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毅
- 作品数:88 被引量:1,112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右侧喉不返神经1例
- 2013年
- 患女,57岁,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颈前包块23d,无任何自觉症状。人院查体:颈前偏左可扪及6cm×5cm×5cm质韧包块,表面不光滑,无压痛,可随吞咽上下移动。B超提示:甲状腺右叶回声不均匀,实质内可探及数个囊性和实性回声,两个较大者分别位于上极和中上极,
- 张滨李小毅
- 关键词:喉不返神经右侧甲状腺右叶自觉症状包块颈前
- 长径≤1 cm高风险甲状腺结节主动监测肿瘤学结局的单中心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报道长径≤1 cm高风险甲状腺结节患者主动监测的肿瘤学结局。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1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的534例经超声评估为具有高风险甲状腺结节(美国甲状腺协会指南甲状腺结节超声风险分层标准评估为高度可疑恶性结节)的患者,并进行主动监测,入组患者每6个月随诊1次,行体格检查及颈部超声检查。评估随诊过程中患者的肿瘤学结局(疾病进展、疾病复发/转移率等),同时探索了肿瘤体积变化对于评估疾病进展的价值。结果所有患者中,女413例(77.3%),男121例(22.7%),年龄(42.6±11.8)岁。在中位45.6个月(3.5~176.0个月)的随访期间,534例高风险甲状腺结节患者中,共26例(4.9%)出现疾病进展,其中19例(3.6%)肿瘤长径增大≥3 mm,7例(1.3%)发现淋巴结转移。47例患者因各种原因行延迟手术,其中29例原因为意愿改变。延迟手术患者中,疾病进展患者与改变意愿患者的病理结果与随诊结局无明显差别。年龄≤40岁患者的5年疾病进展累积发生率较>40岁患者高(4.9%比1.9%,P=0.060)。所有患者均无远处转移和死亡发生。在可获得连续体积监测数据且结节长径增大未超过3 mm的595个高风险甲状腺结节中,多次测量中出现过体积增大超过50%和100%的结节分别有184个(30.9%)和79个(13.3%);在体积变化超过50%和100%的结节中,基线肿瘤长径≤0.5 cm结节的比例均明显高于>0.5 cm的结节,分别为(69.0%比31.0%,P<0.001)和(77.2%比22.8%,P<0.001)。结论长径≤1 cm的高风险甲状腺结节患者采取主动监测短期肿瘤学结局较好,可考虑作为手术的替代方案。由于病灶体积测量结果的变异度大,其并不适宜作为评估病灶增大的指标。
- 刘春浩赵豪夏宇曹越张立阳赵亚高璐滢刘睿峰刘跃武刘洪沨孟芝兰刘术舟卢颖帕拉沙特·叶尔肯别克李小毅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高风险体积变化
-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的研究进展
- 2013年
- 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familial 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FNMTC)作为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其致病基因尚未明确;临床特点是否较散发性非髓样甲状腺癌(sporadic non-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SNMTC)更具有侵袭性,预后是否较SNMTC差尚有争议。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选用病例数较多、设计较合理的研究进行比较、总结,针对FNMTC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以期对FNMTC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出建议。研究显示:FNMTC在多中心病灶、腺外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发生率均较SNMTC显著增高,其复发率也较SNMTC显著增高。在一级亲属中有3例或3例以上患者的FNMTC家系中,患病者为遗传性甲状腺癌的概率更高;这样家系的患者其远处转移率及死亡率均较2例FNMTC家系的患者显著增高。对于有家族聚集性倾向的甲状腺癌家系应该早筛查,建议其一级亲属从18岁开始随诊、检查,对患病者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以争取较好的治疗效果。
- 樊宇芳李小毅商中华
- 关键词:家族性病因学预后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随诊被引量:4
- 2017年
-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增加是目前全球的一个普遍现象。据统计,美国甲状腺癌发病率由1975年的4.9/10万增长至2009年的14.3/10万,发病率增长了近3倍。中国也有类似情况:中国登记地区甲状腺癌粗发病率由1988年的1.78/10万升高至2009年的6.56/10万,
- 李小毅董云伟胡神宝
-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发病率随诊甲状腺癌
- 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被引量:11
- 2003年
-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治原则。方法回顾研究34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良性息肉共328例,包括胆固醇性息肉234例、单纯腺瘤74例;恶性息肉14例,包括腺癌10例、腺瘤恶变4例。有症状者247例,占72.2%。恶性息肉中年龄大于50岁者占78.6%,息肉最大径大于1cm者占91.7%,息肉为单发者占100%;而在非恶性息肉中分别为29.9%、13.2%、46%,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0)。结论胆固醇性息肉、腺瘤、腺癌是3种最常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对于有症状者应行手术治疗。年龄大于50岁、最大径大于1cm的单发息肉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对于无症状者,应综合分析、考虑手术。
- 李小毅郑朝纪陈杰张建希
- 关键词:息肉样病变胆囊
-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喉返神经解剖入路探讨:附55例报道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再次手术喉返神经的解剖入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因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5例甲状腺再次手术患者,甲状腺良性疾病术后接受再次手术16例,甲状腺癌术后接受再次手术39例.其中接受第3次手术4例,均为甲状腺癌术后.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原手术切口适度延长、正中入路游离皮瓣,横断手术侧舌骨下肌群,充分显露手术视野,再以气管、残余甲状腺组织、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标志进行解剖喉返神经,5例术中辅助应用喉返神经探测仪.其中,以气管、残余甲状腺为标志,由内向外解剖出喉返神经32例;以甲状软骨下角为标志,由上向下解剖出喉返神经9例;以颈总动脉为标志,由外向内解剖出喉返神经14例.术后患者恢复基本良好,发生说话声音改变8例,包括声音嘶哑3例,均于术后2个月内恢复.结论 甲状腺疾病再次手术,解剖喉返神经十分必要,气管、残余甲状腺、甲状软骨下角及颈总动脉可作为解剖喉返神经入路的解剖标志.
- 刘洪沨高维生刘雯静刘跃武李小毅袁宏伟谢勇陈曙光
- 关键词:甲状腺再手术喉返神经
- 含碘皮肤消毒液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尿碘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术中含碘皮肤消毒液消毒术野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体内碘负荷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实施甲状腺手术且术前尿碘水平及尿碘肌酐比值正常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1、2、7天留取晨尿,检测尿碘水平及尿碘肌酐比值,比较术后不同时间段患者体内碘负荷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天患者尿碘水平及尿碘肌酐比值[分别为(1968.3±1776.5)μg/L、(1485.9±1121.2)μg/g Cr]均达峰值,与术前[分别为(153.2±77.3)μg/L、(128.9±72.3)μg/g Cr]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7天54例(98.18%)患者尿碘水平[(211.3±101.1)μg/L]、55例(100%)患者尿碘肌酐比值[(165.7±67.1)μg/g Cr]下降至正常范围,但与术前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中含碘消毒液消毒术野区可致甲状腺手术患者的尿碘水平及尿碘肌酐比值一过性增高,但术后第7天基本可降至正常范围,可能不会对术后放射性碘治疗造成影响。
- 陈萍张雅琴李珊珊李小毅
- 关键词:甲状腺手术尿碘
- 166例早期胃癌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总结早期胃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66例病历资料完整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随访患者的治疗结果,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手术病例占同期全部胃癌手术病例的9.04%(176/1946)。166例患者中,查体发现异常9例,29例(17.47%)有明确胃溃疡或慢性胃炎病史,20例(12.05%)有胃食管癌症家族史;64例行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57例(89.06%)有异常发现;胃镜显示远端胃部、胃体部、胃底部病变分别为115例(69.28%)、26例(15.66%),25例(15.06%)。手术范围小于或等于D1者126例,D1+以上者40例。术后病理显示病变平均直径为(2.52±1.62)cm,肿瘤局限在黏膜内者75例(45.18%),侵及黏膜下者91例(54.82%);淋巴结转移20例(12.05%),均为病变侵及黏膜下层者(20/91,21.98%);脉管瘤栓8例。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87.9%;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9.7%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浸润深度(P=0.000)和脉管瘤栓(P=0.001)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瘤栓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OR=15.67,95%C:I 3.40~72.14)。结论早期胃癌占全部胃癌手术比例较低,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治疗结局的重要因素。完善早期胃癌术前分期,明确肿瘤浸润深度,采取适当的、规范治疗是疗效的重要保证。
- 李小毅王常珺钟定荣高维生刘洪沨
- 关键词:早期胃癌
- 甲状腺肺转移癌的临床诊治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分析并总结甲状腺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1–2016年期间收治的15例甲状腺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男5例,女10例,男女比例为1∶2。年龄36~79岁,平均59岁。4例患者以甲状腺转移癌为首发症状,其余11例从确诊原发肿瘤到发现甲状腺转移癌时间间隔为0~21个月,平均为4个月,其中有8例为同时发现原发灶与转移灶。15例患者中12例经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学检查证实。有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5例接受化疗或放化疗,7例放弃治疗。随访截至2016年8月31日,有5例患者仍生存,其余均死亡,平均生存期为10个月。结论甲状腺肺转移癌少见,临床上需与原发性甲状腺癌相鉴别,细针穿刺活检可以有效诊断;甲状腺肺转移癌预后较差,不推荐手术治疗。
- 张立阳李小毅刘跃武高维生
- 关键词:甲状腺肺转移癌预后
- 伴巨大甲状腺Graves病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总结伴巨大甲状腺Graves病(GD)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于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例伴巨大甲状腺的G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综合措施准备,并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总结围手术期经规范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碘准备及动脉栓塞后甲状腺的功能状况,以及术中出血、术后引流和随诊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经综合措施(复方碘溶液口服3~4周、抗甲状腺药物重叠使用2~4周及术前24 h内行甲状腺主要供血动脉栓塞)准备后效果满意。8例患者的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较短(2.5~4.5 h),术中出血较少(4例≤100 mL),术后颈部引流量少。所有病例无严重或永久并发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语音改变及甲状旁腺功能障碍)发生。8例患者门诊随诊18~133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无复发病例。结论伴巨大甲状腺GD病的围手术期处理十分重要,多学科综合措施可有效降低出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等风险,术中精细操作可有效保护局部重要功能。
- 刘洪沨廖泉高维生谢勇杨宁连小兰朱慧娟李小毅刘跃武
- 关键词:GRAVES病巨大甲状腺多学科综合治疗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