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斌
-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改变及意义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改变及意义。方法对40例AD患者(AD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DNF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对APOE基因进行分型及神经心理评估,并与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 MCI组)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AD患者血清BDNF水平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和a MCI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1,P=0.33);a MCI、轻度AD、中重度AD组间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P=0.08);相关分析发现是否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不能影响血清BDNF水平(P>0.05)。结论血清BDNF水平既不能作为AD早期诊断的外周标志物,也不能反映AD病情的严重程度。
- 王珊郑为娜褚红珊生晓娜孙文蕾王斌斌张国华
-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阿尔茨海默病
- 携带DCTN1基因突变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合并认知障碍1例
- 2023年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皮质锥体细胞和锥体束,具有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神经变性疾病。ALS是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中最常见的类型,由于ALS起病隐袭,病程长,进展缓慢,表现多样及预后差,早期诊断是干预和治疗的关键因素。本文报道1例ALS携带DCTN1基因突变合并帕金森综合征及认知障碍的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和遗传评估进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ALS的识别。
- 周碧怡吴丽莎冯阳谢涛董惠王斌斌杨鹏杨佳宁武浩然苗瑞晗刘晓云
- 关键词: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帕金森综合征
- 高迁移率组蛋白1/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与阿尔茨海默病被引量:2
- 2016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除了对物质的追求之外,对精神方面的享受也更加注重,然而阿尔茨海默病(AD)却大大地影响了人们晚年的生活质量。阿尔茨海默病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血管功能紊乱、细胞周期异常、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而由Aβ沉积引起的炎性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高迁移率组蛋白1(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均可参与Aβ沉积而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发挥作用,两者结合后也可引起炎症反应等效应,促进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本文就HMGB1/RAGE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 耿丽颖王珊王斌斌孙雪娇张国华
- 关键词:糖基化终产物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6
- 2015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入选者均检测血清ox-LDL、PAPP-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和TIA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正常者22例,IMT增厚者47例,颈动脉斑块形成者81例,其中稳定斑块者49例,不稳定斑块者32例。比较各组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PAPP-A及ox-LDL水平显著高于TIA组(P〈0.01),后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血清PAPP-A及ox-LDL水平较颈动脉IMT增厚组明显升高(P〈0.01),后者高于IMT正常组(P〈0.01);在颈动脉斑块形成者中,其血清PAPP-A及ox-LDL水平在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Spearman分析显示,血清PAPP-A与ox-LDL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r=0.839,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APP-A与ox-LDL水平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2.549,95%CI1.12~3.79;OR=1.317,95%CI1.15~2.1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与ox-LDL、PAPP-A水平相关,血清ox-LDL及PAPP-A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两者在颈动脉甚至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产生协同作用。
- 生晓娜杨扬张晓炜王斌斌艾田妹张国华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OX-LDLPAPP-A
- 椎基底动脉系统多发重度动脉粥样硬化AIS患者的预后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研究椎基底动脉系统(VBS)多发重度动脉粥样硬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预后和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了144例被诊断为VBS多发重度动脉粥样硬化AIS患者,通过头颅MRA和(或)CTA发现VBS主干动脉狭窄≥70%且狭窄主干动脉根数≥2支,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其预后相关因素,并对其3个月的复发率及死亡率进行随访。结果 144例VBS多发重度动脉粥样硬化AIS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77.1%vs 22.9%),其中高血压患者84%,高脂血症患者69.4%。95.1%的患者同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肢体瘫痪和眩晕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65.3%患者存在多发梗死部位,主要分布在脑桥(52.8%)和小脑(38.9%)。多因素分析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P=0.012)、肢体瘫痪(P=0.008)及并发症(P=0.005)是此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经过约3个月的随访调查,发现Hhcy是此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3.175 1.083~9.309,P=0.035)。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联合丁苯酞软胶囊(NBP)治疗与该类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明显相关(OR:0.076 0.027~0.215,P<0.001)。结论对VBS多发重度动脉粥样硬化AIS患者,应该更加关注血Hcy水平,防治并发症,另外,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联合丁苯酞软胶囊(NBP)治疗对降低此类患者三个月的死亡率可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 史晓曼王斌斌杨鹏赵盼娣李桐霍颖浩张彤李培芳闫佳佳郭力刘晓云
-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粥样硬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丁苯酞
- 以双下肢远端无力为首发症状的胰岛素瘤1例报道被引量:1
- 2022年
- 胰岛素瘤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年发病率为(0.5~5)/100万,同时也是内源性胰岛素增多引起低血糖的最常见原因^([1])。胰岛素瘤多属于良性肿瘤,常表现为Whipple三联征,即自发性周期性发作低血糖症状、昏迷及其精神神经症状;发作时血糖低于2.8 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可立即消失^([2])。胰岛素瘤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较困难,容易造成漏诊、误诊.
- 马丽娜王斌斌李振飞路红琳赵艳颖刘亚玲刘晓云
- 关键词:胰岛素瘤低血糖双下肢无力
- 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40例VCI患者(VCI组),根据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将VCI患者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V)组10例和血管性痴呆(VD)组30例,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者40名。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血清BDNF浓度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CI组血清BDNF水平(0.175±0.056)ng/L低于正常对照组(0.211±0.06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2,P〈0.05);MCI—V组(0.195±0.067)ng/L与VD组(0.168±0.052)ng/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0,P〉0.05),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F=4.590,P均〈0.05)。在VD患者中,皮层下小血管痴呆患者血清BDNF水平(0.178±0.057)ng/L与大血管痴呆(0.154±0.042)ng/L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8,P=0.212)。结论BDNF参与了VCI的病理生理过程,外周血BDNF水平可能为VCI的诊断标志物之一,但该指标不能反映VCI的严重程度,也不能用以区分不同类型的VCI。
- 王斌斌王珊生晓娜杨丽萍张国华
-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朊蛋白病一例伴文献复习被引量:2
- 2012年
- 朊蛋白病是由朊蛋白侵袭脑和其他神经组织结构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亦称阮病毒病、蛋白粒子病、感染性海绵状脑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等。朊蛋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中枢神经慢性非炎性致死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且这种疾病普遍是致命的。我们通过1例朊蛋白病结合文献进行阐述。
- 左宝旭张国华苗江永王斌斌孙世超
- 关键词:朊蛋白病文献复习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亚急性海绵状脑病致死性疾病人畜共患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YKL-40、hs-CRP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9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关系。方法选取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血清YKL-40、hs-CR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0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0例、颈动脉斑块组70例,其中稳定斑块37例,不稳定斑块33例,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较颈动脉IMT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斑块形成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较颈动脉IMT增厚组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线性相关分析表明YKL-40水平和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0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YKL-40、hs-CRP是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128,95%C1 1.21~1.87;OR=2.62,95%CI1.76~4.47)。结论 YKL-40、hs-CRP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程度以及斑块的不稳定程度,病变越重,斑块越不稳定,YKL-40、hs-CRP水平越高,且YKL-40水平独立于hs-CRP水平。
- 杨丽萍张晓炜张国华王珊王斌斌
- 关键词: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YKL-40超敏C-反应蛋白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清YKL40、ox—LDL水平的相关性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与人类软骨糖蛋白-39(YKL-40)、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正常对照组35例,急性期的脑梗死患者130例,结合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30例,颈动脉IMT增厚组30例,颈动脉斑块组70例(其中稳定斑块37例,不稳定斑块33例)。结果脑梗死组血清YKL40、ox-LDL水平[(53.61±27.63)ng/ml、(526.58±207.39)mg/L]明显高于对照组[(25.18±12.69)ng/ml、(301.43±107.53)mg/L](P〈0.01);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YKL40、ox-LDL水平[(66.75±28.29)ng/ml、(647.05±198.54)mg/L]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3.234-13.06)ng/ml、(366.43±77.51)mg/L](P〈0.01);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ox-LDL水平[(94.87±20.86)ng/ml、(812.47±150.12)mg/L]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59.34±19.17)ng/ml、(609.66±112.96)mg/L](P〈0.01)。线性相关分析表明YKL-40与ox—LDL呈正相关(r=0.45,P〈0.01)。结论YKL-40、OX.LDL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症程度以及斑块的不稳定程度,病变越重、斑块越不稳定,YKL_40、OX—LDL水平越高。
- 杨丽萍张国华王珊王斌斌
-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糖蛋白类血液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