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荣霞
- 作品数:21 被引量:36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改良CTAB法快速提取棉花DNA被引量:217
- 1998年
- 针对棉花(Gosspium)富含棉酚、多糖等其它次生干扰物质这一特点而设计的一种快速分离和纯化棉花总DNA(gDNA)的方法。该方法是对CTAB(cetyltrimethylammoniumbromide)法的改良,它在CTAB法的基础上,首先用DIECA(diethyldithiocarbamicacid)抑制酚氧化酶的活性,然后用活性炭和PVP40(polyvinylpyrrolidone)排除棉酚等其它次生干扰物质。试验证明,该方法比较简便、快速、经济、有效,得到的gDNA完全可以满足PCR等分子生物学分析。
- 宋国立崔荣霞王坤波郭立平黎绍惠王春英张香娣
- 关键词:CTAB法
- 棉花DNA主要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被引量:7
- 1999年
- 全面地介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DNA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简单序列重复、序标位、细菌人工染色体和数量性状位点等主要分析技术方法在棉花基因组DNA的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就有关发展动态作了分析和探讨。
- 王坤波崔荣霞宋国立
- 关键词:棉花DNA分子标记
- 陆地棉野生种系的利用研究被引量:5
- 1994年
- 从1980年起先后通过引进和出国考察采集,迄今我所已保存研究了包括陆地棉的7个野生种系和其他野生类型的原始材料200余份。此期间研究了各种系及类型的有关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特性、种子和纤维的有关性状;鉴定研究了可为遗传育种利用的有益特性,并通过与栽培品种杂交,将育种需要的抗病虫、耐干旱、耐盐碱和纤维高强优质等有益性状向栽培品种转育。经10余年的研究工作,取得很有价值的科研结果,选出了一批转育特性可供利用的新种质材料。
- 胡绍安崔荣霞王春英姚长兵王坤波黎绍惠
- 关键词:陆地棉
-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小孢子母细胞败育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3
- 1994年
- 对具有哈克尼西棉(Gossypiumharknessii)细胞质的显性无腺体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母细胞发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研究。不育系可以正常形成孢原细胞、造孢组织细胞以及小孢子母细胞,其药壁分化正常。但在减数分裂前期,绒毡层解体,小孢子母细胞液泡化而退化,减数分裂不能进行。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孢子母细胞败育可能与作为营养源的绒毡层提前解体有关。
- 姚长兵胡绍安王春英崔荣霞
- 关键词: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学
- 棉属野生棉与栽培棉种间杂交新种质创造研究被引量:16
- 1993年
- 棉属(Gpssypium)野生资源具有的抗病、虫,抗旱及优质纤维等遗传特性,通过种间杂交可转育到栽培棉,以丰富和改善现有栽培棉品种的遗传特性或创造新的优异种质材料供育种利用。本文报道用23个棉属的野生种与4个栽培种的品种杂交,获得不同世代的47个组合杂种,并从一部分杂种后代培育出一批抗病、虫,抗旱和纤维高强优质等遗传特性的新种质。同时研究了有关种间杂交的不亲和性、杂种F_1的遗传性状以及细胞遗传学、胚胎学等问题。
- 胡绍安崔荣霞王坤波王春英姚长兵黎绍惠
- 关键词:野生棉种间杂交新种质
- 澳洲棉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37
- 1999年
- 利用RAPD(RandomlyAmplifiedPolymorphicDNA)对斯特提棉(G.sturtianum)、南岱华棉(G.nandewarense)、鲁滨逊氏棉(G.robinsoni)、澳洲棉(G.australe)、比克氏棉(G.bicki)和奈尔逊氏棉(G.nelsoni)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澳洲棉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这6个澳洲棉种中,澳洲棉与鲁滨逊氏棉、南岱华棉与斯特提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聚类分析发现,鲁宾逊氏棉和比克氏棉是两个较为特殊的棉种。此外。
- 宋国立崔荣霞王坤波王坤波黎绍惠郭介华张金发
- 关键词:棉种RAPD分析染色体组
- 棉花gDNA体细胞染色体FISH技术被引量:31
- 1999年
- 介绍了棉花基因组DNA(genomeDNA,简为gDNA)体细胞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技术流程,并着重分析和讨论了影响试验结果的关键因素,包括染色体和探针的变性条件、染色体的蛋白酶K处理技巧等。试验中作为靶DNA的体细胞染色体采用棉属异源四倍体种海岛棉;探针和封阻均采用gDNA,材料是棉属二倍体种A染色体组(Agenome)的棉种(亚洲棉和草棉)和D染色体组(Dgenome)的棉种(瑟伯氏棉、雷蒙德氏棉、戴维逊氏棉等),分别交互使用。试验结果比较理想,获得良好的FISH片子,而且重复性好。
- 王春英王坤波王文奎王文奎李懋学崔荣霞宋国立张香娣崔荣霞
- 关键词:棉花基因组DNA荧光原位杂交
- 棉属不同染色体组种间杂交胚胎学研究被引量:4
- 1995年
- 本文主要报道以棉属[(Cossypium)(AD)]染色体组四倍体栽培种陆地棉(G.hirsutum)为母本,B、C、D、E、G染色体组的二倍体野生棉代表种长须棉(G.barbasaanum)、澳洲棉(G.australe)、雷蒙地棉(G.raimondii)、索马里棉(G.somalensee)和比克氏棉(G.bickii)做父本,配成5个杂交组合,并以陆地棉自交作对照,比较研究棉属不同染色体组种间杂交的胚胎发育过程。二倍体不同染色体组野生棉的花粉在陆地棉柱头上可以顺利萌发,其花粉管在花柱中生长较正常,但花粉管生长速度明显慢于陆地棉自交。野生棉花粉管到达陆地棉胚囊并释放精子完成双受精的频率很低,除陆地棉×D组雷蒙地棉受精率为33.3%以外,其它几个杂交组合的受精率均低于10%。杂种形成的胚乳游离核数量比陆地棉自交的少,而且比自交对照提早3~4天形成胚乳细胞。杂种胚乳组织形成后迅速解体。杂种原胚发育较正常,但杂种胚大多停滞在球形胚和近心形胚期;分化后的杂种胚呈现各种形态的畸形胚。杂交胚珠的珠心组织解体明显迟于自交胚珠,其解体时间和胚乳组织解体基本上一致。珠心组织的迟迟解体和胚乳组织异常发育导致杂种胚的败育。
- 姚长兵胡绍安王春英崔荣霞
- 关键词:棉属染色体组型种间杂交胚胎学
- 棉花新材料中G5主要特点被引量:3
- 2000年
- 王坤波崔荣霞王春英黎绍惠宋国立张香娣胡绍安
- 关键词:棉花生物学特性
- 国家棉花种质圃工作进展被引量:8
- 2002年
- 国家棉花种质圃是国家32个农作物种质资源种质圃之一,位于海南岛三亚市,依托于中国农科院棉花所。自1982年建立以来,在多年生资源的研究方面取得较好的成就,并形成一些工作特色。常年宿生保存棉花材料500份左右,涵盖棉属36个种(亚种)。在获得种间杂种、育种材料创新、工具材料与诱变材料的收集与保存等方面,表现了突出的工作优势。
- 王坤波宋国立黎绍惠王春英张香娣刘方于绍杰崔荣霞胡绍安
- 关键词:种间杂种育种材料诱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