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君

作品数:157 被引量:561H指数:12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9篇期刊文章
  • 56篇会议论文
  • 7篇科技成果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77篇心肌
  • 65篇梗死
  • 63篇心肌梗死
  • 50篇动脉
  • 48篇急性心肌梗死
  • 47篇介入
  • 42篇冠状
  • 41篇冠状动脉
  • 39篇介入治疗
  • 29篇心室
  • 22篇血管
  • 21篇室壁
  • 21篇室壁瘤
  • 20篇缺损
  • 20篇间隔缺损
  • 19篇心功能
  • 19篇心脏
  • 19篇室间隔
  • 19篇室间隔缺损
  • 16篇心力衰竭

机构

  • 99篇河北医科大学...
  • 60篇河北医科大学...
  • 16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石家庄市妇产...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 1篇峰峰矿务局总...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作者

  • 157篇刘君
  • 97篇傅向华
  • 81篇谷新顺
  • 75篇李世强
  • 69篇吴伟力
  • 45篇马宁
  • 44篇王震
  • 42篇高磊
  • 41篇姜云发
  • 37篇李亮
  • 32篇蔚永运
  • 31篇谭慧莲
  • 30篇薛玲
  • 29篇苗青
  • 28篇张密林
  • 27篇郑庆厚
  • 23篇刘凌
  • 19篇范卫泽
  • 12篇刘晓堃
  • 12篇胡少东

传媒

  • 1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1篇中华医学会心...
  • 9篇临床荟萃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7篇中国老年学杂...
  • 7篇中国循环杂志
  • 5篇中国介入心脏...
  • 5篇第四届五洲国...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医学会心...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核医学杂...
  • 2篇第七次全国心...
  • 2篇中华医学会心...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THE 22...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6篇2006
  • 9篇2005
  • 21篇2004
  • 9篇2003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对比剂肾病被引量:1
2018年
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继肾灌注减少42%和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18%后医院获得性急性肾损伤的第三大原因[1]。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的广泛开展,CIN已成为PCI术后最常见的手术并发症之一。大多数CIN的患者将在PCI术后一周左右肾功能恢复正常。
申新新刘凌高磊刘君
关键词:对比剂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心得安对肝硬化患者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及Tei指数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应用彩色多谱勒超声测定、计算肝硬化患者使用心得安治疗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和Tei指数的变化,并与正常人作对照,旨在研究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Tei指数等指标变化及其与肝功能child-pugh分...
刘君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血流动力学TEI指数心得安
文献传递
经导管冠脉超选法微球注入建立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研究(摘要)
建立大动物稳定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是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界一直致力于探讨的难题。本研究旨在应用更接近于人类心血管生物学特性的五指山小型猪作为模型动物,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内微球分次灌注方法造成广泛心肌缺血坏...
傅向华刘晓堃刘君谷新顺吴伟力李世强蔚永运
关键词: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文献传递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8
2003年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傅向华马宁刘君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姜云发屈长强李亮郝国桢刘晓堃王占启田英平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氯沙坦和开搏通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L VSS)的影响。  方法 :10 0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0例、开搏通组 40例、氯沙坦组 40例 ,于 AMI后 1周、4周、2 8周进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和心室相位分析 ,获得相位分布 /直方图和 L VSS参数。  结果 :AMI后 2 8周时 ,氯沙坦组和开搏通组与其 AMI后 1周比较梗塞区延迟相位均有明显改善 ,直方图曲线负偏态消失。 AMI后 2 8周时开搏通组 L VSS定量参数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较 AMI后 1周时降低 2 5 .43%、35 .86 %和 2 1.41% (P均 <0 .0 5 ) ,氯沙坦组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降低 33.0 4% (P<0 .0 5 )、5 1.47% (P<0 .0 1)和 2 7.5 8% (P<0 .0 1) ,而常规治疗组 1周、4周、2 8周时各参数无明显变化。AMI后 2 8周时氯沙坦组和开搏通组较常规治疗组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减少2 9.90 %和 2 5 .91% (P均 <0 .0 1)、5 0 .77% (P<0 .0 1)和 44 .33% (P<0 .0 5 )、2 3.43%和 2 5 .2 7% (P均 <0 .0 5 )。而且氯沙坦组与开搏通组间相位分布和上述各参数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血管紧张素
刘君傅向华杨新毅魏玲格李亮马宁吴伟力李世强张斌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氯沙坦开搏通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阻抑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方法,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易化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发病10h内的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3例,随机分为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另选择同期入院且一般临床资料匹配,但仅行溶栓治疗的70例患者为溶栓组。3组患者分别于AMI后1周、28周行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及反常容积指数(PVI),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①直接PCI组在PCI前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明显低于溶栓组和易化PCI组(8.45%:31.43%,χ2=11.69;8.45%:30.56%,χ2=11.09;均P<0.01)。易化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3级率高于直接PCI组(98.61%:88.73%,χ2=4.35,P<0.05)。②AMI后28周随访时,易化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PER)较溶栓组增高(t=2.21、2.29,均P<0.05),同时左室峰射血率时间(TPER)、PVI降低(t=2.41、2.37,均P<0.05);易化PCI组LVEF、PER较直接PCI组增高(t=2.08和2.13,均P<0.05),同时TPER、PVI降低(t=2.10、2.49,均P<0.05)。③随访28周,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MACE发生率均低于溶栓组(8.33%:54.29%,χ2=35.05;8.45%:54.29%,χ2=34.49;均P<0.01);3组间主要脏器大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入径易化PCI治疗可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AMI早期阻抑AMI急性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其效应优于直接PCI和单纯溶栓治疗。
刘君傅向华薛玲吴伟力李世强谷新顺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功能心室重构
经导管法冠脉内微球灌注建立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内微球分次灌注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探索建立稳定存活的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CIHF)动物模型。方法选择15头8~11个月龄的中国五指山小型猪,体重20~30kg,采用4FJudkins导管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超选LAD,于LAD内行塑料微球悬液分次注入(1ml/次,约含1·0×105个微球),间隔10min重复注射,直到LAD前向血流减慢,TIMI血流≤2级,LVEDP升高至15mmHg^18mmHg时停止,同时监测心电图、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K-MB、cTnI)变化。应用心脏超声分别于制模前、制模后10、20、30、40、50、60d分别测量LVEF。并于制模前和术后2个月应用Swans-Ganz漂浮导管测量mRAP、mRVP,平均右房压(mRAP)、平均右室压(mRV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及CO,并行左室造影测量左室舒张末压(LVEDP)的变化,比较CIHF动物模型成功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认定和评价模型成功率、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并行心脏剖检测定梗死心肌面积和病理检查。结果制模2个月后共有11头小型猪成活,其中10头达到CIHF动物模型标准(LVEDP>18mmHg和CO下降30%以上),模型成功率为66·7%(10/15),微球注射次数(3·2±0·9)次,总量(3·2±0·9)×105个。制模2个月时与制模前相比,LVEF下降38·5%,LVEDP升高197·8%,CO下降46·8%,(P<0·01)。与模型制作前相比,模型成功后血流动力学检查显示:mRAP、mRVP、mPAP和PCWP均明显升高(P均<0·01)。病理检查显示心肌坏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25·4%~34·9%。光镜显示左心室前壁及心尖部心内膜下心肌血管内散在的半透明微球阻塞,伴灶性凝固性坏死,并呈现缺血性坏死心肌和慢性纤维胶原增生的病理特征。结论超选冠状动脉LAD内微球分次灌注方法制作的小型猪CIHF模型具有闭胸、高成功率、稳定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较药物、冠状动脉结扎和起搏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更接近�
傅向华刘晓坤谷新顺范卫泽郝国贞刘君姜云发胡少东蔚永运张晶马宁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导管法
冠脉内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无再流的逆转作用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逆转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NR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52例;男204例,女48例。发生NRP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山莨菪碱联合替罗非班组(联合用药组),观察冠脉内有创压、心率、PCWP、LVEDP、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内有创压、心率、LVEDP及PCWP无明显影响,而联合用药组冠脉内有创压、平均冠脉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LVEDP及PCWP降低但较替罗非班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明显改善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明显(均P<0.001)。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均无死亡、再次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可显著逆转AMI后NRP,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范卫泽傅向华姜云发谷新顺吴伟力李世强刘君郝国桢薛玲李亮
关键词:替罗非班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
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灌注及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通过99m Tc-MIBI心肌灌注显像( SPECT)结合超声心动图的方法,对比评价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和溶栓后早期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心肌灌注及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72例,根据患者先前是否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将患者分为溶栓后早期PCI组( E-PCI,56例)和直接PCI组( P-PCI,116例)。两组患者于AMI后1周、28周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WI),于AMI后1周时行静息及硝酸甘油介入99m Tc-MIBI SPECT,以极坐标靶心图定量法测定缺血范围记分(ES)和缺血程度记分(SS)。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①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P-PCI组在PCI前冠状动脉造影(CAG)所示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明显低于E-PCI组(8.62% vs 30.36%,χ2=11.16,P<0.01)。 E-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3级率高于P-PCI组(98.21% vs 88.76%,χ2=4.38;P<0.05)。③AMI后1周,硝酸甘油介入后99m Tc-MIBI SPECT示,E-PCI组ES、SS均较P-PCI组降低[(0.31±0.07) vs (0.52±0.10),(118±26) vs (153±23),P均<0.05]。④AMI后28周时E-PCI组与P-PCI组比较LVMWI明显降低[(105±46) vs (128±33), P<0.05]。⑤随访28周E-PCI组和P-PCI组间主要脏器大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入径溶栓后早期PCI治疗可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早期增加心肌灌注,阻抑AMI急性左室重构过程,其效应优于直接PCI治疗。
刘君高磊傅向华薛玲郑庆厚王震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功能心室重构心肌灌注血管成形术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
<正>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前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的变化,结合超声心动图,了解CGRP的浓度变化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09月至2012年09月在我院行介入治疗成功的9...
刘凌刘君高磊谭慧莲郑庆厚王震张密林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文献传递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