2020
  • 15篇2019
  • 8篇2018
  • 13篇2017
  • 24篇2016
  • 13篇2015
  • 15篇2014
  • 20篇2013
  • 22篇2012
  • 13篇2011
  • 28篇2010
  • 26篇2009
  • 12篇2008
  • 24篇2007
  • 27篇2006
  • 11篇2005
3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酚在加热条件下对茶油脂肪酸和甘三酯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在高温加热的条件下,外源性多酚的添加对茶油p-茴香胺值以及脂肪酸和甘三酯变化的影响。【方法】在茶油中添加了5种不同种类多酚并在180℃条件下分别加热0、6、12、18、24 h,通过测定p-茴香胺值和脂肪酸以及甘三酯的变化对比了在高温条件下多酚对茶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当加热时间达到24 h时,对照组茶油的p-茴香胺值的增加量高达26.56,而添加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槲皮素、3,4-二羟基苯乙酸和儿茶素的组别分别只增加了5.40、0.98、8.60、3.66、9.01。在加热24 h后,对照组的不饱和脂肪酸损失率为15.33%,添加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槲皮素、3,4-二羟基苯乙酸和儿茶素的组别分别下降了8.41%、8.15%、10.96%、9.79%和13.58%,对照组的总甘三酯含量降低了18.11%,而添加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丙酯、槲皮素、3,4-二羟基苯乙酸和儿茶素的茶油总甘三酯分别降低了8.35%、8.13%、12.05%、10.03%和14.26%,此外多酚的存在对加热条件下不同种类甘三酯的衰减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多酚在高温条件下对茶油p-茴香胺值的升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茶油在高温条件下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和甘三酯含量均会有所下降,多酚的加入能明显降低茶油在加热过程中脂肪酸和甘三酯的损失。
熊颖李亚茹钟海雁龙奇志
关键词:茶油高温多酚
百合膳食纤维对小白鼠润肠通便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9
2004年
 以麝香百合渣、麝香百合膳食纤维和卷丹渣为原料进行实验,并通过建立便秘模型,了解百合膳食纤维对小白鼠润肠通便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百合膳食纤维极显著缩短了小鼠的首次排便时间(p<0.01),麝香百合渣、卷丹渣能够增加小鼠的排便质量,其有效剂量为7.8g/kg,当剂量达到15.6g/kg时,所有实验组均能极显著增加排便质量.中浓度卷丹渣能显著提高粪便含水率(p<0.05),高浓度百合膳食纤维能够极显著增加小鼠粪便含水率(p<0.01).中、高浓度的百合膳食纤维能极显著增加小肠推进率(p<0.01).由此说明,百合膳食纤维能改善便秘模型小鼠的通便功能,并且以高浓度百合膳食纤维的效果最佳.
钟海雁李忠海常银子曹清明
关键词:生命科学与技术百合膳食纤维润肠通便便秘模型
富硒保健胚芽米梨醋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含有机硒,且具抗氧化、防衰老、降血脂功能特性的保健胚芽米梨醋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富硒胚芽米及富硒梨为基本原料分别采用双酶法及半固态发酵法生产出富含有机硒的醋。主要将富硒大米、富硒梨、富硒酵母富集转化的...
谢定刘永乐钟海雁李向红
文献传递
相转移催化分离山苍子油中柠檬醛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以随意甲基化β-环糊精(RM-β-CD)为相转移催化剂,经加成、水解等反应分离山苍子油中的柠檬醛;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其分离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3h,RM-β-CD用量为柠檬醛物质的量的0.65%(摩尔分数),反应温度15.0℃,该条件下柠檬醛纯度为96.50%,平均得率为86.60%,该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简便的分离山苍子油中柠檬醛的方法。
付红军彭湘莲旷春桃钟海雁
关键词:山苍子油柠檬醛相转移催化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之路被引量:12
2009年
为了实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确定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思路,制订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科研和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李忠海钟海雁向春阶周文化汤小红刘铁钢
关键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茶油色泽测定及脱色工艺的研究被引量:30
2000年
研究了茶油机榨油、精炼油和超临界 CO2 萃取油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 ,分光光度法测色和罗维朋比色法之间的关系 ;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活性白土用量、脱色温度和时间对机榨茶油毛油品质及色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毛油在 5 2 0 nm处有吸收峰 ,该峰随油色变浅而消失 .茶油在罗维朋红值特征吸收波长 5 3 5 nm处的吸光值与罗维朋红值有线性关系 ,其相关系数为0 .986.最佳脱色条件是活性白土用量 8% ,12 0℃ ,2 0 min.随白土用量的增加 ,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升高 ,茶油的酸值和羰基价有上升的趋势 ,而过氧化值和磷脂含量有下降的趋势 ,但在试验条件范围内 ,酸值和羰基值低于 GB11765 -89和 GB2 716-88的要求 .
钟海雁王承南谢碧霞赵明耀
关键词:茶油分光光度法色泽测定脱色工艺活性白土
一种利用油茶粕发酵制备胞外水溶性黄色素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油茶粕发酵制备胞外水溶性黄色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油茶粕的脱毒处理:利用黑曲霉于28~38℃发酵油茶粕4~6天,之后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得到脱毒油茶粕粉末;将脱毒油茶粕粉末与水混合,灭...
周波刘俊任佳丽钟海雁
文献传递
干燥方式对油茶籽油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及其抗氧化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以油茶籽油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风、红外辐射和微波辐射3种方式进行干燥,通过测定油茶籽油中美拉德反应产物丙酮醛、乙二醛、3-脱氧奥苏糖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油茶籽油美拉德反应产物抗氧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反应产物丙酮醛、3-脱氧奥苏糖的生成量逐渐增多;经过最高强度(150℃红外辐射和热风加热120 min以及高火力微波辐射加热20 min)干燥处理后,3种干燥方式中丙酮醛含量依次为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热风,3-脱氧奥苏糖含量依次为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热风,3种干燥方式中乙二醛含量均约为7.0μg/g。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油茶籽油中的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3种干燥方式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红外辐射>微波辐射>热风。研究结果为探究油茶籽油中美拉德反应产物的抗氧化机理以及优化油茶籽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参考。
杨楠罗凡费学谦钟海雁
关键词:油茶籽油美拉德反应抗氧化性
SPME萃取头对茶油挥发物萃取效果的影响被引量:9
2008年
固相微萃取目前被广泛地用来测定液态、气态,甚至固态物质的挥发组分,不同待测物的性质决定了萃取头的种类选择。采用4种常用的SPME涂层萃取头(100μmPDMS、85μmPA、65μmPDMS/DVB、50/30μm DVB/CAR/PDMS)对茶油挥发物的提取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5μmPDMS/DVB萃取头对较高沸点物质如苯甲醛、正辛醛、正辛醇、正壬醛、正壬醇的吸附比50/30μmDVB/CAR/PDMS萃取头要灵敏,但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对较低沸点物质的吸咐要灵敏很多。DVB/CAR/PDMS涂层萃取头所得的总峰面积的平均值最大,其余依次是PDMS/DVB、PA、PDMS;DVB/CAR/PDMS、PDMS/DVB、PA、PDMS对挥发物吸咐总峰面积与挥发物总量之间存在有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R2)分别是0.9939、0.9888、0.9176、0.9917;因此,65μm PDMS/DVB和50/30μm DVB/CAR/PDMS的萃取头较适用于茶油挥发物的提取。
钟海雁黄永辉龙奇志李忠海Paul PrenzlerKevin Robards
关键词:顶空固相微萃取茶油挥发物
热处理延长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研究了油茶籽经过不同条件加热后其压榨油氧化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测定压榨油过氧化值、酸值、水分、脂肪酸、油脂伴随物等指标探讨影响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油茶籽经过不同温度加热20 min后,其压榨油的氧化稳定时间显著延长,30、60、90、120、150℃加热条件下分别比初始延长了1.1、4.2、5.2、3.5、3.9倍,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60、90℃和120℃的加热温度下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变化趋于平缓,30℃和150℃下加热40 min后氧化稳定性仍有提高,在加热60 min时,5种温度氧化稳定时间分别比初始延长了4.4、5.0、4.4、3.1、5.8倍。水分、酸值、过氧化值、角鲨烯含量、β-谷甾醇含量与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的变化呈现负相关,说明水分、酸值、过氧化值低的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好,角鲨烯和β-谷甾醇等抗氧化物质并不是提高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活性成分。总酚、5-丁基二氢-2(3H)-呋喃酮、3,4-二甲基-2,5-二氢呋喃、正辛醇、苯甲醛、戊酸、辛酸、苯乙醛、壬醛等物质的含量与油茶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呈现正相关,说明总酚和美拉德反应产物可能是延长油茶籽油氧化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罗凡费学谦杨楠钟海雁
关键词:油茶籽油理化性质总酚美拉德反应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