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栋 作品数:28 被引量:135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日友好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疗效及炎症因子、脊柱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疗效及炎症因子、脊柱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02-2017-02,于我院治疗的76例AS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rhTNFR:Fc皮下注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chober试验、颈部旋转等脊柱活动度指标以及脊柱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指标,评价治疗3各月后综合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水平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hober试验、颈部旋转、腰椎侧弯、扩胸度均显著增加,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晨僵时间、脊柱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TNFR:Fc皮下注射联合甲氨蝶呤、柳氮磺吡啶治疗AS,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脊柱活动度,降低炎症反应,治疗安全有效。 陈栋 孙伟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疗效 炎症因子 活动度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观察组予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予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疼痛程度、日常生活障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后缘高度、前缘高度、中线高度、后凸角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日常生活障碍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72%)显著低于对照组(15. 52%),差异有显著性(x^2=7. 004,P=0.008)。结论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影像学指标,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减少日常生活障碍,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 陈栋 孙伟关键词: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临床疗效 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的研究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病引起的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症候群。常以眩晕为主,伴有恶心,呕吐,头颈痛, 耳呜,视觉障碍,出汗,心悸,肩背痛,潮红及上肢麻木等复杂的临床症状,其表现又可呈多样化组合形式。本病在骨科、神经内科、耳鼻喉科... 李中实 石东平 赵景鑫 陈栋文献传递 陈旧性无放射学异常的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 2012年 目的研究陈旧性无放射学异常的颈脊髓损伤(SCIWORA)术后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陈旧性SCIWORA患者手术前后的JOA评分状况。结果本组获随访6~49个月,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5分增加至术后平均13.1分,改善率54.1%。结论陈旧性SCIWORA一旦确诊,应当积极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赵景鑫 李中实 石东平 陈栋 绳厚福关键词:颈椎 外科治疗 MRI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盆倾斜角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盆倾斜角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强直性脊柱炎患者30例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保留所有患者的全部信息,所有患者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另选取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年龄及性别比例按照研究组标准选取。对全部60例进行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等影像学手段,测量股骨颈前倾角,骨盆倾斜角以及髋臼前倾角。结果经统计,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骨盆倾斜角度与股骨颈前倾角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说明强直性脊柱炎可以影响到骨盆倾斜角度与股骨颈前倾角的改变。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股骨颈前倾角增大,髋臼前倾角减小。将患者组的骨盆倾斜角与股骨颈的倾斜角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7.93+0.816x,P<0.05。将患者组的骨盆倾斜角与髋臼前倾角度做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6.04-0.711x,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盆倾斜角与髋臼、股骨颈前倾角具有相关性,股骨颈的倾斜角随着骨盆倾斜角的增大而增大,髋臼前倾角随着骨盆倾斜角的增大而减小。 陈栋 孙伟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股骨颈前倾角 超声骨刀在胸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通过对压迫脊髓的骨性组织切除减压手术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骨刀在治疗胸椎管狭窄中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15年期间我科胸椎管狭窄症并行手术减压治疗的患者,排除肿瘤及结核,共获得病例30... 李中实 石东平 蒋欣 陈栋 娄雅浩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 超声骨刀 手术 腰椎融合手术中不同的冲洗措施对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的术中冲洗措施对腰椎融合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于2014-05-2015-05,共纳入我科收治的单节段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患者151例,随机分为3组,术中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冲洗措施:A组51例仅于缝合切口前,采用终末期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液用量为2000 m L左右;B组52例则在A组基础上,于术中行持续生理盐水冲洗(液体温度为15℃);C组48例的冲洗方式与B组一致,但持续冲洗时采用抗生素生理盐水溶液(含有800mg/L的庆大霉素+1000 mg/L的头孢唑林)。结果对比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VAS评分和术后住院时间,B、C组均显著低于A组(P<0.05),WBC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7.8%),B组发生1例(1.9%),C组无细菌感染,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腰椎融合手术中采用持续冲洗有利于降低术中出血量,减轻术后切口疼痛,对预防切口感染也有一定的价值;但持续抗生素溶液冲洗的意义并不大,仅应用生理盐水即可。 陈栋 蒋欣关键词:围手术期 腰椎管狭窄症合并椎体骨软骨瘤1例 被引量:1 2014年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63岁,主因右下肢麻木伴间歇性跛行3年入院。查体:痛性跛行步态,腰椎前凸变浅,光明姓例凸.腰椎无明显压痛.脊椎胸腰段叩痛(+)。腰椎活动度良好,左右旋转各20度。剑突下感觉减弱,四肢肌张力不高,右侧足躁及足背皮肤感觉减退,右胫骨前肌、蹄长伸肌肌力减退。 陈栋 李中实 蒋欣 邹海波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 骨软骨瘤 间歇性跛行 椎体 腰椎活动度 下肢麻木 颈椎屈伸与旋转负荷运动诱发颈性眩晕发病(率)的比较 目的 观察颈椎屈伸与旋转运动负荷试验诱发颈性眩晕发病率的不同,探讨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方法 颈性眩晕患者93例,年龄26~80岁,平均54.5岁.病程1周~30年,平均46.2个月.分A、B二组,先后分别令患者进行颈椎最... 李中实 石东平 陈栋 赵景鑫超声骨刀在腰椎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分析超声骨刀在腰椎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腰椎后路减压手术患者25例,随机分为超声骨刀组13例和传统工具组12例(骨刀+椎板咬钳),记录手术中椎板减压操作时间及此时间段内出血量,术前、术后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结果超声骨刀组与传统手术组操作时间及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术后较术前ODI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脑脊液漏、神经损伤、内脏损伤等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骨刀与传统手术工具相比,操作安全简便,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少,疗效满意。 陈栋 蒋欣 赵景鑫 李中实 石东平关键词:超声骨刀 椎板减压术 腰椎管狭窄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