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岚

作品数:1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5篇文学
  • 3篇游记
  • 3篇晚清
  • 2篇域外游记
  • 2篇诗歌
  • 2篇晚清域外游记
  • 2篇文学视野
  • 2篇现实主义
  • 2篇科幻
  • 2篇科幻文学
  • 1篇大语文
  • 1篇得失
  • 1篇地球
  • 1篇电影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行旅
  • 1篇叙事
  • 1篇旋律
  • 1篇游记文学

机构

  • 14篇湖北第二师范...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李岚
  • 2篇王庆卫

传媒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湖南工业大学...
  • 1篇电影文学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前沿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湖北经济学院...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语文教学与研...
  • 1篇华中学术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晚清到“五四”:论游记文学中的世界图式变迁被引量:2
2013年
从晚清到"五四"前后,大量的域外游记在散文领域中涌现,成为文学领域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这一时期的游记显影了中国社会观念变革之心路。它是传统中国人从自我封闭状态逐步展开"看世界"旅程的史料,并不断促进着社会观念的觉醒。游记带来了视野的开阔和视角的变更,从观念上进行着对社会集体想象物的反映和改造,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这一时代文化格局的建构和变迁。通过对从晚清到"五四"时期游记文学的历史线索梳理,考察其观念变更的内在逻辑,并评价其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李岚
关键词:游记
科幻文学视野中的"现实主义"--从《流浪地球》的"宇宙尺度"和"非人学化"说起
科幻文学的当代发展已经对一些传统的文学观念构成了挑战。由于对人本身、宇宙、生命、科学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入,今天的科幻文学在题材、文体形式、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方面与早年科幻作品以及其他类型的文学文本有了不同程度的差异。...
李岚王庆卫
关键词:科幻文学
中国游记体小说的现代转型与文化想象被引量:1
2010年
游记体小说常使用旅程化的结构和叙事方式。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游记体小说系统地用游记式的限制叙事和视角人物进行叙事,从而和传统游记体小说有了根本区别;而现代游记体小说里的行旅隐喻,体现了行旅体验和文化想象在虚构性文本中的对象化,"彼岸"和"归途"是较常见的两种表现形式。
李岚
关键词:行旅叙事
晚清域外游记中的跨体式语言与“大叙述”现象
2010年
晚清域外游记里跨体式语言的大规模发生,对新文学的文体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记体形式和"政论化"散文语体是文体变化萌生的基础,而"大叙述"的言说方式、内容导向和时代特征是这种文体特征多元化的文化语境。在这些游记中出现了文艺语体内部的跨体式语言,和文艺语体结合实用政论语体的跨体式语言并存的多层语体流变,促进了新文体发生。
李岚
关键词:晚清域外游记
“纯粹”的缺憾——论朱湘的文学主张和诗歌理论
2010年
朱湘是一个"纯粹"的诗人,力争用复活的旧诗词语灌注的新诗语言系统来恢复古典诗歌的理想形态,他从爱国热情下的文学责任、无苦不成的文学之旅、诗歌的唯美和唯用、诗歌形式的技术化、复古迎外以获今这五个方面建构自己的诗歌理论,其诗歌的试验性意义大于其诗歌本身的艺术价值。
李岚
关键词:文学主张诗歌理论
论《建国大业》的商业策略
2010年
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大庆之际,作为2009年最受期待的同产电影——《建国大业》未及上映便备受关注,尤其是前所未有的明星阵容成为这部主旋律电影最大的卖点。上映第一周就刷新了国产新片首映周记录的成绩,对于《建国大业》来说并不意外,重温历史的中老年人、追星的青少年都对该片抱以极大的兴趣。就电影本身而言,以表现抗战结束至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主要历史事件为内容,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公,
李岚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中老年人青少年
柔石研究述评被引量:3
2010年
历年来对柔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生平史事和小说作品研究,也不乏研究者探寻柔石的精神世界和心理轨迹,但是在总体上缺乏独立姿态、整体把握和学理审视。本文就柔石生平研究、作品研究和精神世界研究三个方面对柔石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与总结。
李岚
关键词:柔石生平
楚骚美学辨
2018年
作为中国古代美学四个潮流之一的楚骚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但与当前儒家美学、道家美学和禅宗美学的研究状况相比,楚骚美学仍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的领域。楚骚美学的当代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澄清楚骚美学的哲学内涵、文化传统和美学特征,并为其标出清晰的问题边界。从楚骚美学的命名原则及其实际研究领域来看,明显带有以楚骚美学和楚艺术中的美学思想互释的倾向,因而陷入了解释学循环的逻辑怪圈。这一学理缺陷需要在明确楚艺术美学和楚骚美学的问题域的前提下加以克服。刘纲纪概括了楚艺术美学的基本特征:流观意识、生命运动、惊采绝艳、发愤抒情、好修为常。从楚骚美学的精神风貌来看,"流观意识"和"生命运动"彰显了宇宙化的审美意识和"生生之谓易"的生命观念,透射出楚人向往自由、重视个体生命和情感价值的审美精神;"惊采绝艳"、"发愤抒情"、"好修为常"作为楚骚美学的形式风格特征,则呈现出超越"中和"、张扬个体意志和追求目观之美的审美趋向。楚骚美学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强调情感抒发、重视个体心灵和推崇形式美创造的一脉,洋溢着尚未被完全驯化的感性生命力,呈现着创造的冲动和对自由的向往。这一美学精神在中国古代美学中独树一帜,是楚骚美学区别于中国其他传统美学流派的关键之处;抓住这一特质深入发掘,必将为楚骚美学的系统研究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李岚王庆卫
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批评走向的理论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国内的生态批评在理论资源上多借鉴西方的生态主义思想,并结合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生态和谐观念进行理论建构。生态中心主义本身是一种有着明显理论缺陷的思想,其伦理意义和情感意义大于理论意义,不足以成为一种科学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生态批评的思想基础不能停留在某种思想理念或感性倾向上而不去深入把握其思想根源,不能只看到非人的自然而忽略人类社会。把握生态思想和生态危机的现实根源、制度原因,从而引发人们对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制度进行反思,激励人们积极探索解决危机的途径、调整实践的尺度,把人类生活的自然之维和社会之维结合起来,并使生态批评在较为坚实的学理基础上获得解释的深度、广度及可操作性,才是生态批评在自身建设中理应追求的目标。由此,生态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批评走向的理论意义得以凸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植入可以使这一新兴的批评理论在理论架构、概念界定和介入实践等方面获得更为坚实的学理支撑,从而明确自身的针对性并增强对生态问题的批判力度。
王庆卫李岚
关键词:生态批评生态马克思主义社会批评人类中心主义
科幻文学视野中的“现实主义”:从“宇宙尺度”和“非人学化”说起
2020年
科幻文学的当代发展已经对一些传统的文学观念构成了挑战。由于对人本身、人类社会、宇宙以及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入,今天的科幻文学在题材、文体形式、艺术风格和人文精神方面与早年科幻作品有了相当的差异。本文从刘慈欣《流浪地球》出发,探讨当代科幻对以往文学观念带来的冲击。《流浪地球》既带有明显的现实主义文学风格特征,又偏离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些基本规定,如非个性化的人物、非人物中心的情节,与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奇特地嵌合在一起。就阅读效果而言,作品艺术价值并未因此受到削弱,反而呈现出独树一帜的魅力。这使我们重新思考关于"现实主义"与"典型环境""细节"和"个性化"的关联,重新考量科幻作品的评判标准。论文通过提出"可能性的现实主义"这一概念,对现实主义观念的更新可能性进行尝试性探索。
李岚
关键词:个性化科幻文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