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乾

作品数:26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子宫
  • 10篇子宫内膜
  • 10篇内膜
  • 10篇宫内
  • 10篇宫内膜
  • 9篇细胞
  • 8篇抗原
  • 7篇HPV18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6篇免疫
  • 5篇蛋白
  • 5篇肿瘤
  • 5篇子宫内膜癌
  • 4篇毒性
  • 4篇异位症
  • 4篇子宫内膜异位
  • 4篇子宫内膜异位...
  • 4篇细胞毒
  • 4篇细胞毒性

机构

  • 16篇温州医学院附...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作者

  • 24篇张乾
  • 16篇郑飞云
  • 9篇杨孝军
  • 6篇胡燕
  • 6篇欧荣英
  • 5篇徐云升
  • 4篇李晓琳
  • 4篇余剑琴
  • 3篇薛纪森
  • 3篇颜笑健
  • 2篇薛季森
  • 2篇王海欧
  • 1篇曾林钗
  • 1篇方周溪
  • 1篇王步军
  • 1篇胡丽娜
  • 1篇朱燕英
  • 1篇李晓林
  • 1篇林亚
  • 1篇周丽萍

传媒

  • 4篇浙江医学
  • 4篇温州医学院学...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2012年浙...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08
  • 5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增强大鼠子宫切口再生修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在大鼠子宫创伤后再生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瘢痕子宫模型。取Ad-GFP标记的大鼠MSCs,于子宫切口内注射进行原位移植,2周后取瘢痕处子宫肌组织,行HE常规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α-SMA荧光标记,检测MSCs在切口局部的定向分化情况,并定量检测切口局部肌层的生物力学。结果:瘢痕子宫模型成功建立。MSCs移植后子宫切口的破裂阈值增强(P<0.05),切口局部VEGF表达上调,TGF-β1表达下调(均P<0.01),α-SMA荧光标记提示MSCs在子宫肌层局部出现平滑肌定向分化。结论:MSCs移植增强了子宫切口的再生愈合,提高了切口局部的机械张力,有望减少再次妊娠时子宫破裂的风险。
陈志文杨孝军张乾朱华胡燕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平滑肌定向分化
HPV18E7抗原HLA-A2限制性CTL表位的初步筛选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初步筛选人乳头瘤病毒18型E7抗原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Tlymphocyte,CTL)表位,为表位免疫原性鉴定提供靶肽。方法:采用超基序、多项式和量化基序方案相结合的方法,对靶抗原HPV18E7的HLA-A2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表位进行预测,并应用固相合成法合成多肽,经RP-HPLC纯化及纯度分析,用质谱进行定性鉴定。结果:分别预测出5条、1条和6条九肽表位,综合三种预测方案确定其中1条为候选合成表位,合成肽的纯度大于95%,经质谱分析合成肽的分子量测定值与理论值相符。结论:超基序、多项式和量化基序方案联合应用提高预测效率,避免了在研究HPV18E7抗原表位时盲目合成多肽;所合成的多肽为高纯度靶肽,为后继的抗原表位的免疫原性的鉴定奠定了实验基础。
张乾郑飞云徐云升欧荣英余剑琴
关键词:乳头瘤病毒表位E7抗原基序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HIF-1α、VEGF、PTEN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HIF-1α、VEGF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EMs)的表达及其调节,可以从血管形成方面进一步探究它们在EMs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取卵巢巧克力囊肿58例,及其子宫在位内膜标本25例,正常子宫内膜2...
王步军郑飞云杨孝军张乾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HIF-1
文献传递
HPV18 E77-15免疫原性的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鉴定抗原肽HPV18E77-15能否诱导HLA—A2+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产生抗原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判断其是否具有免疫原性。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分为两组,实验组:负荷抗原肽为HPV18 E77-15,对照组:负荷的抗原肽为HBVc17-28,采用抗原肽负荷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T2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重复刺激HLA—A2阳性健康供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1周1次,共3次;分别在第1轮刺激后和第3轮刺激后,采用RPE标记的抗原肽特异性五聚体和FITC标记的CD8+抗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抗原肽所诱导产生的抗原肽特异性CTL的频率。结果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实验组第1轮刺激后所选淋巴细胞群中CD8+五聚体+双阳性的抗原肽特异性CTL为(1.87±001)%,第3轮刺激后抗原肽特异性CTL增至(15.73±2.47)%;而对照组中未检出抗原肽特异性的CTL细胞增殖。结论抗原肽HPV18E77-15能够诱导产生抗原肽特异性CTL增殖,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能成为针对HPVl8感染的治疗性多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张乾徐云升朱雪洁李晓林杨孝军欧荣英郑飞云
关键词:HPV18抗原肽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穿通支原体在宫颈癌患者血液和肿瘤组织中的分离检出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穿通支原体(Mycoplasma penetrans,Mpe)分离检出与宫颈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55例宫颈浸润癌、3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24例对照的宫颈组织、血液标本接种在改良的SP-4、Uu、Mh等液体培养基进行支原体分离培养,可疑阳性菌株用PCR予以证实。MpePCR阳性患者的组织和血液标本超薄切片,电镜下观察Mpe颗粒的存在以及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55例宫颈浸润癌患者中共分离到Mpe25例,分离率为45.5%(25/55),37例宫颈CIN患者中共分离到Mpe9例,分离率为24.3%(9/37),24例对照组中有1例从血液和组织同时分离到Mpe(4.2%,1/24),各组Mpe分离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电镜下发现,Mpe阳性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血液、组织中均有典型葫芦状、三层膜结构的穿通支原体存在。结论宫颈浸润癌、宫颈CIN患者的组织、血液中Mpe分离阳性率高,提示Mpe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关联。
朱燕英周丽萍张乾胡燕方周溪
关键词:穿通支原体宫颈肿瘤
HIF-1α和PTEN蛋白在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1年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表达及其调节,从血管形成和基因调控方面进一步探究它们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取EMs异位内膜58例,EMs在位内膜25例,正常子宫内膜20例,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HIF-1α和PTEN蛋白的表达进行研究,结合病例的治疗、复发及受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IF-1α在EMs患者的异位内膜中表达高于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N在EMs患者的异位、在位内膜低于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P<0.05);HIF-1α在EMs在位和异位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正常子宫内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PTEN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增生期和分泌期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HIF-1α和PTEN 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痛经情况、囊肿大小及术后受孕与否均无相关性,但与临床分期和术后复发情况有相关性;HIF-1α和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直接参与EMs的血管生成,HIF-1α可能是血管生成的核心调控因子.PTEN蛋白能够诱导EMs细胞凋亡,抑制其生长,它在EMs中表达存在缺失或减弱.它们相互作用对EMs细胞的异位种植和存活创造了条件.
王步军郑飞云杨孝军张乾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缺氧诱导因子-1ΑPTEN蛋白
HPV18 E7抗原HLA-DRB1*0301限制性Th表位的预测与鉴定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初步鉴定人乳头瘤病毒18型E7抗原的HLA-DRB1*0301限制性辅助T淋巴细胞(T-HelperCell)表位。方法:用SYFPEITHI软件预测HPV18E7抗原HLA-DRB1*0301限制性Th表位,候选表位分别命名为P1、P2、P3,以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并运用HPLC进行纯化和质谱法(MS)鉴定。以密度梯度法分离HLA-DRB1*0301阳性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合成肽刺激PBMC,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结果:多肽P1(HPV18E780-94)在体外刺激PBMC后能够有效诱导CD4+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P1(HPV18 E780-94)可能为HPV18E7抗原HLA-DRB1*0301限制性Th细胞表位。
余剑琴郑飞云徐云升欧荣英张乾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E7抗原淋巴细胞TH表位
子宫内膜癌Ⅰ型和Ⅱ型miRNA表达谱差异的分析
目的分析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子宫内膜组织间MicroRNA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及良性患者内膜组织,采用mirVana RNA isolation kit提取总RNA,利用芯片检测miRN...
薛纪森张乾李晓琳胡燕杨孝军颜笑健郑飞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MICRORNAMIRNA芯片
文献传递
子宫内膜癌Ⅰ型和Ⅱ型miRNA表达谱差异的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分析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子宫内膜组织间MiRNA表达谱差异。方法:收集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内膜及良性患者内膜组织,采用mirVana RNA isolation kit提取总RNA,利用芯片检测miRNA表达谱差异。结果: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及良性内膜组织间均有差异表达的miRNA,其中Ⅰ型内膜癌与良性内膜组织间存在59个表达差异miRNAs,Ⅱ型内膜癌与良性内膜组织间存在13个差异表达miRNAs,Ⅰ型与Ⅱ型子宫内膜癌间存在30个差异表达miRNAs。结论:Ⅰ型和Ⅱ型子宫内膜癌间miRNA的表达差异可能与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为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薛纪森张乾李晓琳胡燕杨孝军颜笑健郑飞云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MICRORNAMIRNA芯片
^(99)Tc^m-DTPA示踪电化学治疗中脉冲电场骨骼肌剂量学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用^(99)Tc^m-DTPA 示踪探讨电化学治疗中脉冲电场致活体骨骼肌电穿孔的最适剂量学参数。方法以32只健康兔双后肢骨骼肌为研究对象,均于耳缘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DTPA,之后梯度改变脉冲电场参数,处理所有兔左侧骨骼肌,建立电化学治疗的模型,右侧自身对照不予处理。用γ显像及感兴趣区(ROI)技术,分析电击处骨骼肌局部放射性浓聚及变化。结果左侧电击局部放射性明显浓聚,程度大于其邻近及右侧对照区域,且浓聚量与脉冲各参数值呈一定的相关性。电压峰值在80~100 V 时,放射性摄取随电压升高而迅速增加;>100~180 V 时,放射性摄取随电压升高而缓慢增加;>180 V 时随电压升高放射性摄取减少;至250 V 时,放射性摄取不再减少。频率在20~100 Hz 时,放射性摄取随频率增大而迅速增加;>100~800 Hz 时,放射性摄取随频率增大而减少。电容在0.01~0.033 μF时,放射性摄取随电容增大而迅速增加;>0.033~0.33μF时,放射性摄取随电容增大而减少。结论脉冲电压峰值80~180 V、频率20~100 Hz、电容0.01~0.033 μF为兔骨骼肌电化学治疗的脉冲电场最适参数范围,均能独立影响电穿孔,这可为临床肿瘤电化学治疗等提供参考。
杨孝军郑飞云张乾李均胡丽娜
关键词:放射性核素显像DTPA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