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低钾
  • 1篇低钾血症
  • 1篇低血钾
  • 1篇低血钾型
  • 1篇低血钾型周期...
  • 1篇心肺
  • 1篇心肺复苏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力衰竭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血钾
  • 1篇血症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原发性
  • 1篇衰竭
  • 1篇统计分析
  • 1篇周期

机构

  • 4篇合肥市第一人...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王勇
  • 3篇杨静
  • 2篇夏家栋
  • 2篇程立顺
  • 1篇孟令毅
  • 1篇胡承志
  • 1篇丁文联
  • 1篇郝玉瑜
  • 1篇胡忠权
  • 1篇陶红
  • 1篇朱毅
  • 1篇朱毅
  • 1篇李从圣
  • 1篇蔡鹏

传媒

  • 1篇西藏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0
  • 1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探讨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15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A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B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C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每组各50例。通过对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D/F比值3项指标检测,评价对ACS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水平:A组最高,其次是C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F比值C组水平最高,其次是A组、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D/F比值指标对AC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中D/F比值诊断价值最高。
夏泉杨静李从圣王勇朱毅陶红张中明郝玉瑜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门急诊10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2009年
目的了解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01例门急诊静脉治疗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1例ADR中,50岁及以上者较多,占总例数的25.74%;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最多见,占总例数的85.15%,其次为循环系统用药和中药制剂等。ADR发生频率最高的3种药品是加替沙星、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ADR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心血管系统表现和静脉炎。结论临床用药应全面考虑药物不良反应,合理使用各类药物,尽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王勇程立顺胡忠权
关键词: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统计分析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在心肺复苏(CPR)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发生心跳骤停并符合入选标准患者54例,依据复苏是否恢复自主循环分为初始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监测CPR过程中PET-CO2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初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组和失败组复苏即刻PET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ETCO2水平在复苏开始后5、10min以及20min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ETCO2水平与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预后相关。
王勇程立顺孟令毅夏家栋丁文联胡承志朱毅蔡鹏
关键词: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
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4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分析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HypoP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低血钾型周期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41例患者中,原发性28例,继发性13例,其中继发于甲亢1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例;HypoPP主要表现为四肢弛缓性肌无力,大多有诱发因素,男性多发;发作时血钾低于正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肌酸激酶升高,未见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及呼吸肌麻痹。结论 HypoPP以肌无力伴低钾血症为其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时补钾治疗预后较好,对继发性HypoPP患者应强调病因治疗。
王勇杨静
关键词:低钾血症原发性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CHF住院患者,每位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测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分组,各组之间进行相关指标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RDW和LVEDD明显增高,LVEF明显下降,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F降低组与LVEF正常组比较,降低组RDW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降低组LVEDD明显大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患者LVEDD增大,RDW水平明显升高,LVEF明显下降;三组间患者RDW、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RDW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400,P=0.000)。RDW与LVEDD呈正相关(r=0.028,P=0.011)。结论 RDW水平可反映CHF心功能变化,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增高,LVEF降低,LVEDD值增大,RDW值显著升高;并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呈正相关,其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王勇夏家栋杨静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心力衰竭心功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