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广州管圆线虫Asp-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各虫期转录水平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构建广州管圆线虫天冬氨酰蛋白酶(Asp-1)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研究该基因在各虫期的转录水平。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ET-30a(+)-Asp-1,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Ni-IDA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通过以β-肌动蛋白为内参、以各期虫cDNA为模板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该基因在各虫期的表达水平。结果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3000,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结果一致。qRT-PCR显示该基因在三期幼虫中表达丰度最高,四/五期幼虫、成虫雄虫、雌虫依次降低。结论 Asp-1基因的表达丰度在三期幼虫中最高的实验数据与三期幼虫感染性最强的事实相符,提示天冬氨酰蛋白酶有可能是幼虫入侵宿主的关键酶,为后续广州管圆线虫虫体侵入宿主的机制以及宿主保护机制研究打下基础。
- 王琳杨潇曲振宇刘静刘茜何蔼陈婧李卓雅詹希美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原核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 急性高眼压裸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观察
- :建立视神经损伤裸小鼠动物模型,对损伤后视网膜组织进行形态学分析。 方法:在4%水合氯醛麻醉下,利用微量注射器玻璃体腔注射10ul生理盐水,通过造成急性高眼压环境,然后进 行视网膜的HE染色,观察视神经在不同时间点...
- 刘茜陈系古廖秀珍黎韡黄冰李永平林少春黄健发徐晓平孙雪荣陈梦飞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玻璃体腔注射
- 玻璃体腔注射对裸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观察单纯的玻璃体腔注射对裸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为建立简单的制作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全身麻醉配合眼部局部麻醉情况下,利用微量注射器往裸小鼠玻璃体腔内迅速注入10μL生理盐水,然后在不同的时间点取注射眼进行固定、切片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特别是视神经节细胞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层次清晰,各层排列整齐而致密,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呈单层排列,大小不一,染色质分布均匀。实验组于注射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减少的情况不明显,十层结构仍相对清晰。但于第7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出现细胞明显缺失的现象,第14天为最严重,第30天和第60天与第14天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玻璃体腔注射过量的生理盐水能够损伤视网膜组织,造成神经节细胞减少,有可能成为一种简单的制作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
- 刘茜黎韦华黄冰李永平林少春黄健发徐晓平孙雪荣陈梦飞陈系古廖秀珍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裸小鼠玻璃体腔注射
-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分化的探讨
- 本研究包含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大鼠视网膜前体细胞体外培养生长情况的观察
目的:分离培养新生两天的SD乳大鼠视网膜组织,观察其生长情况和分化潜能,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分化探讨奠定基础。
方法...
- 刘茜
- 关键词:视神经损伤视网膜神经节视功能障碍神经营养因子
- 文献传递
- 广州管圆线虫V期幼虫cDNA表达文库中优势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和克隆
- 2013年
- 目的筛选与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血清具有较强免疫反应性的优势诊断抗原。方法用感染广州管圆线虫21d的小鼠感染血清做免疫探针筛选广州管圆线虫V期幼虫cDNA表达文库,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进行插入片段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再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引物扩增该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ET-30a(+)载体中。结果共获得6个阳性克隆,经D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表明,发现其中2个与广州管圆线虫髓鞘转录因子1(MYT1)高度同源,1个与广州管圆线虫胶原蛋白家族基因(alpha-collagen)高度同源,且均为全长cDNA。克隆出广州管圆线虫MYT1全长cDNA序列,构建的新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证明含有与目的片段长度相符合的目的片段。结论用感染小鼠血清作为探针初步筛选到2个广州管圆线虫基因,并成功构建MYT1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0a(+)-MYT1。
- 陈婧杨潇刘茜詹希美何蔼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CDNA文库
- 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及IgG亚类的动态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机体免疫的动态变化。方法分别采集感染前、感染后第1、3、7、18d的小鼠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以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亚类水平。结果广州管圆线虫感染的小鼠血清中IL-2的水平较感染前呈逐渐下降趋势,IL-4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先下降后呈升高趋势。抗体IgG1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明显升高,IgG2a的水平与感染前小鼠相比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小鼠Th1型免疫应答较弱,Th2型免疫应答增强。表明小鼠感染广州管圆线虫后机体细胞免疫较弱,体液免疫较强。
- 刘静詹希美杨潇曲振宇王琳刘茜李卓雅吴忠道何蔼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G亚类
- 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向淋巴细胞分化的可能性(英文)被引量:1
- 2010年
- 背景:研究发现真皮组织中存在间充质干细胞,存在自体移植的可能性。如能在一定条件下将皮肤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淋巴细胞,则可解决许多免疫系统损伤疾病。目的:探讨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经体外诱导向淋巴细胞转分化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至第14代,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的表达。诱导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的条件培养基由人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和新鲜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液以7:3比例组成。倒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1~8d细胞表面淋巴细胞标志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3,6,9d人皮肤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标记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稳定表达自身特异性标志CD73,Vimentin等,不表达造血系统特异性标志CD34,CD45等,且低表达HLA-I,完全不表达HLA-DR。诱导3d后,细胞体积明显增大,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诱导前,细胞内和细胞间存在许多折光性强的囊胞样颗粒。除CD45淋巴细胞标志的表达无明显变化外,诱导后1~4d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CD3,CD19,CD16,CD4,CD8的表达率均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呈线性升高趋势,诱导后5~8d处于平台期。诱导后3,6,9d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自身标记CD73,CD34,Vimentin,HLA-DR的表达无变化,HLA-I的表达率随诱导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提示在体外人皮肤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被诱导向淋巴细胞转分化,具有参与免疫系统损伤修复的潜能。
- 官立萍余杰黄冰罗挺黄健发刘茜林丽萍张敏李凯婧陈系古
- 关键词:淋巴细胞转分化干细胞
- 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调查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人工消化法消化从广州市东、西、南、北、中各区收集的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华圆田螺和同型巴蜗牛,对消化后的螺类材料中的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褐云玛瑙螺阳性率为13.27%(30/226),平均感染度为794条/只;同型巴蜗牛阳性率为2.86%(2/70),平均感染度为115条/只。161只福寿螺和189只中华圆田螺无阳性检出。结论广州市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中,褐云玛瑙螺占主导地位。不同区域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差异较大。褐云玛瑙螺的感染度与其重量相关。
- 黄坤梁焯华杨潇詹希美张东京刘茜陈婧李卓雅
-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