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伏林
- 作品数:36 被引量:188H指数:9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细胞减灭术加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分析细胞减灭术(cRs)加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术(HIPEC)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课题设计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癌(CRCPC)患者资料,按临床病理参数匹配原则,分为CRS组(CRS+术后全身化疗)29例,HIPEC组(CRS+HIPEC+术后全身化疗)33例。分析两组的总体生存期(os)及严重不良事件(SAE)。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均衡可比,术中PCI评分及器官,腹膜切除情况相似。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1.9个月(6.5~110.0个月)和32.0个月(10.5~95.9个月),OS分别为8.5个月(95%CI:4.9—12.1个月)和14.5个月(95%CI:11.9~17.1月)(P=0.007)。术后30天内CRS组3例发生SAE,HIPEC组9例(P=0.126)。多因素分析显示,HIPEC、CC0~1分、术后化疗周期≥6个周期为改善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CRS+HIPEC可改善CRCPC患者生存期,SAE无显著增加,安全性可接受。
- 黄超群周云峰谢丛华杨肖军程伏林熊斌杨国樑李雁
- 关键词:结直肠癌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腹膜癌
-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结直肠癌肝转移涉及许多分子机制,参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有二十多个分子因子,这些分子因子基于其功能分成4个部分:蛋白质水解、黏附、血管生成和细胞生存。通过理解其中许多复杂的分子机制,有望发现一些新的检测和治疗靶点,以期达到预防转移和提高病人生存率的目的。
- 程伏林熊斌周云峰
- 关键词:结直肠癌肝转移
- 特异结合唾液酸化LewisX抗原DNA适配子在肿瘤转移中的应用
- 谢伟冯茂辉汪付兵李春光魏正专吴洲清陈家宽胡明柏张京伟程伏林胡卫东段丽吴红艳
- 1.运用SELEX技术筛选唾液酸化LewisX抗原DNA适配子,分析该DNA适配子在乳腺癌早期转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为肿瘤的早期转移血清学、体内分子成像诊断及筛选新型抗肿瘤转移小分子药物奠定基础。应用该DNA适配子建立...
- 关键词:
- 关键词:肿瘤转移乳腺癌肿瘤诊断
- 胃癌术后为何吻合口有溃疡
- 2007年
- 问:我因患胃角癌于去年4月做了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化疗两个疗程,复查结果吻合口直径为3cm,吻合口处有一脓疡约1.0×3、0cm,服用中药近2个月复查,脓疡还在,请问此症如何才能消除,为何会有脓疡?
- 程伏林
- 关键词:胃癌术后溃疡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化疗脓疡
-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9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是否有预测预后价值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情况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研究微转移对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56例结直肠癌患者肠旁及系膜淋巴结中细胞角质蛋白CK20mRNA,揭示微转移灶的存在,并与常规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HE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对判定临床病理分期和统计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共检测432个淋巴结,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法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分别为57.2%、62.3%和73.1%。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E染色和RT-PCR法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56例患者中,按HE染色结果确定的PN0、PN1和PN2期,其5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0%、60%和50%;通过RT-PCR技术检测,升级后的PN0、PN1和PN2期5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61.9%和55.6%,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E染色未确切指出淋巴结微转移癌;RT-PCR法检测CK20mRNA可以推断淋巴结微转移癌的存在,从而有助于确定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和预测预后。
- 袁宏银程伏林魏正专杨国樑陈家宽
- 关键词: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CK20
- 103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与预后分析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103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接受手术后分析其病理形态学,观察肿瘤大小、细胞核异性型和核分裂相,并根据这些指标进行分型。检测肿瘤组织CD117和CD34免疫学表型。结果本组103例胃肠道间质瘤中CD117阳性表达93例(90.3%),CD34阳性表达69例(70.0%),不同部位GISTs其CD117和CD34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良性肿瘤患者的三年无病生存率显著地高于恶性肿瘤(P<0.05)。结论CD34和CD117联合使用可协助鉴别诊断GISTs。基于肿瘤大小、细胞异型性以及核分裂相等的组织形态学分型可作为诊断恶性GISTs参考指标。
- 程伏林魏正专
- 关键词:胃间质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预后
- 胃癌术后复发59例分析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胃癌术后复发与主要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重点探讨术后复发时间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在286例胃癌术后病人中,分析有完整随访信息的59例复发患者的临床数据,研究复发时间及其与临床分期和和辅助化疗的关系。结果:76.3%(45/59)的病人在术后1年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7个月(1-60个月),57.6%(34/59)为局部-区域复发。Ⅰ-Ⅳ期病人之间复发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的辅助化疗周期数之间的复发时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Kruskal-Wallis检验)。结论:胃癌病人术后2年内是监测随访重点,辅助化疗有助于延长无复发生存。
- 彭春伟李雁杨国粱熊斌冯茂辉程伏林
- 关键词:胃癌复发手术化疗
- MMP-2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9(MMP 2、MMP 9)在乳腺良性病变及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2例乳腺良性病变及 32例乳腺癌组织中MMP 2和MMP 9的表达。结果 :MMP 2和MMP 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组织 ,且乳腺癌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组MMP 2、MMP 9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 :MMP 2和MMP 9在乳腺癌组织中有高表达且在乳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外扩散、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
- 谢伟冯茂辉王维娜袁宏银胡名柏程伏林龚玲玲
- 关键词:MMP-2MMP-9乳腺癌免疫组化
-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检测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比较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的检测价值。方法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共326例经HE染色证实无转移的淋巴结,使用RT—PCR技术检测CK20mRNA,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找更为敏感的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分别发现41枚和105枚微转移淋巴结,两种方法发现的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12.8%和3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是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更为敏感的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
- 程伏林周云峰魏正专杨国梁
- 关键词:结直肠癌微转移免疫组织化学
-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徙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细胞株MGC803,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FAP(50,100和150pmol/L)处理细胞48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实验检测FAP对MGC803迁徙能力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FAP对MGC803侵袭能力的影响;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标志分子(Vimentin、E-cadherin、ZO-1、Ncadherin)及EMT的上游不同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的FAP可呈剂量依赖性促进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P<0.0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AP作用于MGC803细胞后诱导细胞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ZO-1表达下调,间质标志分子Vimentin、N-cadherin表达上调,且均呈剂量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检测上游不同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结果显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分子(DKK1、LEF-1)表达呈剂量依赖性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P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活化EMT,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迁徙和侵袭。
- 杨肖军彭春伟黄超群程伏林熊斌李雁
-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MGC803肿瘤侵袭上皮间质转化WNT/Β-CATEN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