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明帅

作品数:39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前列腺
  • 18篇切除
  • 15篇腺癌
  • 15篇根治性
  • 15篇膀胱
  • 14篇前列腺癌
  • 14篇切除术
  • 14篇腹腔
  • 14篇腹腔镜
  • 11篇根治性膀胱切...
  • 11篇膀胱切除
  • 10篇膀胱切除术
  • 9篇根治性膀胱切...
  • 9篇膀胱癌
  • 7篇疗效
  • 6篇肿瘤
  • 4篇原位
  • 3篇预后
  • 3篇手术
  • 3篇术前

机构

  • 39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深圳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39篇王明帅
  • 21篇邢念增
  • 20篇牛亦农
  • 10篇宋黎明
  • 9篇王建文
  • 8篇平浩
  • 8篇张小东
  • 7篇杨飞亚
  • 7篇瓦斯里江·瓦...
  • 6篇刘赛
  • 5篇张军晖
  • 4篇蒋涛
  • 4篇李敏
  • 4篇田溪泉
  • 2篇高建东
  • 2篇路军
  • 2篇吴安石
  • 2篇孟令全
  • 1篇安卓玲
  • 1篇吴松

传媒

  • 10篇中华泌尿外科...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临床泌尿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华腔镜泌尿...
  • 1篇微创泌尿外科...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9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
邢念增牛亦农郭应禄张军晖王建文田溪泉闫勇李建兴王明帅王禾陈康宁周正东康宁陈宇东云志中
膀胱癌是国内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统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高危及复发表浅膀胱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目前在我国主要采用开放手术,手术创伤大。尿流改道方式主要采用需佩戴尿袋的造瘘术式,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
关键词:
关键词:膀胱切除术腹腔镜手术原位新膀胱术膀胱癌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疾病进展的分子机制及治疗策略的研究
邢念增姜永光牛亦农罗勇张军晖王明帅
该成果属于医疗卫生领域。主要发现点包括: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人类前列腺组织内的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NE)细胞高表达抗凋亡蛋白survivin,并与疾病进展及死亡有关;提出了survivin可能是导致NE...
关键词:
关键词:前列腺癌疾病治疗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行肾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下行肾部分切除的疗效。方法:于2013年10月~2014年7月应用腹腔镜技术行肾部分切除术30例,15例为3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3D组),15例为2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2D组)。3D组和2D组均应用后腹腔途径,3D组中1例为无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将3D组和2D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手术均成功完成,均未中转开放。3D组手术时间(74±24)min明显短于2D组(105±49)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然而在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血肌酐变化、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3D组未显示出明显优势。术后病理提示囊性肾癌1例,错构瘤3例,肾囊肿1例,肾透明细胞癌25例。30例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病例。结论:3D腹腔镜技术较传统2D腹腔镜技术在空间定位及深度感觉上有明显优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难度,缩短了手术时间,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牟星宇王明帅宋黎明邢念增
关键词: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人类前列腺癌细胞LNCaP或PC3裸鼠移植瘤模型中间质成纤维细胞对非那雄胺治疗作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间质成纤维细胞在人前列腺癌细胞裸鼠移植瘤内对非那雄胺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动物实验:4周龄Balb/c裸鼠,两组皮下注射人前列腺癌LNCaP细胞(2.5×107)或PC3细胞(5X106),另两组注射前列腺癌细...
牛亦农王凯王明帅樊东东靳松邢念增
腹腔镜巨大肾癌根治性切除加下腔静脉Ⅱ级瘤栓取出术一例被引量:2
2012年
患者女,55岁。体检超声发现左肾肿瘤,伴发热及重度贫阻,无肉眼血尿。左上腹部可触及肿块,质地硬。腹部增强CT提示左肾肿瘤,大小约14cmX10cmx8cm,增强扫描旱明显不均匀强化,左肾静脉及下腔静脉内可见瘤栓(图1)。核磁共振腹部大血管成像提示下腔静脉瘤栓长约6.9cm,左肾静脉瘤栓长约9cm。
邢念增王明帅牛亦农平浩张军晖
关键词:下腔静脉内根治性切除巨大肾癌腹腔镜下腔静脉瘤栓无肉眼血尿
CXCR4及NDRG1蛋白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4(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及N-myc下游调节基因1(N-myc downstream regulated gene 1,NDRG1)在前列腺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明确其与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R4蛋白在前列腺癌(4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5例)及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转移的关系。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CXCR4及磷酸化NDRG1(p NDRG1)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CXCR4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30例)中过度表达,表达率为65.2%,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Gleason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81),而CXCR4蛋白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前列腺癌转移患者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在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和不同前列腺癌细胞系中CXCR4及NDRG1蛋白表达不同,高转移潜能的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细胞(PC3和DU145)中CXCR4表达较高,而作为转移抑制因子的p NDRG1表达则明显降低。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及转移抑制因子NDRG1可能参与调控前列腺癌的进展和转移,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平浩牛亦农杨飞亚王明帅邢念增
关键词:前列腺癌趋化因子受体4
前列腺导管内癌临床诊治3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1年
前列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IDCP)是前列腺癌的一种特殊组织类型。随着前列腺穿刺和根治术的广泛开展,IDCP单独或与前列腺腺泡癌(prostatic acinar adenocarcinoma,PAA)伴发的方式在病理检测结果中被发现。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对其定义为:发生于前列腺导管内上皮的肿瘤性增生,具有部分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PIN)的特征,但其组织学和/或细胞学的异形性更高,并与高级别、高分期的前列腺癌的发生显著相关。IDCP早期表现隐匿,病理和临床医生不易识别,本文回顾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外科从2015年1月到2019年12月3例前列腺导管内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现报告如下。
褚一凡谢大炜路军刘赛王明帅张小东王建文
关键词:导管内癌前列腺穿刺病理检测临床医生
THUNDERBEAT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2017年
目的:THUNDERBEAT(TB)作为一种能够同时输出双极高频电能量和超声波能量的新型手术器械在我国推广应用以来,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等到了广大外科医生的青睐。本文通过分析TB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33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LR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TB将患者分为TB组和非TB组。分别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留置尿管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行LRP患者中前列腺切除时间TB组明显短于非TB组[(35.64±8.26)min vs.(48.77±3.56)min,P=0.000];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TB组明显短于非TB组[(4.63±1.50)d vs.(6.43±2.50)d,P=0.044];尿管拔除时间TB组明显短于非TB组[(6.46±1.33)d vs.(8.93±4.29)d,P=0.049];淋巴结清扫数目TB组多于非TB组[(11.65±4.23)vs.(7.69±3.79),P=0.013];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B在LRP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组织抓取、分离、凝血和血管的闭合功能,充分证明了TB是安全、可行的,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患者术后恢复的优势。
贺庆豹王明帅杨飞亚王梦童孟令全邢念增
关键词:腹腔镜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组织中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2年
近年来,我国的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增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前列腺癌组织上皮细胞与间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扮演重要角色,并且逐渐被人们重视。
王明帅牛亦农邢念增
关键词:前列腺癌组织细胞相互作用上皮细胞间质细胞癌发病率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扩大淋巴结清扫与标准淋巴结清扫的疗效与预后生存分析比较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比较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C)中扩大淋巴结清扫(ePLND)与标准淋巴结清扫(sPLND)的临床疗效与患者预后生存,以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行RC的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ePLND组41例,sPLND组128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理结果、无复发生存率(RF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SS)及总生存率(OS)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69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发生。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PLND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23.0±6.8)个vs.(11.0±5.2)个,P<0.01]、淋巴结密度(8.49%vs.3.50%,P<0.01)及淋巴结阳性患者比例(34.15%vs.18.75%,P=0.04)均高于sPLND组。ePLND组和sPLND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49.5个月和95.5个月,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在各T分期亚组及N分期亚组中,两组患者的RFS、CSS及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王文宽王明帅宋黎明瓦斯里江.瓦哈甫杨飞亚邢念增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生存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