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华
-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界膜剥除孔周按摩术与内界膜填塞术治疗较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比较内界膜剥除孔周按摩术与内界膜填塞术治疗较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IMH患者49例(50眼),裂孔直径为405~698(536.98±73.93)μm;24例(25眼)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孔周按摩术(A组);25例(25眼)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眼视力、不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型黄斑裂孔恢复情况、微视野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A组23眼、B组24眼黄斑裂孔闭合,裂孔闭合率分别为92%、9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2)。术后6个月OCT分型黄斑裂孔愈合形态A组18眼(72%)、B组11眼(44%)为Ⅰ型愈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3,P=0.04)。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两组患者间比较,术后1周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2,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患者视力恢复优于B组。两组患者黄斑8°视网膜平均光敏感度和黄斑中心凹2°固视率术后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1眼术后1周出现高眼压,抗炎及降眼压治疗后恢复;其余术眼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孔径400~700μm的IMH行内界膜剥除孔周按摩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内界膜填塞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王梦华姚佳李秋明
-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除按摩
- 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四联手术的效果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价四联手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玻璃体切除及视网膜光凝术治疗伴有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30只眼)术后随访12~32个月,平均(20.30±5.40)个月,观察眼压、新生血管、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眼压为(48.23±8.17)mmHg(1mmHg=0.133kPa),术后1周、3、6、12和24个月平均眼压依次为:(11.33±3.28)、(16.62±3.12)、(16.87±3.08)、(17.10±2.94)和(17.86±2.91)mmHg。与术前相比,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8.004,P=0.000)。术后6、12和24个月手术成功率依次为86.7%、83.3%和67.7%。术后末次随访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2,P=0.669)。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四联手术治疗伴玻璃体积血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安全有效的。
- 王梦华李秋明董洪涛
-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视网膜光凝术
- 近视导致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
- 2018年
- 目的探讨近视导致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的17~40岁近视导致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9例(60眼),其中17—28岁26例26眼作为A组,29—40岁33例34眼作为B组,根据患者眼部情况行玻璃体切割术(PPV)或巩膜扣带术(SB)。术后随访至眼部情况稳定,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效果。结果A组视网膜裂孔以圆形孔为主,B组以马蹄形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A组以视网膜下方脱离为主,B组以视网膜全部脱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组手术方式以sB为主,B组以PPV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两组单次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近视导致的青少年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通过SB保留液化轻的玻璃体,通过PPV去除液化重的玻璃体。
- 胡向光李秋明王梦华董洪涛鹿晓燕
- 关键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视青少年玻璃体液化巩膜扣带术
- 硅胶带植入治疗青光眼阀机化包裹的新方法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观察硅胶带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滤过泡机化包裹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经结膜滤过泡囊壁切开行硅胶带植入术治疗Ahmed青光眼阀机化包裹导致的高眼压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23个月,平均(10.10±8.21)个月。结果眼压升高者术后5天1例,术后3个月2例,术后6个月2例,余5例在随访期间内眼压保持在6.5~21.0 mmHg之间(1 mmHg=0.133 kPa)。10例末次随访眼压均较术前眼压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引流阀移位、硅胶带移位暴露、巩膜坏死或眼球运动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硅胶带植入治疗青光眼阀机化包裹手术操作简单,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
- 王贝贝李秋明王梦华
- 关键词:眼压
- 体外模拟牛眼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及普拉洛芬眼液对其细胞融合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晶状体后囊膜上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分化规律和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的抑制作用.方法将牛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面朝上平铺于25 ml培养瓶底部,分别加入含0%、10%、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培养1~5周,计数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覆盖率,并用Giemsa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同时用相当于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后4 h在房水中的浓度(0.23 mg/L)作用于组织培养模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其对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融合时间的影响.结果赤道部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向晶状体后囊膜增生、迁徙,晶状体后囊膜形成明显的混浊和皱缩;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融合天数随血清浓度的升高而缩短;浓度为0.23 mg/L的普拉洛芬对后囊膜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融合有明显抑制作用.讨论体外模拟PCO的组织培养是研究后发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普拉洛芬是一种安全、有效降低PCO发生率的药物,可作为白内障术后的常规用药.
- 李秋明王梦华郑广瑛
- 关键词:细胞融合
- 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以及分子机制研究
- 作为眼外伤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视网膜复位术后失明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特征是眼外伤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过度的增殖,迁移和收缩。PVR的形成机制很复杂,目前对其理解仍然不够透彻。在PVR中,蛋...
- 王梦华
- 关键词:蛋白表达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研究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6例(56眼),分A、B两组.A组(30例)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TA,术后4~14d行玻璃体切除术.B组(26例)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矫正视力、术中情况及术后炎症反应.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矫正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切除术前注射曲安奈德术中出血、黄斑和视网膜水肿、术中使用硅油及术后反应重的患者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视网膜未复位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前玻璃体腔注射TA可以提高术后矫正视力,减少术中出血、硅油使用频率、术中黄斑和视网膜水肿,减轻术后炎症.
- 李龙李秋明王梦华
- 关键词:曲安奈德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
- 晶状体上皮细胞在体外增殖、分化和凋亡规律的研究
- 李秋明王向华王宇鹰王梦华王艳青王婧黄侠
- 该课题是河南省科学技术技厅1999年科技攻关项目立项(编号991170529)的研究项目。随后又加入了郑州大学在及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经费及数届硕士研究生课题经费完成了该研究成果。白内障是世界范围内居首位的致盲性眼病,...
- 关键词:
- 关键词:白内障致盲性眼病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增殖
- 强直性脊椎炎伴发葡萄膜炎的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椎炎(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郑州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眼科在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AS伴发葡萄膜炎的35例(58只眼),严重患者根据病情程度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甲氨喋呤(MTX)、环孢素A进行系统治疗,定期随访12,29个月,对治疗前后的视力、用药剂量和长短、毒副作用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1年,46只眼(79.3%)的视力显著提高。33例(94-3%)患者的葡萄膜炎得到完全控制。治疗6个月,所有患者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胸廓活动度均明显改善。结论AS伴发葡萄膜炎的严重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MTX、环孢素A进行系统化治疗,效果理想,毒副作用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 王梦华
- 关键词:强直性脊椎炎葡萄膜炎糖皮质激素甲氨喋呤环孢素A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选择性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PPV)联合选择性视网膜光凝(SRP)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玻璃体积血的效果。方法PDR合并玻璃体积血190例(200眼),均行23GPPV联合视网膜光凝,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Lucentis)及曲安奈德。随机分为两组:术中行广泛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者为对照组(102例,108眼);术中行SRP者为观察组(88例,92眼)。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组的BCVA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6个月两组间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术后1周及1个月观察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3个月两组间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观察组补充视网膜光凝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复发性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率虽较对照组稍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26,0.470)。结论对PDR伴玻璃体积血患者,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辅助下,微创PPV联合SRP在减轻术后黄班水肿、提高术后早期视力方面效果优于微创PPV联合PRP治疗。
- 郑春燕李秋明王梦华董洪涛董淑倩
- 关键词:玻璃体积血光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