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娟
- 作品数:6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英德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清远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2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静脉营养中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情况。方法根据早期应用氨基酸剂量的不同,将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生后24 h内入院,出生体重1000-2000 g的86例早产儿随机分成低剂量组(n=29,每日1.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5 g/kg),中剂量组(n=28,每日2.0 g/kg,每天增加1.0 g/kg,最大达每日3.7 g/kg),高剂量组(n=29,每日3.0 g/kg,每天增加0.5-1.0 g/kg,最大达每日4.0 g/kg),同时进行常规的其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结果早产儿最大体重下降程度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降低,恢复出生体重天数、肠道营养达100 kcal/(kg · d)天数、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减少,头围增长则随氨基酸输注量增加而增加(均P〈0.05)。高剂量组早产儿血尿素氮(BUN)水平在生后7 d时高于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P〈0.05);肌酐、pH值、碳酸氢盐、胆红素及转氨酶水平在生后7 d,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在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产儿在生后24 h内静脉应用高剂量氨基酸可以改善早产儿生后近期营养状况,但有一过性BUN升高。
- 刘志娟柳国胜陈咏鸽张慧丽巫雪芬
- 关键词:氨基酸静脉营养早产儿
-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2017年4月-2018年9月收治接受静脉营养治疗早产儿4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0例。对照组未使用初乳滴注,干预组使用初乳滴注。记录两组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比对照组少,且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喂养中断5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1例;干预组未出现喂养并发症。干预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增长时间、应用全肠外营养(TPN)时间、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能防治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减少喂养中断,能更好建立全肠内营养。
- 巫雪芬李晓玲陈咏鸽刘志娟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 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期静脉营养中对早产儿重要血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产儿早期静脉营养中的应用,探讨不同剂量氨基酸在早期静脉营养中对早产儿重要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的出生后24h内入院,出生体重1000~2000g的早产儿86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早期静脉应用不同剂量氨基酸,低剂量组(EL)1g/kg·d),每天增加1.0g/kg,最大达3.5g/(kg·d);中剂量组(EM)2g/(kg·d),每天增加1g/kg,最大达3.7g/(kg·d),高剂量组(EH)3g/(kg·d),最大达4g/(kg·d),同时进行常规的其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结果三组早产儿一般情况相似,重要血生化指标的比较,三组BUN在生后第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一过性BUN升高明显多见;肌酐、pH值、碳酸氢盐、胆红素及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在生后24h内静脉应用氨基酸,3g/(kg·d),峰值达4g/(kg·d)有一过性BUN升高,这种升高在可耐受范围内。
- 刘志娟陈咏鸽张慧丽巫雪芬
- 关键词:早产儿
-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方法 42例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早产儿给予母乳胃肠内营养,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初乳口腔滴注,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及喂养中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情况[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全肠内营养时间、全肠外营养(TPN)时间、住院时间、院外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9.05%低于对照组的71.43%,喂养不耐受症状消失时间(1.75±0.48)d短于对照组的(5.25±1.03)d,喂养中断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23.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发生NEC 1例(4.76%),干预组中无NEC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全肠内营养时间、TPN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院外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可减少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喂养中断发生率,能更好地建立全肠内营养,并且能使此类早产儿在住院期间和出院后持续获得母乳喂养。
- 巫雪芬李晓玲陈咏鸽刘志娟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确诊为NRDS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7例患者除给予NCPAP等常规治疗措施外,另外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100 mg/kg气管内给药,对照组15例只给予NCPAP及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氧合指标表现、血气分析、应用NCPAP时间、参数、病情转归。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儿呼吸窘迫及皮肤发绀症状、血气分析等临床氧合指标均明显改善,应用NCPAP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7例治愈16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15例临床氧合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变,治愈10例,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与NCPAP联合应用能快速、安全、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降低NCPAP使用时间,降低病死率。
- 刘志娟陈咏鸽张慧丽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7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确诊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3例除给予吸氧、吸痰、控制感染、保暖、预防出血、有机械通气指征给予人工辅助通气等常规治疗措施外,另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PS)按100 mg/kg气管内给药,对照组14例只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治疗后两组患儿临床氧合指标表现,血气分析和呼吸机参数变化,病情转归。结果用药后观察组患儿呼吸窘迫及皮肤紫绀症状,血气分析等临床氧和指标均明显改善,呼吸机参数较用药前下降,呼吸机使用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均存活,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临床氧合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变,存活11例,死亡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NRDS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降低呼吸机使用参数及使用时间,降低死亡率。
- 刘志娟巫雪芬陈咏鸽成亚
-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