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时宇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实性肾占位(附5例报告)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实性肾占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7月为5例直径≥7 cm的巨大囊实性肾占位患者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行经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3例行经腹膜后肾部分切除术;男4例,女1例,平均(39.8±12.1)岁,肾占位最大径平均(7.6±0.7) cm,术前肌酐平均(88.6±16.9)μmol/L。分析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226±32) min,热缺血时间平均(41.6±8.8)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6±227) mL,术后平均住院(6.6±0.8) d。术后第8天1例患者出现肾周血肿。病理结果示透明细胞癌3例、多房囊性肾瘤1例、肾结核肉芽肿性炎1例。术后1周血肌酐平均(99.6±18.9)μmol/L,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具备丰富手术经验的术者,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巨大囊实性肾占位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显著,围手术期肾功能无明显变化。
- 宁定龙蔡燚王睿哲童时宇陈敏丰齐琳
- 关键词: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检查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关手术编码案例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常见的术式包括膀胱重建术和不可控尿流改道方案(包括输尿管腹壁造口术和回肠代膀胱术)。本文通过回顾4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案,针对3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不同术式及手术步骤介绍如何按照ICD-9-CM-3原则进行手术编码,手术编码的区别以及需要注意的编码提示,强调术式和性别对手术编码的重要性。要求编码员认真阅读手术记录,及时补充新的医疗知识,与时俱进,同时和临床医师保持沟通。
- 何玥金敏张静杨洋曾芳童时宇王珍
- 关键词:尿流改道回肠代膀胱术手术编码
- 3D打印技术应用于肾部分切除术术前评估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肾癌是一种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肾部分切除术是早期肾癌的常用手术方式。3D打印技术可将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数据利用三维数字模型建立一个可视化的立体影像模型。外科医生可以通过此模型进行术前评估,明确肿瘤的位置、深度及血供情况等,有助于制订术前计划,实现更好的手术效果。本研究采用R.E.N.A.L评分系统对肾癌进行分层,探讨3D打印技术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114例肾肿瘤患者。按是否完善3D打印技术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62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根据R.E.N.A.L评分将肾部分切除术难度分为低度复杂组(4~6分)39例、中度复杂组(7~9分)32例、高度复杂组(10~12分)43例,比较低、中、高度复杂手术组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0.047),术后血肌酐水平变化小于对照组(P=0.032)。在低度复杂组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血肌酐水平变化、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中、高度复杂组中,实验组的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或P<0.001),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P=0.022和P<0.001),术后血肌酐水平变化均小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和P<0.001)。结论:与R.E.N.A.L评分<7分的肾肿瘤患者相比,3D打印技术对于R.E.N.A.L评分≥7分的肾肿瘤患者肾部分切除术前进行评估可能有更大的临床意义。
- 王胤钊陈敏丰李杨乐赵诚童时宇蔡燚王睿哲周泰来
- 关键词: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
- 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早期并发症中改良Clavien系统应用
- 目的: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式复杂、创伤大、持续时间长、患者年龄较高,术后早期并发症常见。而手术并发症的分析是评估其安全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针对该术式的术后早期并发症严重程度分析差异较大,在这一方面国内尚缺...
- 童时宇
- 关键词:膀胱癌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早期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Galectin-1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检测膀胱癌细胞中半乳糖凝聚素1(Gal-1)的表达是否异常,并通过慢病毒干扰技术敲除膀胱癌细胞中Gal-1的表达后,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有无改变。方法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锁反应(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膀胱癌细胞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相比,Gal-1的表达在m RNA水平以及蛋白水平有无区别。再利用RNA干扰慢病毒敲除膀胱癌细胞内Gal-1的表达后,通过WST-1试剂盒以及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有无发生改变。最后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敲除Gal-1的表达后AKT、P38、JNK三条通路的激活水平有无发生改变。结果膀胱癌细胞内的Gal-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相比,无论在m RNA水平还是在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敲除Gal-1的表达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未发生明显改变,但迁移能力明显下调。敲除Gal-1的表达后,AKT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明显下降。结论 Gal-1在膀胱癌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并且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密切相关。Gal-1可能通过改变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从而调控了膀胱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 吴龙祥王智杜丘宁定龙李博伦胡希恒童时宇
- 关键词:膀胱癌迁移AKT信号通路
-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构筑立体表型异质性评估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微血管构筑立体表型异质性(three-dimensionaltumor microvascular architecture phenotype heterogeneity,3D-TMAPH)的程度、产生机制及其意义。方法:完整地采集21例肺内单发结节标本,每个结节各取5个组织层面,石蜡包埋后构建微血管构筑立体二维表型和立体表型,检测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EphB4、ephfinB2的表达及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用变异系数与异质率来定量评价3D-TMAPH的大小,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3D-TMAPH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的关系。结果:3D-TMAPH表现为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在NSCLC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这种异质性存在于形态、类型、数目、二维和立体分布等指标上,恶性结节异质性明显大于结核与活动性炎性病变;NSCLC组织CD34-MVD与PCNA呈现程度不同的异质性,CD34-MVD和PCNA的变异系数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均P<0.05),与P-TNM分期、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均P>0.05)。不同NSCLC组织中不同表达物(ephrinB2,EphB4,VEGF)异质率不同,但不同病理组织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异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TMAPH普遍存在于NSCLC发生、发展过程的微环境中,并密切影响NSCLC复杂的生物学特性。
- 周晖刘进康陈胜喜熊曾周建华童时宇陈浩周漠玲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