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昌繁

作品数:40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文学
  • 15篇历史地理
  • 6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全宋文》
  • 7篇碑志
  • 7篇北宋
  • 6篇党争
  • 5篇补遗
  • 4篇党人
  • 4篇元祐
  • 4篇文化
  • 3篇文学
  • 3篇墓志
  • 3篇墓志铭
  • 3篇贬谪
  • 2篇典范意义
  • 2篇学术
  • 2篇学术著作
  • 2篇神道
  • 2篇神道碑
  • 2篇石刻
  • 2篇史记
  • 2篇视域

机构

  • 29篇华中师范大学
  • 14篇武汉大学

作者

  • 40篇罗昌繁
  • 2篇尚永亮
  • 2篇王洁
  • 1篇袁艺林

传媒

  • 3篇殷都学刊
  • 2篇江海学刊
  • 2篇北京社会科学
  • 2篇渭南师范学院...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华中学术
  • 1篇中国书法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文献
  • 1篇文艺评论
  • 1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图书馆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语文月刊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古籍整理研究...
  • 1篇天中学刊
  • 1篇文教资料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雅好与政治:宋徽宗的金石情结与碑刻政治--一个心理史学研究的尝试被引量:1
2020年
宋徽宗在位时常运用碑刻为传播媒介,根据特定的目标人群,在不同区域立碑,刻石宸翰遍及天下。统计诸多徽宗政治碑刻,大致可以政和四年为前后分界线,可见徽宗前期用人抑旧(党)扬新(党),兴学重教,追慕圣王礼治,后期耽溺信神崇道,且在位期间始终强调其统治的权威性。徽宗以碑治国取得了相应成效,但也有部分臣僚利用其金石雅好夤缘谋私。徽宗身在藩邸时书画令名早成,以此艺术雅好为主导因素促成他的自我同一性建构是成为能书善画的藩王,由此造就其艺术上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逐渐构成徽宗的金石情结。此情结在徽宗登位之后又因其政治宏愿得以继续强化,在其统治期间潜意识地支配其政治心理,有意或无意地外显为治国行为。徽宗朝的政治碑刻乃徽宗艺术心理与政治心理相结合的物化形态,可将徽宗的碑刻政治视为他在艺术上的“过去的成功经验”移情到国家治理的行为,代表了君臣合力大规模地对金石之典重与垂远意义的政治性应用。
罗昌繁
关键词:宋徽宗金石碑刻情结心理史学
《元祐党籍碑》的面相与党人家族命运——崇宁党禁的家族视角解读被引量:1
2022年
元祐党籍碑是北宋晚期党争白热化的产物,是崇宁党禁的重要展现。能名列此碑的多系家族核心成员,同入党籍的以父子、兄弟、子侄、舅甥关系为主,族运兴衰往往系于族内党人的处境。崇宁党禁期间,党籍碑作为黑名单存世,得势的蔡京集团对入籍党人严加惩措,追贬已故者,贬锢在世者,对党人家族的仕途、学术、交游、婚姻都造成恶劣影响;靖康元年解除党禁,党籍碑遂成为白名单,党人子孙凭此以受推恩,他们记录或重刻此碑以扬祖德。通过对东莱吕氏、南丰曾氏、贡川陈氏的考察,可知遭遇酷烈党禁时,仅依托政治立身的家族会大受牵连,复合型家族虽然抗风险系数更强,但也颇受影响,阀阅世家或由政入学,或逐渐衰颓,而一般党人家族甚至全面凋零。
罗昌繁
关键词:北宋家族
论沈括的诗歌观与诗风
2013年
沈括深受儒家诗教传统的影响,继承了诗言志观念,认同诗歌要以人与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并认为诗歌需要反映社会政治。诗歌表现内容,沈括认为须求真求实,同时认同运用适度的夸张等修辞手法。在作诗态度与方法技巧方面,沈括主张求工,并认可倒装、集句、化用等作诗方法。从理论倡导与创作实践来看,现存沈括诗歌以平易清丽诗风为主,兼有清峻刚健、凄凉悲愤等风格。
罗昌繁
关键词:诗歌观诗风《梦溪笔谈》
“视域”与“视阈”之辨被引量:2
2015年
当今不少研究者常在学术著作中使用“视域”或“视阈”,旨在表达在某学科(或时代背景)范围或视角下来探讨研究对象。然而不少却混用了“视域”与“视阈”这组词,殊不知,二者的用法有别。首先从字面来解读“域”、“阈”二字。“域”字,主要义项是指范围,如水域、海域、疆域、域外等词汇中即用此义项。而“阈”字,主要义项是指界限、临界值,如阈限、门阈等词汇即用此意。
罗昌繁
关键词:视阈视域学术著作词汇学科
北宋党争与党人碑志研究
北宋士大夫的碑志文创作不单单是为了标识墓圹或歌功颂德,而且产生了文体新变,有了明显的史传特点。考察北宋党争中的党人碑志,可以从与诗赋等不同角度出发挖掘党争中党人们的心态,了解特殊政治环境下碑志的书写特色,能够更加清楚地认...
罗昌繁
关键词:北宋党争神道碑墓志铭
碑志与书史:从碑志书丹管窥北宋中晚期书坛生态——以宋敏求为例
2018年
宋人碑志多署书丹信息,由此可通过书丹考察当时书法。北宋中期颇负盛名的宋敏求尤擅楷体,后世却湮没不彰。主要原因如下:欧阳修书风革新推崇与宋敏求同时的蔡襄书法,经过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助推,尚意书潮蔚成风气。谨守晋唐法度的宋敏求难免成为尚意书潮的革新对象,加之长期形成的宋明尺牍书法传统、帖学传统将其汰择出书史;宋敏求虽属儒者工书,但伏石书丹乃体力活,颇被书坛大家视为匠人书法、待诏书法,难容于崇道轻艺传统;宋敏求长期待诏阙下,其仕途经历限制了书法传播。宋敏求书丹研究昭示出至少两点方法论意义:其一,书丹个案研究能对古有书名今无作品的书家做更多元的考察;其二,以大数据观念兼重传世与出土碑志书丹,能对流动书家的碑志书丹予以编年系地,有助于了解当朝书坛人员构成,益于索解当朝的区域书风。
罗昌繁
关键词:北宋碑志宋敏求
曹植之贬的文学史典范意义
2018年
从贬后人格心态表现范式来看,曹植继承并大力发扬了贾谊开启的逐臣贬后儒道互补的处世思想模式。曹植在谪居期间的孤寂感、被弃感及忠君意识的表达,相关词汇、语典常被后世文人尤其是际遇相似的逐臣大量引用;从贬后创作范式而言,曹植大力拓展了逐臣惯用的游仙、咏史、弃妇三大题材,它们分别代表着向往自由、寄托政治理想、感士不遇三大抒情主题。曹植还大量运用含蓄婉曲的比兴寄托手法,被后世逐臣诗所接受。从作品风格转向来看,后世逐臣作品从前期的乐观昂扬转向后期的感伤忧郁,这一模式也由曹植启途。
罗昌繁
关键词:贬谪范式
《全宋文·王安石传》作者辨正被引量:1
2016年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后志》载《王氏杂说》卷一○云:“右皇朝王安石介甫撰。蔡京为安石传,其略曰:‘自先王泽竭,国异家殊。由汉迄唐,源流浸深。宋兴,文物盛矣,然不知道德性命之理。安石奋乎百世之下,追尧、舜三代,通乎昼夜阴阳所不能测而入于神。初著《杂说》数万言,世谓其言与孟轲相上下,于是天下之士,始原道德之意,窥性命之端云’。所谓《杂说》,即此书也。
罗昌繁
关键词: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道德性
大历史与小人物:北宋晚期党争视域下的官私石工考察被引量:4
2019年
北宋中央官署石工多来源于地方石工家族以及荫子授官,属伎术官,被视为杂流,晋升甚难,他们难以直接参与高层党争活动,在北宋党争叙事中显得寂寂无闻。相比取湮后世的官署石工,民间石工安民、李仲宁却因谨守忠义而名盛后世,其实二人拒刻党籍碑并非全为公理,亦有一定的私情所在。从民间石工拒刻行为看党争舆情与党争叙事,可知在'崇宁党禁'高压下士人集体失语时,小人物却做出了正义之举,间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体现了当时社会舆情对旧党的同情。同时也体现出南渡后入籍党人子孙在党争叙事上是旧非新的总体趋势,他们为了弘扬祖德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舆论反攻。透过石工行为看党争,说明看似与政治无关或处于政治边缘的小人物并不能完全独立于重大政治事件之外,他们亦会不自觉地参与党争或被党争洪流所裹挟,甚至也会在政治斗争中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
罗昌繁
关键词:北宋党争刻工小人物
《全宋文》补遗六篇被引量:1
2013年
《全宋文》分别漏收贺霖《高万墓志》、张持《孔子画像碑》、刘觉《大宋解州芮城县太安寿圣寺额记》、梅昌符《明灵公庙碑》、阮升卿《解州闻喜县新修武安王庙记》、刘执中《灵应庙牒记》,今予以辑出加标点以补遗。
罗昌繁
关键词:《全宋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