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霞
- 作品数:49 被引量:267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联合药物治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状况及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在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患者中联合药物治疗(CMT)率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接受择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490例,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n=716),B组(冠状动脉狭窄<50%,n=448)和C组(冠状动脉未见狭窄征象,n=326)。比较患者的CMT率及CMT对预后的影响。随访主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定义为死亡、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合并症的发生率逐渐增加,MACE发生率逐渐增加(正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患者分别为0.9%、5.4%和11.0%,P<0.001),CMT率逐渐增加(分别为95.1%、98.2%和99.4%,P<0.001)。尽管CMT对MACE的影响随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逐渐减弱(交互作用P=0.038),但在阻塞性冠心病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CMT均可明显改善患者MACE(冠心病,HR:0.72,95%CI:0.62~0.84,P=0.0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HR:0.87,95%CI:0.76~0.99,P=0.046)。结论:CMT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群中明显低于冠心病人群。尽管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MT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弱于冠心病患者,但CMT仍是临床预后改善的危险因素。
- 王建龙王志坚史冬梅刘宇杨赵迎新秦政杨丽霞成万钧周玉杰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联合药物治疗临床预后
- 联合应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和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观察性研究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对比联合应用准分子激光冠状动脉斑块消融术(ELCA)和药物涂层球囊(DCB)与单独应用DCB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应用DCB处理冠状动脉ISR并接受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的患者32例。根据是否接受ELCA将患者分为ELCA组(应用ELCA联合DCB,12例,15处病变)和对照组(单独应用DCB,20例,24处病变)。比较2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测量治疗前后的即刻管腔获得、支架扩张面积及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ELCA组即刻管腔获得明显高于对照组[(3.4±0.9)mm^2比(1.9±0.5)mm^2](P=0.03),2组支架扩张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1)。ELCA组和对照组各有1例患者DCB应用后出现A型或B型夹层,未予进一步处理。对照组1例患者第1个DCB通过困难,经再次处理后第2个DCB通过。ELCA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无复流,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联合应用ELCA和DCB治疗ISR较单独应用DCB治疗ISR能得到更大的即刻管腔获得,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 杨丽霞周玉杰王志坚史冬梅柴萌梁静张琳琳
- 关键词: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准分子激光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病构成比及住院死亡率变化趋势被引量:42
- 2019年
- 目的分析2004至2014年间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患病比例及其住院死亡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于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且主要出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所有患者,收集其基线资料、AMI类型、住院日、血运重建及院内死亡信息。应用χ2趋势检验分析2004至2014年STEMI和NSTEMI构成比及其住院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共入选AMI患者23864例,其中STEMI患者5539例,NSTEMI患者18325例。与STEMI患者比较,NSTEMI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低,伴有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史者更多,而有吸烟史者的比例更少(P均<0.001)。NSTEMI患者更多为再次梗死[12.6%(695/5539)比7.4%(1354/18325),P<0.001],且更多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2.7%(152/5539)比0.7%(124/18325),P<0.001]。NSTEMI占总AMI的患病比例在11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由2004年的15.8%(107/802)上升至2014年的35.7%(1273/3583)(趋势χ2检验P<0.001)。观察期内NSTEMI患者院内死亡共102例(1.84%),明显低于STEMI患者(2.74%,502例,P<0.001)。二者11年内死亡率均呈明显降低趋势(趋势χ2检验,P均<0.001)。在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NSTEMI仍是住院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OR=0.50,95%CI0.40~0.63,P<0.001)。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中,NSTEMI的患者比例在2004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NSTE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低于STEMI患者,二者死亡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 雍婧雯王志坚林徐泽高霏杨丽霞史冬梅刘宇杨赵迎新周玉杰
- 关键词:心肌梗死医院死亡率患病率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下青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斑块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0CT)分析青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特征。方法:纳入北京安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月,因ACS入院行OCT且年龄矣40岁的29例青年女性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及OCT对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青年女性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特点。结果:29例青年女性患者的造影中,25例(86. 2%)累及LAD,其中18例(86. 2%)为单支病变。对29例青年女性患者的29处靶血管进行OCT检查,结果显示:26例(89. 7%)病变为TCFA病变,15例(51. 7%)病变观察到巨噬细胞聚集,6例(20. 7%)观察到微通道,9例(31.0%)病变处合并斑块侵蚀,1例(3.4%)合并斑块破裂。结论:青年女性ACS患者多同时合并多种危险因素,且其斑块易损性高,其发生冠状动脉事件的病理学基础可能为斑块侵蚀而非斑块破裂。
- 申华张黛杜俣马晓腾梁静刘晓丽刘巍周玉杰杨丽霞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青年女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病死率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缺血性心肌病伴左心室功能不全[射血分数(EF)<40%]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预后不良,研究比较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和传统药物治疗对这组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明确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伴左心室功能不全(EF<40%)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52例,其中男性97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58.2±23.4)岁,其中ICD植入患者15例(A组),传统药物治疗患者137例(B组),随访(14±3)个月,主要终点事件为任何原因的死亡。结果:A组患者只有1例(6.7%)死亡,但对其ICD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证实死亡为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所致。B组患者死亡19例(13.9%),其中6例患者死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2组患者的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ICD植入患者的程控发现ICD共成功纠正心室颤动(VF)发作21次,持续性室速(VT)发作65次。结论:本研究提示ICD可降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导致的猝死。
- 闫振娴周玉杰赵迎新李月平杨丽霞张琳琳梁静王志坚
- 关键词:心肌病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型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血运重构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评价被引量:8
- 2012年
- 调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6个月生活质量变化,并了解冠状动脉介入(PCI)和冠状动脉搭桥(CABG)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为提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08年7月至2011年12月就诊患者中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以及多支病变适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共1 012例,随机将患者PCI组(n=510)和CABG组(n=502),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对患者就诊时和6个月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6个月后总结2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以及影响因素与生活质量变化的关系。结果:6个月后,2组治疗方法患者生活质量均较前明显改善(P<0.001),西雅图心绞痛量表5项分数均有明显提高。6个月时,生活质量分数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部分,PCI和CA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4部分分数,CABG均优于冠状动脉介入组。在改善比率方面经比较CABG组在躯体受限程度(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P<0.05)和治疗满意程度(P<0.016)3项中优于PCI组。结论:以SAQ量表作为标准,PCI和CABG可以使生活质量明显改善,CABG组在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治疗满意程度3项改善优于PCI组(P<0.05)。
- 杨丽霞周玉杰李月平王志坚张琳琳梁静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31例冠心病患者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小血管病变8年随访观察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探讨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方法,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的远期预后。方法:筛选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中至少含有1支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5 mm)需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入选其中小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方案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并且包括小血管病变在内的全部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同时,术后6~9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且资料完整的31例患者。统计小血管病变再狭窄发生率。随访8年,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测评,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6~9个月时复查的冠状动脉CTA,结果显示2例患者出现不足70%的再狭窄,因患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相关导联动态ST-T改变的心肌缺血证据,未行再次血运重建术。全部患者介入治疗术后5年内无典型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EQ-5D评分接近100分,无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事件。介入治疗的5年后,18例患者开始出现逐渐加重的心肌缺血症状,8例患者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再次入院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术。全部患者无死亡、心肌梗死等恶性事件。EQ-5D评分虽低于5年内评分水平,但仍明显高于术前。结论:采用双导丝聚力球囊单纯扩张的介入治疗策略处理直径≤2.5 mm小血管病变5年内预后良好,无MACE事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MACE事件的发生主要集中在5年后。主要不良事件为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
- 张琳琳周玉杰梁静杨丽霞王建龙
- 关键词:小血管病变血管成形术
- 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对小血管支架置入术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较普通球囊能否降低小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并发症及改善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方法连续入选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小血管病变(参考血管直径≤2.75mm)需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300例,完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研究组:双导丝聚力球囊预扩张后置人支架;对照组:普通球囊预扩张后置人支架。观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刻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发生率。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靶病变再狭窄发生率,12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8.7%(148例)与94.7%(142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2例)与5.3%(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研究组和对照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3.4%(5/148)和7.O%(10/14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导丝聚力球囊较普通球囊扩张可降低小血管支架置入术围术期手术并发症,并具有改善支架置入术远期预后的趋势。
- 张琳琳周玉杰赵迎新郭永和杨清闫振娴梁静杨丽霞王建龙
- 关键词:小血管病变血管成形术
- 缬沙坦/氨氯地平或氨氯地平单药治疗高危高血压患者被引量:30
- 2013年
- 目的比较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对高危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与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单中心、开放标签、随机研究。初诊未服药的高危高血压患者324例随机接受缬沙坦/氨氯地平(V/A)或氨氯地平(Am)单药治疗。服药第4和第8周时进行门诊随访,根据血压情况调整用药。结果 161例患者被分入V/A组,163例患者被分入Am组。第4周随访,V/A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降幅均明显超过Am组[收缩压降幅:(28.5±5.3)比(10.8±2.6)mmHg;舒张压降幅:(16.4±3.2)比(6.9±1.9)mmHg;均P<0.01];V/A组血压达标率高于Am组(60.9%比15.3%,P<0.01)。第8周随访,V/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幅超过Am组[收缩压降幅:(32.3±5.8)比(17.4±3.1)mmHg;舒张压降幅:(17.5±3.3)比(10.1±2.2)mmHg;均P<0.01],V/A组血压达标率高于Am组(68.3%比39.9%,P<0.01)。不良反应记录显示,V/A组1例患者轻微咳嗽,Am组踝部水肿3例,头痛1例。结论对于高危高血压患者,与氨氯地平单药治疗相比,起始治疗使用缬沙坦/氨氯地平单片复方制剂降压效果更明显,血压达标率更高,且不良反应较小,耐受性好。
- 贾德安王志坚杨士伟方哲胡宾杨丽霞赵迎新周玉杰
- 关键词:氨氯地平高血压
- 一种造影导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影导管,包括造影导管本体,造影导管本体包括:底座、若干依次插装配合的导管和可塑性变形结构;底座形成于第一个导管的始端;相邻两个导管中靠近底座的一个定义为第一导管,另一个定义为第二导管:第二导管的始端...
- 杨丽霞史冬梅王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