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丽
- 作品数:13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5(OH)2D3与糖尿病肾病被引量:14
- 2011年
- 我国2003年有2380万的糖尿病患者,2010年已超过了9200万,给国计民生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日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是治疗DN的一线药物,
- 臧丽刘芳付平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慢性并发症一线药物
-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进展,胰岛B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直至衰竭,而传统治疗,不论是胰岛素促泌剂,还是增敏剂,其降糖疗效均依赖于胰岛B细胞功能的存在。因此,越来越多的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血糖越来越难以控制。据统计,接近50%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达标。
- 臧丽吴敏刘芳付平
- 危重病人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 刘运杨立川臧丽吴敏张凌付平
- 胱抑素C在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研究
- 刘芳臧丽吴敏黄佑群李玲臧静付平
-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伴神经损害一例
- 2013年
-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因“反复乏力7个月,加重伴口角歪斜5d”于2011年10月14日人院。7个月前患者因乏力于当地医院诊断为“尿毒症”,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示“双肾正常大小,左肾囊肿,双肾实质损害声像图,双肾血管未见异常”,予保肾、降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好转出院,继续维持性血液透析。5d前,患者感全身乏力加重,伴口角歪斜,无大小便失禁、吐词不清、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未见异常;肌电图:正中神经、尺神经、双侧胫神经、腓神经近端神经根损害可能性大;腰椎MRI提示腰4-5椎间盘突出。予营养神经治疗,无好转,四肢乏力加重,转入我院。既往史:无特殊。
- 臧丽刘芳付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瘤肾病神经损害
- 1242例糖尿病肾脏疾病住院患者初诊时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患者初次诊断时的临床情况,分析DKD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期间首次诊断为DKD的12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情况。总结我院DKD患者初诊时的情况,多因素回归分析死亡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242例初诊时处于Mogensen分期Ⅳ期或V期的患者占77.2%,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者占24.8%,其中,36.6%患者Scr〉176.8μmol/L。对初诊时为Ⅲ、Ⅳ或V期的病例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组间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白蛋白、Scr、伴随疾病指数(Charlson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白蛋白、Scr、并发心脑血管疾病、Charlson指数均为DKD死亡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057、0.908、1.002、2.006、1.371),而与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等无相关。上述危险因素在416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随访患者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初诊时的血白蛋白水平与未透析DKD患者存活时间相关(P=0.003)。162例未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总体预后差,平均存活时间(距首次住院诊断为DKD)短,为1.2145年。结论我院DKD患者初诊时机较晚,大部分已处于Ⅳ期或V期,且病情重、多并发其他疾病。年龄、白蛋白、Scr、心脑血管疾病、Charlson指数为死亡危险因素,而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红蛋白等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初诊时白蛋白水平与患者存活时间相关。早期诊断并积极干预DKD相关危险因素对改善患者预后极其重要。
- 黄佑群刘芳苟蓉吴敏臧丽付平
- 关键词:糖尿病肾疾病预后
- 血压变异性在糖尿病肾病患者心肾靶器官损伤中的作用
- 刘芳吴敏黄佑群臧丽付平
- 危重患者急性肾损伤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研究外科重症监护室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2009年10月至12月所有的住院患者,筛选资料完整且符合标准的病例共273例,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AKI发生率为27.1%,病死率45.2%。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糖尿病(X1)(P=0.006)、慢性肝病(X2)(P=0.047)、非手术治疗(X3)(P=0.013)、基础肌酐值>120μmol/L(X4)(P=0.006)、脓毒血症(X5)(P<0.001)、肾毒性药物应用(X6)(P=0.004)。Logistic回归模型:Logistic P=-3.556+1.132X1+1.121X2-0.884X3+0.980X4+1.645X5+2.246X6。结论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一旦发生AKI,其病死率明显增加,外科及综合性重症监护室发生AKI的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有慢性肝病、脓毒血症,基础肌酐值>120μmol/L及肾毒性药物应用者。手术治疗为AKI保护因素。
- 刘运杨立川臧丽吴敏张凌付平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危重患者糖尿病慢性肝病
- 糖尿病肾病Vit D缺乏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冠脉钙化相关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维生素D不足与缺乏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151例DN患者空腹血清25-羟胆骨化醇〔25(OH)D3〕、1,25-二羟胆骨化醇〔1,25(OH)2D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浓度,根据25(OH)D3水平将DN患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Vit-D-D)、不足组(Vit-D-I)及正常组(Vit-D-N),比较各组间矿物质代谢、脂代谢、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冠脉钙化等指标的差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IMT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冠脉钙化与25(OH)D3、1,25(OH)2D3、iPTH、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DN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28±18.1)ng/mL,四分位数间距16.92~35.45ng/mL,Vit-D-I组71例,占47.01%,Vit-D-D组28例,占18.54%。血清1,25(OH)2D3水平为(28.93±33.13)pg/mL,四分位数间距10.36~31.08pg/mL,Vit-D-I者117例,占77.5%。与Vit-D-N组相比,Vit-D-D组的体质量指数(BMI)、24h尿蛋白、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MT与年龄、性别、血磷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负相关。结论 DN患者中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发生率高,维生素D缺乏者具有较高的尿蛋白、CHO和LDL,冠脉钙化与血清1,25(OH)2D3呈负相关关系。
- 臧丽付平黄佑群吴敏李玲臧静刘芳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脉钙化
- 糖尿病肾脏疾病动脉硬化指数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4例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DKD组)和31例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NDKD组),均合并高血压。通过24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数值从而得到短时血压变异性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值。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及AASI值的差异,相关分析初步了解与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AASI相关的各种因素,进一步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影响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AASI的主要因素。结果协方差分析(排除年龄的影响)显示DKD组患者24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白昼收缩压变异性均大于NDKD组(P<0.05),同时,将DKD组患者AASI(0.55±0.14)与NDKD组患者AASI(0.45±0.16)相比较,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DKD组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更严重。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AASI与24hSBPV、24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白昼舒张压变异性(d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提示AASI主要受到nDBPV和年龄的影响。结论糖尿病肾脏疾病及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而前者AASI升高更显著,同时,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较非糖尿病肾脏疾病患者更大。DKD患者AASI受到年龄、nDBPV的显著影响。
- 陈利佳吴敏冯延欢黄佑群臧丽付平刘芳
- 关键词: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糖尿病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