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文华

作品数:5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建省发育与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痛
  • 1篇氧化氮
  • 1篇氧化氮合成酶
  • 1篇一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合成
  • 1篇一氧化氮合成...
  • 1篇镇痛作用
  • 1篇肾上腺
  • 1篇肾上腺髓质
  • 1篇髓质
  • 1篇疼痛
  • 1篇痛觉
  • 1篇痛觉过敏
  • 1篇组织学
  • 1篇组织学观察
  • 1篇外周镇痛
  • 1篇外周镇痛作用
  • 1篇消化腺
  • 1篇吗啡

机构

  • 5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张文华
  • 4篇江剑平
  • 2篇付艳
  • 1篇林和
  • 1篇洪炎国
  • 1篇陈扬林
  • 1篇陈小卫

传媒

  • 3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生命科学
  • 1篇生命的化学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牛肾上腺髓质8-22肽增强吗啡的抗伤害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采用甩尾反射实验研究椎管内注射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的激动剂牛肾上腺髓质8-22肽(bovineadrenal medulla 8-22,BAM8-22)对吗啡抗伤害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BAM8-22本身并不能改变伤害性热刺激引起的甩尾反射潜伏期,但与吗啡混合使用时,能明显增强吗啡的抗伤害作用.0.1,1,10 nmol BAM8-22与0.3μg吗啡混合进行椎管内注射,能剂量依赖地增强吗啡的抗伤害作用.0.1 nmol BAM8-22分别与0.2,1,5μg吗啡混合进行椎管内注射后,吗啡的抗伤害作用分别为35.1%,61.8%,72.7%,明显高于吗啡对照组的13.0%,30.7%,52.8%(P<0.01).本研究表明,BAM8-22能增强吗啡的抗伤害作用,暗示感觉神经元特异性受体(SNSR)参与调制阿片受体的抗伤害过程.
江剑平付艳张文华洪炎国
关键词:吗啡抗伤害作用
赤腹松鼠消化腺组织学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研究了赤腹松鼠消化腺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消化腺由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组成.小消化腺由单管泡状腺的舌腺,单管状腺的胃腺、小肠腺和大肠腺以及管泡状腺的十二指肠腺构成;食管内未见食管腺,大肠内可见大量杯状细胞.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腺.大唾液腺由腮腺、舌下腺和颌下腺组成,均为复管泡状腺.肝脏分为5叶,由肝小叶和门管区组成.肝小叶包括中央静脉、肝细胞索和肝血窦,门管区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和小叶间胆管.胰由外分泌部的复管泡状腺胰腺和内分泌部的胰岛构成.研究结果表明赤腹松鼠消化腺结构与其食性是相适应的.
江剑平付艳张文华林和
关键词:赤腹松鼠消化腺组织学
白介素-1β在炎性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31
2010年
促炎细胞因子在许多病理状态下,如炎症、神经系统损伤、癌症等,对疼痛和痛觉过敏的发生和维持有重要作用。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促炎细胞因子有IL-1β、IL-6、TNF-α,该文就IL-1β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外周、中枢机制作一综述。
张文华江剑平
关键词:白介素-1Β炎性痛痛觉过敏
NO在脊髓痛觉传递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神经元细胞内一种新型的神经递质,它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包括脊髓水平的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研究NO在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有利于阐明痛觉生理和发现疼痛治疗的新手段。本文将NO在慢性痛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陈扬林陈小卫张文华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成酶疼痛
阿片类物质的外周镇痛作用被引量:18
2011年
就外周阿片受体的分布和阿片类物质的外周镇痛作用及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阿片类物质的镇痛作用通过中枢和外周两种机制,研究表明:阿片类物质的外周镇痛作用是通过外周阿片受体起作用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内及其外周末梢上存在着各类阿片受体,在炎症及神经损伤的情况下,阿片受体合成增加并转运到神经末梢或者受损部位,增加传导痛觉冲动的神经纤维中的阿片受体的表达,增强阿片类物质的外周镇痛作用.
张文华江剑平
关键词:外周镇痛阿片受体阿片类物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