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芬芳
- 作品数:54 被引量:253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自噬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9年
- β样淀粉蛋白(Aβ)和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代谢受到自噬的影响。AD发病早期,Aβ和tau蛋白的产生可经雷帕霉素靶标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诱导自噬促进其清除。与AD相关的转录因子EB、载脂蛋白E4等也可调节自噬参与Aβ和tau蛋白代谢,影响AD病程。本文围绕近年来自噬在Aβ和tau蛋白代谢中的作用及与AD密切相关的自噬调节因子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况煌田慧珍谭成勇刘立华洪芬芳杨树龙
- 关键词:自噬阿尔茨海默病TAU蛋白
- NO供体V-PYRRO/NO抑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LTC4合成的分子机理
- 目的:探讨肝脏特异性NO供体V-PYRRO/NO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on,IR)早期微粒体LTC合成酶产物LTC异常增加的影响及分子机理。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3组(每组6...
- 洪芬芳贺长生杨树龙
- 关键词:肝脏缺血大鼠肝脏LTC4分子机理
- 文献传递
- NO升高对肝脏凋亡损伤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6年
-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性死亡方式,这一现象首先在1965年被澳大利亚科学家报道。肝脏损伤中普遍存在肝细胞凋亡的现象,我国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近1亿,肝脏外科手术也与日俱增。上世纪70年代佛奇哥特、伊格纳罗以及慕拉德3位科学家相继证实NO是第1个被发现的参与体内信号转导的气体信号分子,
- 刘慧李倩王颖王颖怡陈梦婷洪慧敏洪芬芳杨树龙
- 关键词:肝细胞凋亡肝脏损伤NO肝脏外科手术气体信号分子病毒携带者
- 缺血预处理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LTC4异常增加的分子机制
- 研究背景和目的: 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hion,I/R)损伤是一个重大临床问题,在创伤、内毒素休克、重建血管外科、肝移植和肝肿瘤切除外科手术中均存在I/R损伤,是导致肝叶切除、肝移植术后器...
- 洪芬芳
- 关键词:白三烯C4缺血预处理肝脏缺血再灌注一氧化氮分子机制
- 老年痴呆症引发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9年
- 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痴呆症(AD)的患病率越来越高。AD与睡眠障碍存在关联,而睡眠障碍是AD的常见症状。AD可通过影响大脑视交叉上核导致松果体区褪黑素及其受体改变,并使胆碱能缺失,以及食欲素水平改变等机制导致睡眠障碍。本文就近年来AD导致睡眠障碍的特点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阐明AD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为防治AD和相关的睡眠障碍提供理论依据。
- 杨思敏林倩娄诗云石静杨美雯洪芬芳杨树龙
- 关键词:老年痴呆症睡眠障碍褪黑素食欲素
- 天然药物治疗AD机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神经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和认知障碍潜伏性发作,精神病症状和行为障碍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受限。在发达国家,AD现在被认为是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AD的发病原因和机制尚不明确,现已有一些学说,如β-淀粉样蛋白学说,Tau蛋白代谢异常学说、自由基损伤学说、炎症反应学说、胆碱能损害学说等。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预防、停止或逆转AD,因此研发新的有效治疗药物成为全球热点。从天然药物中分离提取的有效成分对治疗AD具有巨大潜能,呈现出多靶点、多途径、副作用低、持续疗效时间长等优点。本文总结了近期有关天然药物治疗AD机制最新研究进展,为临床更好地治疗AD提供文献理论基础。
- 陈俊宗黄璇朱莲莲洪芬芳杨树龙
-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自由基损伤天然药物
- 一氧化氮信号通路与动脉粥样硬化被引量:11
- 2021年
- 动脉粥样硬化(AS)是血管内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由AS引起的心脑血管病是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合成适量的一氧化氮(NO)具有抗AS的作用,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合成过多的NO,具有促进AS发生和发展的作用。鉴于NO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NO信号通路与A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研究临床治疗AS的NO相关药物提供参考。
- 万函王秀芬杨美雯杨蓓吴磊洪芬芳杨树龙
- 关键词:一氧化氮动脉粥样硬化信号转导通路
- 可卡因戒断对大鼠睡眠结构和脑电功率谱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索可卡因戒断对睡眠觉醒活动的影响。方法:大鼠体内植入无线发射器,用药前、停药第1 d(急性)、8 d(亚急性)、14 d(亚慢性)记录自由活动大鼠脑电波24 h。结果:停药第1 d睡眠觉醒周期上升(P<0.05)。停药第8 d夜晚和白天,非快动眼睡眠(NREM)增加(P<0.05),快动眼睡眠(REM)下降(P<0.01);停药第14 d,NREM睡眠夜晚显著增加(P<0.01)而白天仅略加强,白天和夜间REM睡眠均明显下降(P<0.01)。停药期间白天和夜间总睡眠无明显变化。整个实验期间,NREM、REM睡眠和觉醒状态的δ、θ和α脑电功率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可卡因戒断所致睡眠障碍主要由于快、慢波睡眠间而非睡眠与觉醒间异动。急性戒断造成睡眠觉醒间转换异常,而睡眠结构失调则发生在亚急性和亚慢性戒断期间。
- 洪芬芳涂桂林杨树龙贺长生
- 关键词:可卡因快动眼睡眠脑电图
- 一氧化氮与阿兹海默氏症的治疗
- 2017年
-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病变,常伴有认知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一种重要的传递神经信息的信号分子,对Aβ的生成有重要影响,同时,通过降低神经炎症和氧化氮化及NF-κB通路抑制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tase, iNOS),从而治疗AD。本文就NO影响AD的发病和治疗的相关性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 王家卉邵亚兰石静江耀飞谢小明方婷万函洪芬芳杨树龙
- 关键词:一氧化氮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被引量:27
- 2017年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又称Buerger’s病,是一种节段性、非动脉硬化的炎症性阻塞性疾病,主要累及四肢远端中小血管、神经等,尤其是下肢血管。病理变化为血管壁节段性、非化脓性炎症伴腔内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缺血性疼痛,可引起溃疡、坏疽,甚至导致截肢。本病病因与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使本病成为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多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吸烟、免疫、感染、炎症、同型半胱氨酸、基因和性激素有关。本文将就研究新进展综述如下。
- 李雅倩陈周陈全陈俊宗王馨洪芬芳杨树龙
- 关键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机制非化脓性炎症阻塞性疾病缺血性疼痛难治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