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啟

作品数:8 被引量:9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外科
  • 3篇动脉
  • 3篇动脉旁路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动脉旁路移植...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移植术
  • 3篇乳内动脉
  • 3篇旁路移植
  • 3篇旁路移植术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冠状动脉旁路...
  • 3篇房颤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远期

机构

  • 7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王小啟
  • 7篇郑哲
  • 7篇李浩杰
  • 5篇樊红光
  • 4篇高歌
  • 4篇畅怡
  • 3篇侯剑峰
  • 3篇仲肇基
  • 2篇许建屏
  • 2篇胡盛寿
  • 2篇高歌
  • 2篇李林林
  • 2篇孟颖
  • 1篇郑黎晖
  • 1篇宋云虎
  • 1篇闫军
  • 1篇孙寒松
  • 1篇然鋆
  • 1篇吴灵敏
  • 1篇王巍

传媒

  • 3篇中国胸心血管...
  • 3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外科和介入复合治疗难治性心房颤动初步经验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估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可行性,总结初步的治疗经验。方法:2014-04至2016-03,连续在我院接受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15例,男性13例,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0±3.9)年。所有患者先在胸腔镜下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和Marshall韧带离断;然后左心房三维建模,结合左心房电压标测,应用导管消融对胸腔镜外科消融线进行强化或修饰消融,确保双向阻滞,同时消融左心房嵴部、二尖瓣峡部,部分患者消融左心房前壁和三尖瓣峡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患者术毕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手术并发症。15例患者平均随访(12.1±11.5)个月。2例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因心房扑动再次介入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总体治疗成功率86.7%(13/15),均未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郑哲姚焰李浩杰吴灵敏高歌陈刚郑黎晖王小啟侯剑锋畅怡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胸腔镜
单中心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中远期结果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分析室间隔心肌切除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中远期生存率,并分析中远期结果的预测因子。方法:连续入选1984-10至2014-12在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的65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由心血管病专业护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随访。结果:手术死亡率为1.4%(9例/655例)。平均随访(30.8±30.9)个月(3~213个月),52例(7.9%)患者失访,583例(96.7%)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Ⅰ或Ⅱ级。1年、5年、8年生存率分别为98.3%、90.5%、88.3%。80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性死亡、因缺血性脑卒中、快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再住院、心脏移植、再次心肌切除和永久起搏器植入),1年、5年、8年终点事件免除率分别为94.2%、76.7%、65.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风险比(HR)=2.16,95%可信区间(CI):1.36~3.46,P=0.001]和术前心房颤动[HR=2.31,95%CI:1.35~3.94,P=0.002)]是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后可获得良好的中远期生存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年龄〉50岁和术前心房颤动是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李浩杰宋云虎朱晓东胡盛寿郑哲王水云孙寒松王巍许建屏熊辉王欣闫军王小啟刘赟然鋆唐亚捷
关键词:室性流出道阻塞外科存活率
胸腔镜下外科消融和复合技术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外科和介入复合技术(hybrid surgical and interventional ablation,HA)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疗效是否优于单纯胸腔镜下外科射频消融(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ical radiofrequency ablation,VATS-RA)。方法 2010年9月至2017年12月,连续7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阜外医院接受VATS-RA或HA治疗,其中,VATS-RA治疗60例,为单纯外科组,男4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0±7.6)岁;HA治疗19例,为复合组,男14例,女5例,平均年龄(58.0±7.3)岁。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每年进行定期随访。术后恢复窦性心律定义为,随访期间24 h或7 d动态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并未出现持续时间≥30 s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房颤、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结果 78例(98.7%)持续性房颤患者完成随访。尽管复合组术前左房前后径[(49.1±5.3)mm]明显大于单纯外科组[(41.7±6.2)mm,P<0.001],但复合组总体窦性心律维持率(94.7%)优于单纯外科组(64.4%,P=0.011),复合组免除抗心律失常药物(AADs)治疗和导管消融窦性心律维持率(84.2%)也优于单纯外科组(50.8%,P=0.010)。结论 HA治疗持续性房颤疗效优于单纯VATS-RA,但需要更大样本量的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李浩杰郑哲孟颖高歌王小啟樊红光李林林仲肇基
关键词:持续性房颤胸腔镜疗效
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结果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估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远期结果。方法 2010年9月至2016年12月,连续32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在阜外医院接受胸腔镜辅助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3、6、12个月和随后每年进行定期随访,随访时完成动态心电图检查和问卷调查,分析随访结果。结果全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6.6±7.6岁,房颤病史时间7.9±7.2年,16例患者有介入导管消融史。全组无死亡,均顺利出院。31例(96.9%)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39±18个月。无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栓塞或出血并发症。3例(9.7%)患者因房颤复发再次行导管射频消融。总体窦性心律维持率为77.4%,免除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再次消融窦性心律维持率为64.5%。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心外膜射频消融技术治疗持续性房颤远期疗效确切,可让大部分患者恢复窦性心律,无心血管不良事件。
李浩杰郑哲孟颖高歌王小啟李林林樊红光仲肇基
关键词:胸腔镜持续性房颤射频消融远期
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动脉桥即时流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右乳内动脉(RIMA)桥血管流量分析,初步探讨动脉桥流量特性。方法:2015-12至2016-07选择在我院年龄<65岁、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患者52例,男46例,平均年龄(56.6±6.8)岁,根据前降支(LAD)移植血管材料分为两组,RIMA-LAD吻合组(n=42),左乳内动脉(LIMA)-LAD吻合组(n=10)。使用Veri Q系统行桥血管即时流量测定,比较手术结果及桥流量。结果:5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出现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缝合,余51例无手术并发症。RIMA-LAD组和LIMA-LAD组患者LAD桥平均流量分别为(28.7±11.5)ml/min和(31.8±11.7)ml/min,平均搏动指数为2.3±0.7和2.0±0.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IMA至不同靶血管平均流量([28.7±11.5)ml/min v(s21.1±11.0)ml/min]、平均搏动指数(2.3±0.7 vs 2.6±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MA-LAD桥流量与LIMA-LAD桥流量相当,RIMA与其他靶血管吻合,桥流量满意,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血管移植物。
畅怡王小啟郑哲樊红光李浩杰侯剑峰高歌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乳内动脉局部血流
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总结被引量:55
2006年
目的总结心脏肿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近30年494例心脏肿瘤的资料,年龄43岁±16岁(4个月~78岁),其中黏液瘤432例,非黏液性良性肿瘤27例,恶性肿瘤35例。结果黏液瘤手术死亡11例(病死率2.5%),非黏液性良性肿瘤无死亡,恶性肿瘤手术死亡3例(病死率8.6%)。对1990年1月到2004年7月黏液瘤手术患者241例进行随访,失访17例,随访率为92.9%,平均随访70个月±36个月;远期死亡10例,5例死于复发,5例原因不明。恶性肿瘤完整切除10例(28.6%),大部分切除15例(42.9%),因广泛浸润转移仅做活检者10例(28.6%);平均随访时间为21个月±12个月(4~38个月);死亡18例(51.4%),均在3个月至2年内死于复发或转移;5例失访。结论外科治疗心脏良性肿瘤具有很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恶性肿瘤外科治疗效果极差。
胡盛寿王小啟许建屏孙立忠刘迎龙
关键词:心脏肿瘤外科手术
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结果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分析使用双侧乳内动脉(BIMA)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早期临床及CT结果和桥血管流量,探讨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桥流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7月我院使用双侧乳内动脉行CABG 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6例,平均年龄(56.6±6.8)岁。所有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带蒂方式获取双侧乳内动脉,根据靶血管情况设计搭桥路径。完成吻合后,取平均动脉压70 mm Hg时使用Veri Q系统行桥血管即时流量测定。出院前行冠状动脉CT检查,评估桥血管通畅情况。评价围术期结果、早期CT结果及桥流量。结果无手术死亡。平均手术时间(4.7±0.6)h,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4.8±20.6)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2.8±17.6)min,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17.6±10.5)h,平均ICU停留时间(2.7±1.8)d。平均远端吻合口数(4.6±0.8)个。1例患者出现胸骨松动、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缝合后治愈,其余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均康复出院。左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28.1±11.4)ml/min,平均搏动指数2.2±0.6;右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27.3±12.0)ml/min,平均搏动指数2.4±0.8;大隐静脉桥平均流量(41.5±21.5)ml/min,平均搏动指数2.2±0.7。左乳内动脉桥与右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8)。左乳内动脉桥、右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分别与大隐静脉桥平均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出院前CT显示无桥血管狭窄出现;7支静脉桥、5支动脉桥吻合口远端显影浅淡,但仍通畅;2支静脉桥未显影,提示桥血管闭塞。结论使用BIMA行CABG,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双侧乳内动脉桥流量相当,动脉桥早期无狭窄闭塞,是稳定理想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物。
畅怡王小啟郑哲樊红光李浩杰侯剑峰高歌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乳内动脉搏动指数
双侧骨骼化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总结双侧骨骼化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应用的早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院使用双侧骨骼化乳内动脉行CABG 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8例,平均年龄(56.8±6.0)岁。观察桥血管流量、围术期临床结果及冠状动脉CT结果。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共完成124支乳内动脉吻合,同时使用大隐静脉吻合116支,平均远端吻合口数目(4.5±0.8)个。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16.4±22.9)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83.0±18.3)min,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20.8±21.3)h,住ICU时间(2.7±1.7)d。左侧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28.8±12.4)mL/min,右侧乳内动脉桥平均流量(32.8±13.8)mL/min,大隐静脉桥平均流量(41.5±21.5)mL/min;双侧乳内动脉桥血管平均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全组患者无围术期死亡、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发生。1例男性患者胸骨愈合不良,行清创缝合后治愈。CT血管成像显示7支静脉桥、5支动脉桥吻合口远端显影浅淡,但仍通畅;1支静脉桥未显影,提示桥血管闭塞。结论在CABG中使用双侧骨骼化乳内动脉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早期结果。
侯剑峰仲肇基李浩杰陈凯樊红光畅怡高歌郑哲王小啟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骨骼化外科手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