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婷 作品数:19 被引量:13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的评价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评价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研究组给予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及6周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HAMA、PHQ-1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及6周研究组HAMD、HAMA及PHQ-15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刘伟 王静 王钦鹏 蔡宏斌 郑婷关键词:乌灵胶囊 脑梗死 躯体化症状 疗效 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现状 被引量:41 2008年 随着对卒中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卒中后情感障碍已成为影响卒中患者预后和康复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目前卒中后情感障碍主要包括常见的抑郁、焦虑、易激惹、情感失禁、情感淡漠和灾难性反应以及少见的妄想、幻觉[1-3].…… 郑婷 王春雪关键词:发病率 预后 延髓内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特征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延髓内侧梗死(M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探讨其与MMI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1例M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特征。结果(1)早期临床表现:21例患者中20例(95.2%)肢体活动受限,17例(81.0%)感觉异常,15例(71.4%)构音障碍,13例(61.9%)头晕,9例(42.9%)轻度共济失调,7例(33.3%)水平眼震,5例(23.8%)轻度面瘫,5例(23.8%)恶心、呕吐,4例(19.0%)吞咽障碍,3例(14.3%)头痛,2例(9.5%)复视。(2)MRI资料特点:MMI患者MRI显示梗死部位包括左侧病变12例(57.1%),右侧病变8例(38.1%),双侧病变1例(4.8%);MRI横断面显示病变多同时累及延髓内侧腹部、中位和背部,同时累及腹部和中部也较常见;MRI矢状面显示病变多累及延髓内侧头部,同时累及头部和中部也较常见,仅累及中部较少见;(3)MRI横断面显示21例患者病灶均累及延髓内侧腹部,20例出现运动障碍,发生率为95.2%;17例患者累及延髓内侧中部,均出现感觉障碍。(4)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16例患者存在椎动脉或椎动脉-基底动脉结合处病变,出现椎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或阻塞,其中轻度狭窄7例,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3例,闭塞1例。结论通过M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灶并明确病因。 李鑫 郭佳 武国德 李生泮 石正洪 张振昶 郑婷 张静关键词:延髓内侧梗死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住院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研究及90天随访 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了解北京住院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对于住院期间及出院90d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现状。方法调查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5月1日参加研究医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连续住院脑梗死及TIA患者对于肾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他汀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使用率,戒烟、控制体重等行为修正率并随访90d。结果入组患者中使用抗血小板及他汀等药物及行为修正率偏低,并且在出院90d这一比例进一步降低。结论医生应关注患者有明确循证医学依据的二级预防药物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患者药物治疗及行为修正的依从性。 马锐华 王拥军 王春雪 赵性泉 王伊龙 许明杰 魏明 李尧 张茁 张微微 王力 林琅 李红涛 郑婷 王献伟 李菁晶 吕莹 齐冬关键词:脑梗死 病人依从 动静脉溶栓联合机械碎栓术序贯使用阿加曲班治疗静脉窦血栓的安全性和初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19年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thrombosis,CVST)是一种由多种原因所致静脉回流受阻的脑血管疾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该疾病误诊率及病死率较高。急性期治疗主要以抗凝及血管内介入治疗为主,现本文对血管内介入治疗静脉窦血栓的同时序贯使用阿加曲班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及对治疗疗效的初始观察。 李鑫 刘雅婷 武国德 张振昶 吕文明 郑婷 王蕾 袁薇 鄢琦关键词:静脉窦血栓 阿加曲班 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应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应用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检索2002~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6.1.R2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分别生成作者、机构、国家、关键词共现图谱和文献共被引网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共检索到348篇原始研究和综述,包括7 176篇参考文献;在近二十年,Mirelman A、悉尼大学分别是发文量最大的作者和机构,且作者和机构间有积极的合作;美国和意大利是相关文献的主要贡献者,具有良好的中心性;关键词共现频率前5位为gait、people、rehabilitation、balance、motor,且关键词rehabilitation具有良好的中心性;研究的前沿为虚拟现实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未来研究趋势为虚拟现实技术对非运动障碍的康复疗效和相关治疗方案的明确。结论:虚拟现实技术在帕金森病患者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对非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可能是未来研究的趋势。 蒋涛涛 郑婷 黄子龙 翟少朋 崔慧慧 王满侠关键词:帕金森病 虚拟现实 CITESPACE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武国德 张旭东 李珍花 滕庆兰 张振昶 李鑫 郑婷 葛朝明 李建雄 张廷华 石正洪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Duralvenoussinusthrombosis,DVST)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病,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变,可危及生命。传统治疗以抗凝、溶栓治疗为主,疗效不确定,死亡率、致残率可达50%。该研究以血...关键词: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脑血管病 重症结核性脑积液患者脑脊液灌洗置换治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灌洗置换疗法对重症结核性脑积液的疗效,并对其可行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对确诊的35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积液患者行侧脑室外引流术,灌洗置换的17例为治疗组,未灌洗置换的18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用代脑脊液行脑脊液灌洗置换治疗,并对两组脑脊液、影像学检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同时观察治疗时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和随访期间1、3、6个月各项观察指标结果如下,脑脊液压力:治疗组(170±22)mmH2O、(185±21)mmH20、(182±23)mmH2O;对照组(202±22)rninH2O、(211±24)mmH20、(188±21)mmH2O;两组比较随访1、3个月脑脊液压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29、-2.436,P值均〈0.05)。白细胞:治疗组(74±13)×10/6/L(58±13)×10/6/L(39±10)×10/6/L;对照组(115土16)×10。/L、(854-10)×10/6/L、(55±12)×10/6/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90、-5.173、-5.173,P值均〈0.001)。蛋白含量:治疗组(0.52士0.32)g/L、(1.00±0.41)g/L、(0.45±0.28)g/L;对照组(0.89±0.45)g/L、(2.02±0.67)g/L、(0.75±0.45)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07、-3.247、-2.434,P值均〈0.05)。葡萄糖含量:治疗组(2.47±0.58)mmol/L、(2.384-0.50)mmol/L、(2.56±0.52)mmol/L;对照组(2.16±0.54)mmol/L、(1.95±0.47)mmo[/L、(2.12±0.51)mmol/L.两组比较随访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68、-2.476,P值均〈0.05)。氯化物含量:治疗组(119±15)mmol/L、(128±17)mmol/L、(129±16)mmoi/L;对照组(110±14)mmol/L、(115±18)mmol/L、(124±17)retool/L;两组比较随� 武国德 郑婷 李鑫 张振昶 蔡宏斌 葛朝明关键词:并发症 脑积液 脑室引流术 灌洗 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卒中患者PAGm的影响及用药指导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前、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的变化,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1例作为脑梗死组,非脑梗死住院患... 冯飞絮 刘沛 范祯祯 蔡宏斌 刘志艳 张旭东 王力群 武国德 郑婷 李鑫 孙静洁 葛朝明关键词:抗血小板药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诱导剂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6年 1背景
脑血管病是全球第二大常见死因,也是成年人最主要的致残原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ICVD(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占脑血管病的87%跚。目前,药物溶栓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公认的治疗ICVD的有效方法眦。但溶栓治疗时间窗短暂,仅为3~4.5h,因此只有约5%的ICVD患者成功接受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后2年内脑卒中再发率明显高于药物溶栓。 王琪 王满侠 郑婷 张帅杰 张新燕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 内皮祖细胞 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溶栓 ICVD 治疗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