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芬
- 作品数:90 被引量:32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海南省香蕉褐缘灰斑病菌的鉴定及ITS序列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对能单独引起香蕉嫩叶的坏死反应的4个菌株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其核糖体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菌株在PDA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缓慢、呈圆形白色突起、分生孢子到棍棒形,有隔膜和明显孢痕。进一步克隆并分析供试菌株的DNA-ITS序列,证实了目前引起海南省香蕉叶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为斐济球腔菌Mycosphaerella.fijiensis。根据Genbank上的相关序列,设计了专门检测鉴定M.fijiensis的特异性引物PfijiF1:5′CCTTTGTGAACCACAACT3′;PfijiR1:5′TCCGAAGCGAATTGAAAA3′,可用于香蕉褐缘灰斑病M.fijiensis的分子鉴定及其辅助检测工作。
- 王国芬代鹏彭军谢艺贤黄俊生
- 关键词:分子鉴定RDNA
- 农杆菌浸润瞬时表达分析番木瓜miR162a的研究(英文)
- 2011年
- 农杆菌浸润瞬时表达方法不仅在蛋白互作、鉴定基因沉默抑制子及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目前还应用在小RNA的研究中。在对植物microRNA的研究中,农杆菌浸润方法通过将将转基因导入农杆菌浸润本生烟瞬时表达,可以快速、稳定地对植物microRNA进行检测和鉴定,样品在几天内就可分析完成,比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有优势。笔者借鉴国外拟南芥microRNA瞬时表达分析的方法,克隆了番木瓜的miR62a前体序列连接到双元表达载体pSuper1300上构建成35S::cpa-miR162a质粒,导入农杆菌GV3101后浸润本生烟,浸润后48 h提取本生烟叶片总RNA后通过miRNA northern blot检测到miR162a,而本生烟和番木瓜自身则无法检测到低丰度的miR162a。本文介绍的农杆菌浸润瞬时表达方法能够在体外加工产生成熟的miRNA,该技术有助于对microRNA的结构-功能的相关性及靶标验证进一步研究。
- 彭军杨腊英王国芬郭立佳汪军黄俊生
- 关键词:番木瓜瞬时表达分析MICRORNA
- 3种测定香蕉枯萎病病菌致病力方法的比较
- 2015年
- 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引起的香蕉枯萎病严重阻碍着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探索建立一种快捷的测定致病力的方法,以来自广东、海南的9株分离株的致病力测定为基础,8株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为研究对象,1株1号小种为对照,比较了水培苗直接浇菌法、盆栽苗伤根淋菌法、椰糠杯苗伤根浇菌法3种方法。研究发现各菌株在3种测定方法中表现的致病力强弱程度基本一致,其中以盆栽苗伤根淋菌法处理的9株病原菌间的致病力差异最大:水培苗直接浇菌法比其他2种方法操作简便且节省空间,致病周期与其他2种方法相当或更短。筛选出的水培苗直接浇菌法应更适用于分析大批量菌株间的致病力差异性,该方法操作简便,有助于病原菌致病相关基因功能分析和抗病香蕉品种选育等研究。
- 杨腊英郭立佳毛超刘磊梁昌聪陈平亚王国芬黄俊生
- 关键词:香蕉枯萎病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水培盆栽椰糠
- 来源于帚枝霉属真菌的激发子蛋白在防治木薯细菌性萎蔫病中的应用
- 本发明开了一种来源于帚枝霉属真菌的激发子蛋白在防治木薯细菌性萎蔫病的应用。所述应用是用来源于帚枝霉属真菌的激发子蛋白诱导木薯产生对细菌性萎蔫病的抗病性或者提木薯的抗病性中的应用。该激发子蛋白是具有下述氨基酸残基序列之一的...
- 李超萍杨扬时涛王国芬蔡吉苗李博勋黄贵修
- 文献传递
- 解淀粉芽胞杆菌的GFP标记及定殖能力被引量:3
- 2017年
- 采用改良的海藻糖电转化法获得GFP标记菌株X5-GFP、BQA2-GFP,显微镜观察标记菌株在土壤和水培中的番茄根际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标记菌株单独或与青枯菌先后加入进行处理,番茄根际标记菌株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都是一致的。在土壤番茄根际中,X5-GFP单独处理后当天的菌量为1.05×106CFU/g,随之菌量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1.50×10~3CFU/g;而BQA2-GFP单独处理后当天菌量为1.68×106 CFU/g,随之菌量也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2.50×10~3CFU/g;在水培番茄根际中,X5-GFP单独处理后当天的菌量为2.70×10~5CFU/g,随之菌量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1.00×10~3 CFU/g;而BQA2-GFP单独处理后当天菌量为3.60×10~5CFU/g,随之菌量同样逐渐下降;处理30 d后,为1.50×10~3 CFU/g。这表明解淀粉芽胞杆菌X5、BQA2均在番茄根际有较强的定殖能力。
- 薛松汪军王国芬杨腊英丁兆建周游黄俊生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定殖
- 中国木薯病害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2
- 2023年
- 木薯是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相关产业在当地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木薯种植中,田间各种频繁发生的病害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是生产中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回顾了木薯病害研究在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缓慢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以及21世纪10年代后高速发展阶段的进展情况,同时着重介绍了最新研究进展。当前,为害中国木薯的病害有4类11种,细菌性萎蔫病为害最为严重,褐斑病发生面积最大,而国际木薯第一大病害——花叶病(类)已入侵中国内地地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等机构已开展了木薯病害数据库建设和智能监测技术研究。在危险性病害预警方面,国内开展了5种病害风险评估,主要针对花叶病和褐条病的抗性评价、致害机理、检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在细菌性萎蔫病方面,相关机构开展了监测技术、病原菌基因组序列测序和致病(及抗铜)机理、病原种群遗传变异、抗病种质鉴选及抗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也进行了有效药剂筛选和高效施药、生物防治及种茎消毒等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对于花叶病,国内已明确其发生范围、病毒种类、远距离扩散关键因子,并在病毒致害机理、田间传播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褐斑病等7种常见病害监控方面的研究进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木薯产业出现食用化、规模化等趋势,以及在参与机构数量及科研进展速度、多学科融合的助推作用,并对研发新热点等方面进行了展望。本文有助于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中国木薯病害发生现状及当前研究进展,也为热区其他作物病害监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提供借鉴。
- 时涛李超萍王国芬黄贵修
- 关键词:木薯病害监测技术
- 香蕉两种主要病毒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8
- 2006年
- 根据香蕉束顶病(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和香蕉花叶心腐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复制酶基因、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在BBTV单一PCR和CMV RT-PCR优化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可同时检测BBTV、CMV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此方法可以特异地从感染BBTV和CMV的样品中扩增出2条带,BBTV(748bp)和CMV(557bp)。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结果表明,BBT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1%~99%,CMV扩增产物与GenBank中其他分离物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98%。
- 彭军王国芬黄俊生代鹏谢玉萍李伟东
- 关键词:香蕉香蕉束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病毒检测
- 一株拮抗香蕉枯萎病芽胞杆菌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被引量:5
- 2016年
- 筛选原料廉价且适合芽胞杆菌HD34分泌拮抗香蕉尖孢镰刀菌古巴转化型4号生理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race 4)活性物质的液体发酵培养基,为后续芽胞杆菌HD34大规模液体发酵奠定基础。通过拮抗实验,以抑菌圈直径大小为指标找出芽胞杆菌HD34液体发酵基础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确定液体发酵培养基成分的比例,利用显微观察拮抗物质对病原菌的影响。适合芽胞杆菌HD34生长的基础培养基成分为玉米粉、大豆粉、磷酸氢二钠,金属离子影响不明显,HD34在正交9号组合A3B3C2(玉米粉2%,豆粉1%,Na_2HPO40.1%)表现出最强活性,抑菌圈直径达到27.60 mm,显微镜观察发现芽胞杆菌HD34的发酵滤液对香蕉枯萎病原菌菌丝具有致畸作用。芽胞杆菌HD34在正交9号组合(A3B3C2)培养条件下,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丝具有破坏作用,该液体发酵培养基具有潜在应用推广价值。
- 曹智淳汪军王国芬杨腊英郭立佳黄俊生
- 关键词:芽胞杆菌香蕉枯萎病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抑菌圈
- 一种由液体和半固体发酵工艺结合高密度生产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液体和半固体发酵工艺结合高密度生产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方法,包括液体发酵: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种子液接种至液体发酵培养基,接种量为1-5%,在温度为35-38℃,通入空气量为25-35L/min,压力为0.0...
- 黄俊生梁昌聪刘磊汪军张建华王伟伟杨腊英郭立佳王国芬丁兆建
- 文献传递
- 香蕉枯萎病病原菌Six同源基因的鉴定被引量:7
- 2013年
- 为鉴定香蕉枯萎病病原菌Six同源基因,通过BLASTP分析从香蕉枯萎病病原菌1号生理小种菌株N2基因组中鉴定了Six1和Six6同源基因,从4号生理小种B2菌株基因组中鉴定了Six1、Six2、Six6和Six8同源基因。采用PCR扩增从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菌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到Six7同源基因,并从其它一些1号和4号生理小种菌株基因组DNA中也扩增到了Six2和Six8同源基因。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古巴专化型菌株Six基因组成可能不同。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香蕉枯萎病病原菌Six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郭立佳杨腊英彭军王国芬梁昌聪刘磊黄俊生
- 关键词:枯萎病专化型尖孢镰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