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实
- 作品数:100 被引量:1,011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 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临床路径被引量:14
- 2016年
-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一种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逐步发展起来的,在国外已得到广泛应用([1-3])。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是由医师、护士与其他专业人员针对特定的诊断或手术所做的最适合的、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诊疗计划,以减少治疗的延迟与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质量最佳的诊疗。
- 朱加亮双峰吴新宝周谋望唐金树李玲吕艳伟李涛李利侯树勋李淳德王宁华谢欲晓林朋李中实海涌赵会薛庆云顾新马华松陆明马远征李大伟
- 关键词:肱骨骨折康复
- 超声骨刀在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价分析超声骨刀在腰椎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腰椎后路减压手术患者25例,随机分为超声骨刀组13例和传统工具组12例(骨刀+椎板咬钳),记录手术中椎板减压操作时间及此时间段内出血量,术前、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结果超声骨刀组与传统手术组操作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较术前ODI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内脏损伤等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骨刀与传统手术工具相比,操作安全简便,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疗效满意。
- 陈栋蒋欣赵景鑫李中实石东平
- 关键词:超声骨刀椎板减压术腰椎管狭窄症
- 正常及特发性脊柱侧凸青少年褪黑素分泌特征的研究
- 目的了解正常青少年及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褪黑素分泌的特征。方法本研究分别留取正常组232名北京市中小学生及疾病组58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每人清晨、睡前、午后三份尿样各2ml,用酶联免疫法测尿中褪黑素主要代
- 李中实王振堂王卫国陈瀛刘朝晖赵景鑫石东平伍亮刘成刚杨连发绳厚福李子荣
-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 退变性脊柱侧凸症治疗所面临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6
- 2014年
- 退变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间盘与小关节等退变引起的椎间隙塌陷、椎体旋转半脱位或侧方滑移在冠状面上形成的侧凸,Cobb角〉10°。主要发病于50岁以上,女性较常见。常有腰痛、神经根压迫或椎管狭窄引起的下肢痛和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影像学表现除冠状面上的脊柱侧凸外还伴有腰椎前凸消失、胸腰椎后凸等矢状面失衡。矢状面平衡因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手术恢复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外科治疗重点在于彻底解除神经压迫、
- 郑召民李中实
- 关键词:退变性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症旋转半脱位间歇性跛行神经根压迫
-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动物实验研究
- 背景:椎间盘突出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eutaneous laser dise decompression,PLDD)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 赵景鑫李中实王卫国杨连发陈瀛
- 关键词: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动物实验研究
- 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效果及对骨密度影响被引量:1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特立帕肽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及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中日友好医院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35例。常规组在椎体成形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特立帕肽注射液。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骨密度、椎体高度、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骨密度、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明显高于常规组,Cobb角、ODI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术后应用特立帕肽临床疗效显著,可提高骨密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 孙英飞褚开伟李中实
- 关键词: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特立帕肽骨密度
- 平山病1例
- 2009年
- 患者男性.16岁,因“进行性右手无力1年”于2008年12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手无力,握力减退,自觉持箸无力,但写字及解、系衣扣尚可,寒冷时有无力加重并伴有肌肉震颤。无明显疼痛、麻木、行走无力、大小便异常等表现。上述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并逐渐出现右手及右前臂肌肉萎缩,于当地医院多次就诊,曾行颈椎X线、MRI、肌电图等检查,诊断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行B族维生素等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 赵景鑫李中实石东平陈栋
- 关键词:平山病发育性颈椎管狭窄行走无力进行性加重脊髓压迫症肌肉震颤
- 颈性眩晕患者的颈肌锻炼方法
- 2008年
-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病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可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耳鸣、视觉障碍、出汗、心悸、肩背痛、潮红及上肢麻木等症状,其表现可呈多样化组合形式。有研究指出,50岁以上眩晕患者中,约50%为颈性眩晕。
颈椎是整个脊柱中屈伸、旋转活动度最大的部位。颈椎周围有多组富有弹性、韧性的肌肉及韧带组织,对颈椎起着固定和保护作用。
- 李中实石东平
- 关键词:颈性眩晕患者锻炼方法颈肌颈椎病视觉障碍上肢麻木
- 对Nash-Moe法测量脊柱旋转度的定量研究被引量:9
- 1992年
- 本文通过使用回旋摇控X线透视摄影机对21例脊柱侧凸患者和20例正常成人的328个脊椎作了旋转定量测量并与其相应的X线相Nash-Moe旋转度作了对比分析,得出Nash-MoeⅠ~Ⅳ度旋转时脊椎的实际旋转度数,为根据普通X线相推算脊椎具体旋转度数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使临床医生能更精确地了解脊柱实际旋转角度。弥补了Nash-Moe法的不足。
- 李中实张光铂
- 关键词:脊椎脊柱侧凸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颈椎外科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7年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通过反映水分子在不同组织中弥散运动各向异性的差异实现观察人体解剖结构的完整性,也可以通过弥散张量纤维柬示踪成像技术(diffusiontensortractography,DTT)显示白质纤维的走行。目前DTI在颅脑疾病中应用较多.在早期诊断脑梗塞、判断多发性硬化症分期、判断肿瘤性质及对周围神经组织侵袭程度、指导手术方案、判断预后方面较传统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有明显优势。
- 王宇鸣邹海波李中实
-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技术颈椎外科周围神经组织人体解剖结构多发性硬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