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璐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大连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合作作者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主题

  • 2篇语言
  • 1篇对话性
  • 1篇语篇
  • 1篇语篇特点
  • 1篇语言结构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学理论
  • 1篇任意性
  • 1篇企业
  • 1篇文学
  • 1篇文学批评
  • 1篇文学批评理论
  • 1篇象似性
  • 1篇LANGUA...

机构

  • 2篇鲁东大学
  • 1篇大连外国语学...

作者

  • 2篇黄秀莉
  • 2篇林璐

传媒

  • 1篇时代文学
  • 1篇集团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也谈语言符号的象似性
2009年
自索绪尔创建结构主义理论以来,任意性被看作语言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国内学者长期受西方权威的影响,支持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学者似乎占多数。近一二十年来象似性学说得到长足发展,人们开始相信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有一种必然联系。我国主张象似性的学者多支持任意性与象似性互为辩证的观点,他们将象似性/任意性问题放在哲学框架下进行思考。哲学的介入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笔者就这一点不敢苟同。本文试图从语言特征发展史的角度,并结合英汉语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用这几个层面的研究说明语言符号追本溯源是象似性的。
黄秀莉林璐
关键词:任意性象似性语言结构
企业对话性广告的语篇特点
2007年
1.国内外专家对对话性的研究 对话性是本世纪初前苏联学派的语言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理论中一个主要概念,巴赫金是对话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巴赫金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交往,而有交往必然就有对话,对话性主要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他说:在对话性的语篇中存在两个或更多相互作用的声音。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1996)。巴赫金把对话性视为一切话语与语篇的基本特征(Tejera,1995)。Volosinov也坚持认为任何话语和语篇都具有对话陛。他在Max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一书中精辟地概括了语言应用的本质,即其对话性。在他看来,任何话语,包括书面话语,都是对他人话语的回应,并期待自身也得到回应。基于这样的观点,Volosinov认为对话性是我们理解语言对人类文明各方面的根本意义的唯一途径。在国内,王亚丽(1997)认为对话性表现在任何语言形式中。辛斌(1999)也指出在作者,读者,作品人物之间以及不同文体之间都存在对话形式。
林璐黄秀莉
关键词:语篇特点对话性语言学理论LANGUAGE企业文学批评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