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维钦

作品数:65 被引量:142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肿瘤
  • 15篇骨肿瘤
  • 12篇臂丛
  • 11篇脊髓
  • 9篇神经元
  • 9篇细胞
  • 8篇手术
  • 8篇关节
  • 7篇运动神经
  • 7篇运动神经元
  • 6篇撕脱
  • 6篇撕脱伤
  • 6篇根性撕脱伤
  • 6篇骨折
  • 5篇神经损伤
  • 5篇臂丛神经
  • 4篇神经移位
  • 4篇前角
  • 4篇腓骨
  • 4篇细胞移植

机构

  • 39篇福建医科大学
  • 24篇福建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泉州市第一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武警福建总队...

作者

  • 64篇朱维钦
  • 27篇林建华
  • 25篇许卫红
  • 17篇张文明
  • 16篇叶君健
  • 15篇林建华
  • 11篇吴天中
  • 9篇蔡华秀
  • 9篇林元泽
  • 6篇柳明忠
  • 5篇朱夏
  • 5篇涂致远
  • 5篇朱夏
  • 4篇张立群
  • 4篇胡建石
  • 3篇刘友尧
  • 3篇黄灿阳
  • 3篇吴长珠
  • 3篇李强
  • 3篇郑志竑

传媒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0篇福建医药杂志
  • 8篇福建医学院学...
  • 5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骨与关节损伤...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伤残医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9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3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3篇1998
  • 5篇1997
  • 4篇1996
  • 4篇1995
  • 2篇1994
  • 2篇1993
  • 3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2篇198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肿瘤的DSA检查与介入治疗被引量:3
1997年
骨肿瘤的DSA检查与介入治疗林建华1陈济铭2朱夏1林元泽1许卫红1朱维钦1关键词骨肿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福州350005)1.骨科2.放射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优于普通血管造影而广泛应用于肝、肾、颅脑及循环系...
林建华陈济铭朱夏林元泽许卫红朱维钦
关键词:骨肿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治疗
骨间前血管背侧支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1999年
目的为骨间前血管背侧支骨(膜)瓣转位治疗舟、月骨病变提供了解剖学依据。方法通过30侧红色乳胶灌注标本的上肢解剖观测,探讨骨间前血管背侧支骨(膜)瓣的血供走行,分布和吻合特点。结果骨间前动脉背侧支距桡骨茎突上6.6±1.4cm处穿骨间膜,在其近端分别向尺桡侧发出分支,其中桡骨有一骨膜支较为粗大恒定。背侧支在桡骨茎突上2.6±0.8cm分为内外终支分别与尺挠动脉腕背支吻合,以此为旋转轴点,可形成逆行的骨(膜)瓣,结论骨间前血管背侧支骨(膜)瓣可逆行转位治疗月骨、舟骨病变。
许卫红朱维钦林建华王树锋
关键词:桡骨茎突骨病月骨
前臂和小腿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1995年
前臂和小腿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许卫红,朱维钦,王树峰,蔡华秀,林建华,叶君健关键词:带蒂动脉皮瓣,四肢修复带蒂动脉皮瓣移植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是骨科修复重建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前臂和小腿应用较多,可分为以肢体主干和非主于血管为蒂的动脉皮瓣。两者各有其临床应...
许卫红朱维钦王树峰蔡华秀林建华叶君健
关键词:四肢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术
臂丛损伤神经干细胞脊髓前角移植后分化情况及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将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移植于脊髓前角后的存活、分化情况及对脊髓前角受损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鼠脊髓,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鉴定、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单纯组.从后路制备C5~C7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实验组移植神经干细胞于C6脊髓前角,对照组移植灭活神经干细胞,单纯组不作移植.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脊髓后能存活、分化;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实验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2、4、8、12周各个时间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组.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脊髓前角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明显减少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死亡,对脊髓前角受损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张文明涂致远朱维钦林建华郑志竑林玲胡建石
关键词:臂丛神经损伤干细胞移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臂丛撕脱伤后相应前角内分化情况观察
2007年
目的观察移植脊髓源性神经于细胞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相应脊髓前角的存活、迁移、分化情况。方法取新生鼠脊髓,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并用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SD大鼠20只,将右侧C_5~C_7神经根经后路撕脱,将标记后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损伤侧C_6脊髓前角。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移植神经干细胞不仅能存活,并可向二端迁移达一个脊髓节段,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其分化趋向呈时间相关性。结论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在植入臂丛根性撕脱伤相应脊髓节段前角后不仅能存活和迁移,并能分化为神经元以及星型胶质细胞。
涂致远张文明朱维钦郑志竑胡建石
关键词:臂丛根性撕脱伤神经干细胞前角脊髓
四种不同类型带血供腓骨移植的临床应用被引量:6
1997年
作者分别采用膝下外血管、腓血管为蒂的游离腓骨移植和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顺行或逆行转位移植,治疗13例炎症、肿瘤、先天性畸型造成的尺桡骨(包括骨骺)缺损。结果:以膝下外血管为蒂的腓骨上段骨(骨骺)移植,修复桡骨远端缺损,重建桡腕关节疗效满意,1例骨骺移植,获较好的继续生长,随访3年,与对侧等长,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干移植,无论是游离或转位移植,用于修复长度〉6cm的长骨缺损疗效满意。
许卫红林建华朱维钦叶君健李强
关键词:腓骨移植适应证
细胞凋亡与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死亡被引量:18
2000年
张文明朱维钦林建华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细胞凋亡运动神经元死亡
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加颈椎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椎病
2002年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加颈椎钢板固定治疗脊髓型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经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髂骨移植及颈椎钢板固定,术后行X线检查。结果:有53例得到随访,其中51例取得骨性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及植骨后辅以钢板内固定将使融合节段更加稳定,有助于脊髓型型椎病的治疗。
朱维钦林建华
表现为马尾神经压迫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4
1995年
我科自1985年5月至1993年12月共诊治以马尾神经压迫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例.报告如下.
叶君健蔡华秀吴天中朱维钦林元泽李强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
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灭活再植术(附3例临床初步报告)
1993年
恶性骨肿瘤瘤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术,历年来国内文献甚少报告。本院对3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在辅助化疗下,行瘤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术。
林建华林元泽朱维钦朱夏许卫红
关键词:恶性骨肿瘤灭活再植术瘤段切除胫骨上段侧副韧带正侧位片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