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湘庆

作品数:63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理学
  • 17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中子
  • 13篇子核
  • 11篇探测器
  • 11篇丰中子
  • 10篇U
  • 9篇丰中子核
  • 7篇晕核
  • 7篇衰变
  • 7篇微分截面
  • 7篇放射性核束
  • 6篇弹性散射
  • 5篇角分布
  • 5篇核物理
  • 5篇N
  • 4篇能谱
  • 4篇中子晕
  • 4篇核反应
  • 4篇放射性
  • 4篇半衰期
  • 3篇原子

机构

  • 63篇北京大学
  • 29篇中国科学院近...
  • 3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63篇李湘庆
  • 43篇李智焕
  • 39篇江栋兴
  • 37篇叶沿林
  • 36篇华辉
  • 22篇庞丹阳
  • 21篇郑涛
  • 21篇陈陶
  • 20篇王全进
  • 20篇陈志强
  • 19篇靳根明
  • 18篇吴和宇
  • 18篇王宏伟
  • 17篇肖志刚
  • 16篇张保国
  • 15篇张高龙
  • 14篇王佳
  • 14篇胡青元
  • 14篇李祖玉
  • 14篇段利敏

传媒

  • 22篇高能物理与核...
  • 7篇核电子学与探...
  • 6篇原子核物理评...
  • 4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核技术
  • 2篇中国科学:物...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物理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2005年全...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7
  • 2篇2006
  • 11篇2005
  • 8篇2004
  • 3篇2003
  • 8篇2002
  • 10篇2001
  • 2篇200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3)Al 的β^+延发质子测量被引量:2
2001年
利用TOF- E和0°注入探测器的方法,鉴别并测量了23Alβ+延发质子衰变能谱,通过精密脉冲发生器和计数器测得23Al的半衰期 T1/2=(476±45)ms.实验中重现了能量为0.216,0.278,0.438,0.479MeV的低能衰变质子.另外,还观察到了一个新的β+延发衰变能级 Ex= 8.916MeV,并给出了它们的相对强度.
王宏伟靳根明吴和宇张保国肖志刚段利敏魏志勇李祖玉卢朝晖柳永英陈克良胡荣江朱海东岑玲王素芳李湘庆陈陶华辉
关键词:激发能级半衰期
用于^(18)N在~9Be、^(197)Au靶上破裂反应研究的探测器系统
2001年
描述了用于放射性核束 18N在 9Be、197Au靶上破裂反应研究的探测器系统构成、性能、特点及在线实验的初步结果。
王小兵谭继廉靳根明张金霞卢子伟吴和宇鲍志勤李存璠王柱生凤萤许金兰江东兴叶沿林华辉李湘庆李智焕陈陶
关键词:放射性核束核物理实验金197核反应丰中子核
TOFED高计数率上限数字化数据获取系统的研发与升级
一套新型的诊断强化型双环阵列式中子飞行时间谱仪(TOFED,Time Of Flight Enhanced Diagnostics)已经安装在EAST托卡马克上,用于等离子体参数诊断、加热效果诊断以及磁流体活动研究。我们...
葛理健彭星宇胡志猛杜腾飞张一镆孙佳琪陈金象张国辉李湘庆樊铁栓
关键词:数据获取系统高计数率
在25AMeV^6He+~9Be双中子转移反应中位置灵敏望远镜探测器的应用
2004年
叙述了25 AMeV^6He+~9Be 双中子转移反应微分截面测量的实验设计思想。对某些角度望远镜探测器的构造进行了改进,并与其它探测器一起用于出射粒子鉴别。实验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双中子转移反应设计的探测器布局和构造达到了实验的设计要求。
王全进葛愉成叶沿林江栋兴李智焕郑涛吴翠娥李湘庆
低气压多丝正比室性能的系统测试
2004年
介绍了对自行研制的低气压多丝正比室在低能下的系统测试结果。结果显示:在最佳工作条件下,低气压多丝正比室的位置分辨率小于 0.8 mm,时间分辨率小于2 ns,低能下的探测效率接近 100%,适合于放射性核束的束流监测。
狄振宇叶沿林李智焕王全进陈陶江栋兴华辉李湘庆葛愉成庞丹阳
关键词:时间分辨率束流监测
在33.4MeV/u^(17)N与~9Be反应中中子发射的起源被引量:2
2000年
在不同角度测得的 33 4MeV/u17N +9Be反应中 ,发射中子的能谱具有复杂的形式 ,而且随着角度的增大显示出有规律的变化 发射中子至少来源于靶弹核间的核子 -核子碰撞、17N的破裂反应以及熔合热核的统计蒸发三种不同起源 分析结果表明 :反应体系三种起源的发射中子截面分别为 4 4 9,0 4 4和 5
华辉江栋兴李湘庆钱涛吴和宇靳根明詹文龙段利敏郭忠言肖志刚李祖玉王素芳张保国王宏伟胡佩钢
关键词:丰中子核核反应
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对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进行了239Puα源刻度测试,并在弹性散射实验中使用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考察了两种定位方法在实验中与测试中的一致性.测量了二维位置灵敏硅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位置分辨率和位置畸变.对位置畸变进行了定性理论解释.
陈陶李智焕叶沿林江栋兴华辉李湘庆葛榆成王全进庞丹阳狄振宇
关键词:能量分辨率
硅探测器的数字化脉冲形状甄别被引量:4
2017年
介绍了利用硅探测器的脉冲形状甄别进行粒子鉴别的原理。详细叙述了基于数字化方法的脉冲形状甄别的实现。采样频率和位数是数字化方法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于硅探测器信号,采用100 MS/s,12 bit的Digitizer可以满足脉冲形状甄别法对时间分辨的要求。同时对该方法粒子鉴别的特征和能量阈值做了简要的分析和对比。粒子背面入射硅探测器的所得的阈值低于正面入射的情况。例如对于氖周围的同位素,背面入射情况的阈值约为100 MeV,为正面入射情况下鉴别阈值的二分之一,相当与?E-E方法中?E探测器厚度约为60μm情况下的阈值。最后定性讨论了硅探测器的电阻率不均匀性和沟道效应对粒子鉴别性能的影响。
李朋杰李智焕陈志强吴鸿毅田正阳蒋伟李晶冯骏臧宏亮刘强牛晨阳杨彪陶龙春张允孙晓慧王翔刘洋李奇特楼建玲李湘庆华辉江栋兴叶沿林
关键词:硅探测器上升时间沟道效应
21N的β缓发中子发射研究
本文将首次报道丰中子核N 的β缓发中子谱和β缓发γ谱的初步研究结果。丰中子核N 具有7个质子和14个中子,是 N 的同位素链的近滴线核(N 的滴线核为N)。在本工作之前国际上关于N 的β衰变的研究得到的信息只有:半衰期(...
楼建玲李智焕叶沿林江栋兴华辉李湘庆孔赞吕林辉李琛卢飞范凤英李忠宇曹中鑫马立英徐瑚珊胡正国王猛雷相国章学恒付芬张宏斌杨彦云唐彬黄天衡涂小林张亚鹏郑川田育林欧阳珍黄美容徐治国岳珂高启
关键词:丰中子核探测器高能中子缓发中子
放射性核束用气体位置灵敏探测器的研制
为满足放射性束物理实验的需要,研制了低气压多丝正比室和二次雪崩PS—PPAC。得到1mm的位置分辨,并成功地应用于多个次级束物理实验。
谭继廉张金霞卢子伟张保国王宏伟肖志刚靳根明叶沿林江栋兴李智焕华辉李湘庆陈陶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