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商中华

作品数:56 被引量:207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开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静脉
  • 11篇甲状腺
  • 9篇肿瘤
  • 9篇细胞
  • 9篇门静脉
  • 9篇门静脉高压
  • 9篇静脉高压
  • 8篇血管
  • 8篇乳头
  • 8篇乳头状
  • 7篇乳头状癌
  • 7篇腺癌
  • 7篇内皮
  • 6篇血管内皮
  • 6篇血管内皮生长...
  • 6篇临床病理
  • 6篇病理
  • 5篇食管
  • 5篇手术
  • 5篇曲张

机构

  • 4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4篇山西医科大学
  • 11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太原市中心医...
  • 2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荆门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冀州市医院
  • 1篇包头市第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2篇商中华
  • 9篇李小毅
  • 6篇陈海云
  • 6篇张波
  • 6篇刘浔阳
  • 5篇朱晒红
  • 5篇任树平
  • 5篇黄飞舟
  • 5篇聂晚频
  • 4篇刘子文
  • 4篇郭炳麟
  • 4篇张磊
  • 4篇刘跃武
  • 4篇董红霖
  • 4篇陈革
  • 4篇陈曙光
  • 4篇李延龙
  • 3篇张孝良
  • 3篇王选
  • 3篇李瑞珍

传媒

  • 5篇癌症进展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4篇临床医药实践
  • 4篇中华内分泌外...
  • 3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求医问药(下...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亚型临床病理特点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15年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但仍有一小部分患者预后较差,可能与乳头状癌亚型的侵袭性有关。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对该病的研究及治疗策略有指导意义,区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亚型有利于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杨进宝李小毅商中华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性
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复发转移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各种抗癌药物的出现使患者有所受益,但远未达到预期疗效,总体预后仍然较差。而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肿瘤发生转移机制的研究和精准药物的开发及验效。近年来出现的人源性异种移植模型(PDX)被证明是一种保真性极高的临床前模型。多研究表明胃肠道恶性肿瘤PDX模型能够很好地保留原肿瘤的组织病理学、基因层面的生物学特点,在药物反应上也与临床有较好相关性。其在结肠癌中的应用有所进展,胃癌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也存在成瘤率不一致、人源性基质丢失、容易混杂生成淋巴瘤等方面的不足。现就其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阐述。
胡神保李小毅商中华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大肠癌
VEGF及其受体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1(f ms-like tyrosine kinase-1,FLT-1)和受体2(fetal liver kinese-1,FLK-1)mRNA在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G)动态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4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HG动态变化过程中病变部位VEGF,FLT-1及FLK-1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44例病人首次胃镜检查轻度PHG23例,重度PHG11例。轻度PHG组VEGF,FLT-1,FLK-1mRNA(2.28±0.33,0.59±0.17,0.56±0.14)与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PHG组VEGF,FLT-1,FLK-1mRNA(3.48±1.02,0.68±0.20,0.71±0.18)与轻度PHG组、无PHG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4例病人经6-12个月胃镜随访发现在无PHG组有4例发生PHG,轻度PHG组有7例发展为重度PHG,重度胃病组有3例转为轻度PHG。在PHG动态变化过程中VEGF,FLT-1,FLK-1mRNA的表达与PHG病变程度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VEGF及其受体FLT-1,FLK-1过度表达是PHG胃黏膜损害的重要因素。
商中华张波陈海云董红霖王选祝庆华
关键词:门静脉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食管曲张静脉内镜套扎术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食管曲张静脉内镜套扎术(esophageal variceal ligation, EVL)对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 PHG)的影响. 方法对37例PHG在EVL治疗前后进行胃镜观察. 结果 PHG严重程度与肝功能状态有关,PHG发生率Child C级(100%,9/9)高于A级(60%,12/20)与B级(80%,16/20)(χ2=18.452,P=0.001).EVL治疗可以使PHG加重,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χ2=3.512,P=0.173).6~12个月复查胃镜,无食管曲张静脉复发及破裂出血,无胃黏膜出血. 结论肝功能越差,PHG发生率越高.EVL治疗对PHG的影响呈动态性变化,EVL治疗后PHG有加重趋势.
商中华张波郭炳麟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内镜套扎治疗
微探头超声评估食管周围侧支血管在套扎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复发中作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利用微探头超声 (UMP)研究食管周围侧支血管在套扎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复发中的作用 ,以及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所需套扎点数及次数的影响。方法 对 2 0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前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记录食管曲张静脉分级 ;然后用UM 3R超声成像系统中的 2 0MHz微探头进行食管下段超声检查 ,记录食管周围静脉和旁静脉的曲张程度。行根治性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后 6个月进行内镜检查 ,观察食管曲张静脉是否复发并判断曲张程度。结果  2 0例追踪观察 ,5例食管曲张静脉复发 ,1例在观察期间再出血 ;重度旁静脉和重度周围静脉共存时 ,食管曲张静脉复发率达 75 % ,较其他组合类型的复发率高。周围静脉为轻度时需套扎 2次左右 ,18~ 2 0个套扎点即可根治 ,而周围静脉和旁静脉均为重度时则需套扎 3次左右 ,2 9~ 3 1个套扎点。结论 食管周围侧支静脉对食管静脉曲张复发起作用 ,当UMP检测到重度旁静脉和重度周围静脉共存 ,则预示高复发率。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根治术所需套扎次数及套扎点数受旁静脉和周围静脉曲张程度影响。
张波商中华李瑞珍刘浔阳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微超声探头
bcl-2和bad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bcl 2、bad基因在乳腺癌前病变及其在癌组织中的表达 ,以及与ER、PR及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 ,观察 19例乳腺单纯性增生 ,2 0例乳腺非典型增生 ,4 8例乳腺癌组织中bcl 2、bad蛋白的表达 ,并同时检测 4 8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的表达。结果bcl 2在正常组和乳腺单纯性增生组 10 0 %表达 ,非典型增生组 ,乳腺癌组的表达率分别为 85 0 %和 5 8 33% ,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χ2 =3 37,P <0 0 5 )。bad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率较bcl 2表达有下降趋势 ,分别为 87 5 % ,84 2 % ,5 5 % ,4 7 91%。bcl 2、bad在各组中表达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 χ2 =2 3 0 5 ,P <0 0 0 1,χ2 =11 2 9,P <0 0 1)。结论bcl 2、bad基因在乳腺癌的恶性转化中起重要作用 ;同时其表达与雌激素的调节有密切关系 ;bcl
王晓薇郭炳麟商中华
关键词:乳腺癌组织蛋白表达非典型增生BCL-2
血清透明质酸在梗阻性黄疸肝损伤模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2011年
目的研究血清透明质酸的改变在梗阻性黄疸肝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胆总管结扎组(n=30)和假手术组(n=30)。每组又根据术后不同时间点(1 d、3 d、7 d、14 d、21 d)分为5个小组(6只/组),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比色法、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测等方法,观察各组动物体内血清透明质酸、肝功能、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中性粒细胞聚集情况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①胆总管结扎组各时间点所测得的血清透明质酸(serum hyaluronicacid,HA)、血清谷丙转氨酶(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②与假手术组相比,胆总管结扎组于术后3 d肝脏组织内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5)。胆总管结扎组内血清透明质酸的变化与肝脏组织内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含量、中性粒细胞聚集程度呈正相关性(rMPO=0.469,P<0.01;r中性粒细胞=0.398,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过程中所出现的血清透明质酸增高与肝脏内所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对肝窦内皮细胞的损伤有关。
梁斌任昌安李文星阎慧明商中华韩曙光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肝窦内皮细胞透明质酸中性粒细胞
胰胆管汇合异常研究现状
2022年
胰胆管汇合异常(PBM)是一种临床较罕见的疾病,是指胰管与胆管在十二指肠壁外异常汇合。随着内镜技术和影像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PBM的认识不断增加。PBM会引起多种胆胰相关的并发疾病,但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本文就其分型、胚胎学、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诊治等最新研究现状给予综述。
武建军(综述)商中华
关键词:胆管癌胰腺炎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方向被引量:6
2019年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被认为是最具挑战性的腹部手术之一,自1994年首例报道以来,已发展近25年,在最初10年由于受到广泛的争议与反对而发展缓慢。近10年来,随着高清腹腔镜普及应用、腹腔镜操作器械的不断改进、微创手术的发展、患者选择的改善以及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经验的不断积累,LPD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目前在外科界关于LPD的争议仍有很多,本文就LPD对比开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适应证、学习曲线、并发症、短期效益、长期肿瘤学结果、成本等方面的优劣势及未来发展方向做一综述。
王飞商中华
关键词: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适应证并发症
其他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6例分析
2008年
钱惠岗商中华陈海云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误诊疾病保守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