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民
- 作品数:10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北京市重大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大鼠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其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数目及表型的变化和意义。方法12只健康SD大鼠均分为射频组(6只)和对照组(6只),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抽取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及表型分析。同时处死动物取材做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鼠肝组织射频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从中心到外围呈凝固性坏死-细胞变性-肉芽组织形成的演变特点。正常大鼠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0.34±0.08)%表达大鼠特异性标志OX-62,射频后1周为(0.70±0.16)%,射频后1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OX-6(大鼠MHCⅡ)和CD86在正常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0±9.40)%和(37.57±12.24)%。射频后1周分别为(19.63±5.94)%和(46.38±9.67)%。射频后1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都没有显著性。结论射频消融促使大鼠外周血DC前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可能会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刘静贤
-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树突状细胞
- 射频消融对荷瘤大鼠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影响因素探讨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大鼠肝肿瘤前后血清TGF- β 1、外周血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瘤块包埋法制作SD大鼠Walker-256肝肿瘤模型30只,随机分为RFA 1w组、RFA 2w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
- 关键词:射频消融TGF-Β树突状细胞
- 文献传递
- 射频消融对大鼠外周血及肝脏局部组织白细胞介素-10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肝脏射频消融前后大鼠外周血及肝脏局部组织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射频后1周组、射频后2周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射频后1周组及射频后2周组分别在射频后1周及2周处死,对照组不做射频即处死,取外周血及射频灶周边0.5cm范围内肝组织(对照组取正常肝组织),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及射频灶周边肝组织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IL10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的外周血IL10表达水平为94.8333±3.5388。射频后1周为88.96±5.7230,射频后2周为63.08±13.7723,射频后2周组与对照组比较IL10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射频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对照组大鼠的肝组织IL10表达水平为94.9333±2.0817。射频后1周为93.3400±2.1652,射频后2周为72.9400±10.4677,射频后2周组与对照组比较IL10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射频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射频消融后大鼠外周血及射频灶周边肝组织IL10表达水平降低,推断RFA可能削弱IL10对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抑制作用。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脏IL-10
- 荷瘤大鼠射频消融治疗前后肝脏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的变化及其意义
- 2010年
-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肝肿瘤前、后肝脏局部组织内单个核细胞中OX-62、OX-6及CD86阳性表达率及其相关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的变化,探讨RFA对肝脏局部组织内树突状细胞分化迁移的影响.方法 取60只正常Sprague Dawley(SD)大鼠制作Walker-256肝肿瘤模型后,分为RFA后7 d组、RFA后14 d组和荷瘤对照组,每组20只.RFA后7 d组、RFA后14 d组分别于RFA处理后第7天及第14天处死,对照组不做RFA处理即处死.取消融灶周边(对照组取肿瘤周边)0.5 cm范围内肝组织,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肿瘤周边或消融灶周边0.5 cm范围内肝组织内MIP-1α浓度.结果 荷瘤对照组肿瘤周边肝组织内单个核细胞中有(15.29±4.59)%表达OX-6,RFA后7 d组和RFA后14 d组OX-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20±11.62)%、(39.18±9.14)%,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对照组肿瘤周边肝组织内单个核细胞中有(18.91±4.58)%表达OX-62,RFA后7 d组和RFA后14 d组OX-6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4.49±4.45)%、(22.77±3.50)%,RFA后7 d组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对照组肿瘤周边肝组织内单个核细胞中有(66.29±17.69)%表达CD86,RFA后7 d组CD86阳性表达率为(55.29±10.69)%,RFA后14 d组为(55.93±12.64)%,2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荷瘤对照组肿瘤周边肝组织内MIP-1α浓度为(232.92±54.58)pg/ml,RFA后7 d组和RFA后14 d组分别为(499.38±15.14)pg/ml、(495.90±9.94)pg/ml,与荷瘤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A治疗后荷瘤大鼠肝脏MIP-1α表达水平增高,促进树突状细胞的迁移,而肝脏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阳性表达率的变化也反映出这类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肿瘤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 肝脏射频消融对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表达的影响(英文)
- 2009年
- 背景:既往已有研究证实经皮射频消融在有效灭活肿瘤的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免疫抑制状态。抗原呈递细胞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机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目的:观察肝脏射频消融后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OX-62,OX-6和CD86的表达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6/2006-03在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完成。材料:选用SD大鼠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射频后1周组各6只。方法:对照组大鼠处死后抽取外周血2mL。将射频后1周组大鼠肝脏左叶牵出,斜置电极针入肝,展开电极针,射频作用时间4min。射频完毕给予抗感染治疗,射频治疗后1周处死后抽取外周血。主要观察指标:①正常鼠肝射频后大体和病理学改变。②射频前后外周血内单个核细胞OX-62,OX-6以及CD86表达水平。结果:鼠肝组织射频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从中心到外围呈凝固性坏死-细胞变性-肉芽组织形成的演变特点。射频后1周组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树突状细胞特异性标志OX-62的阳性表达率为(0.70±0.16)%,显著高于对照组[(0.34±0.08)%,P<0.05]。2组大鼠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中OX-6,CD86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可促进大鼠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数量增多,可能会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刘静贤
- 关键词:射频消融单个核细胞
- 射频消融对荷瘤大鼠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影响因素的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肝肿瘤前后血清TGF-β1、外周血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瘤块包埋法制作SD大鼠Walker-256肝肿瘤模型30只,随机分为RFA1周组、RFA2周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前两组分别在RFA后1周、RFA后2周处死动物,对照组不做RFA即处死动物并取外周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TGF81,应用FCM检测其IL-10水平。结果①对照组大鼠血清TGF—β1水平(6.61±0.12)μg/L。RFA后1周为(5.63±(1.46)μg/L,RFA后2周为(5.53±0.56)μg/L,RFA后1周组及RFA后2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大鼠外周血IL-10表达水平95.92±2.31,RFA后1周为89.71±5.44,RFA后2周为87.67±11.11,RFA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A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原位灭活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肿瘤组织所释放的TGF—β1、IL-10对荷瘤宿主的免疫抑制状态,促进荷瘤宿主体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提高机体抗原提呈能力。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树突细胞
- 荷瘤大鼠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10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肝肿瘤大鼠后,其外周血、肝脏局部组织、脾脏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取30只Sprague-Dawley大鼠,制作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RFA后1周组、RFA后2周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前2组分别于RFA处理后1周及2周处死,对照组不做RFA处理即处死。取射频灶周边(对照组取肿瘤周边)0.5cm范围内肝、脾组织及外周血,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10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大鼠肿瘤周边肝组织IL-10水平为(89.47±3.70),RFA后1周组为(81.62±10.19),RFA后2周组为(84.20±9.96),RFA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鼠脾脏组织IL-10水平为(96.32±0.89),RFA后1周组为(92.70±2.27),RFA后2周组为(96.34±0.97),RFA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大鼠外周血IL-10水平为(95.92±2.31),RFA后1周组为(89.71±5.44),RFA后2周组为(87.67±11.11),RFA后1周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FA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原位灭活,在一定程度上解除肿瘤组织所释放的IL-10对荷瘤宿主的免疫抑制状态,削弱IL-10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包括对机体及肿瘤局部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抑制作用。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肿瘤白细胞介素-10抗原提呈
- 正常大鼠肝射频消融对脾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肝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前后脾组织中单个核细胞表达OX62、OX6及CD86的变化和意义。方法18只健康SD大鼠均分为RFA1周组(6只)、RFA2周组(6只)和对照组(6只),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处死动物取出脾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表达。同时做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鼠肝组织射频灶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凝固性坏死的特点。正常大鼠的脾单个核细胞中(10.36±3.21)%表达大鼠特异性标志OX-62,RFA后1周为(18.03±5.70)%,RFA后2周为(12.63±8.0)%,RFA后1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X-6在正常大鼠脾单个核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33±7.86)%,RFA后1周为(78.33±7.25)%,RFA后2周为(86.04±7.25)%,RFA后2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86在正常大鼠脾单个核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3.06±8.77)%,RFA后1周为(55.74±14.49)%,RFA后2周为(63.49±11.81)%。RFA后1周组及RFA后2周组与正常大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FA促使正常大鼠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迁移到脾组织中的数量增多,并进一步分化成熟,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
-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树突细胞
- 射频消融治疗大鼠移植性肝肿瘤对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治疗大鼠肝肿瘤对其脾脏组织内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40只正常Sprague Dawley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0只制作Walker-256肝肿瘤模型后,随机分为RFA后7d组、RFA后14d组和荷瘤对照组,每组10只。RFA后7d组、RFA后14d组分别于RFA处理后7d及14d处死,荷瘤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不做RFA处理即处死。取其脾脏组织,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单个核细胞OX62、OX6及CD86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大鼠与荷瘤大鼠的脾脏单个核细胞中分别有(10.36±3.21)%、(11.69±4.39)%表达OX62,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鼠与荷瘤大鼠的脾脏单个核细胞中分别有(76.33±7.86)%、(60.58±6.26)%表达OX6;而分别有(63.06±8.77)%、(40.87±8.66)%表达CD86,2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后7dOX62阳性表达率为(10.24±2.49)%,RFA后14d为(15.10±2.37)%,RFA后14d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后7dOX6阳性表达率为(77.45±4.53)%,RFA后14d为(75.47±5.22)%,2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FA后7dCD86阳性表达率为(46.86±9.42)%,RFA后14d为(45.53±9.13)%,2组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瘤鼠脾脏组织中未成熟DC比例高,抗原提呈能力弱,RFA促使荷瘤大鼠外周血中DC前体细胞迁移到脾脏组织中的数量增多,并进一步分化成熟,对提高机体在免疫应答中的抗原提呈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 戴维德范智慧陈敏华河福金李洪民
- 关键词:射频消融肝肿瘤脾脏树突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