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力
- 作品数:94 被引量:315H指数:9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导管冠脉超选法微球注入建立小型猪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研究(摘要)
- 建立大动物稳定的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模型是心血管病理生理学界一直致力于探讨的难题。本研究旨在应用更接近于人类心血管生物学特性的五指山小型猪作为模型动物,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内微球分次灌注方法造成广泛心肌缺血坏...
- 傅向华刘晓堃刘君谷新顺吴伟力李世强蔚永运
- 关键词:慢性缺血性心力衰竭动物模型
- 文献传递
-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被引量:58
- 2003年
- 目的 对经桡动脉与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TRA pPCI与TFA p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临床可行性、安全性及其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2 0 0 0年 9月至 2 0 0 2年 8月期间 ,2 0 8例 [男性 159例 ,女性 49例 ,平均年龄 (58 9± 11 9)岁 ]发病在 12h内的AMI患者 ,随机分为TRA pPCI组 10 6例 ,TFA pPCI组 10 2例。比较两种入径 pPCI各操作时程和疗效及术后出血、血栓 /栓塞和血管并发症 ;观察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并评价药物预防和解痉效果。并随访比较TRA pPCI组术后 1个月双侧桡动脉内径和血流速度及桡动脉血管并发症。结果 TRA pPCI组和TFA pPCI组各 2例患者因入径血管困难而交叉调组。TR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6支 ,其中完全闭塞病变 2 8支。TFA pPCI组PCI处理病变血管 10 2支 ,完全闭塞 3 4支。两组患者在桡 /股动脉穿刺时间、指引导管置入时间、病人到达医院至球囊开始扩张时间、总pPCI时程无明显差异 [(18 3± 3 3 )s比 (16 9± 4 2 )s ;(6 0± 1 6)min比 (5 8± 0 9)min ;(45 3± 19 6)min比 (42 8± 2 2 7)min ;(49 2± 2 4 1)min比 (46 5± 2 6 4)min ,P均 >0 0 5]。两组一次入径血管穿刺成功率、梗死相关动脉 (IRA)开通率和PCI成功率亦相似 (93 4%比 96 1% ;10 0 %比
- 傅向华马宁刘君吴伟力谷新顺李世强姜云发屈长强李亮郝国桢刘晓堃王占启田英平
-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血管成形术
- 氯沙坦和开搏通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影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对比血管紧张素 受体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L VSS)的影响。 方法 :10 0例 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2 0例、开搏通组 40例、氯沙坦组 40例 ,于 AMI后 1周、4周、2 8周进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和心室相位分析 ,获得相位分布 /直方图和 L VSS参数。 结果 :AMI后 2 8周时 ,氯沙坦组和开搏通组与其 AMI后 1周比较梗塞区延迟相位均有明显改善 ,直方图曲线负偏态消失。 AMI后 2 8周时开搏通组 L VSS定量参数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较 AMI后 1周时降低 2 5 .43%、35 .86 %和 2 1.41% (P均 <0 .0 5 ) ,氯沙坦组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降低 33.0 4% (P<0 .0 5 )、5 1.47% (P<0 .0 1)和 2 7.5 8% (P<0 .0 1) ,而常规治疗组 1周、4周、2 8周时各参数无明显变化。AMI后 2 8周时氯沙坦组和开搏通组较常规治疗组左心室相角程、左心室半高宽和左心室峰相位标准差分别减少2 9.90 %和 2 5 .91% (P均 <0 .0 1)、5 0 .77% (P<0 .0 1)和 44 .33% (P<0 .0 5 )、2 3.43%和 2 5 .2 7% (P均 <0 .0 5 )。而且氯沙坦组与开搏通组间相位分布和上述各参数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血管紧张素
- 刘君傅向华杨新毅魏玲格李亮马宁吴伟力李世强张斌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氯沙坦开搏通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 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01年
- 吴伟力马宁傅向华
- 关键词:药物疗法胺碘酮心功能电生理
- 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阻抑作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通过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方法,对比评价溶栓、经桡动脉入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易化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室重构的阻抑作用。方法:选择发病10h内的首次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43例,随机分为直接PCI组71例和易化PCI组72例,另选择同期入院且一般临床资料匹配,但仅行溶栓治疗的70例患者为溶栓组。3组患者分别于AMI后1周、28周行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及反常容积指数(PVI),随访28周内主要恶性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①直接PCI组在PCI前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明显低于溶栓组和易化PCI组(8.45%:31.43%,χ2=11.69;8.45%:30.56%,χ2=11.09;均P<0.01)。易化PCI组术后IRA血流TIMI-3级率高于直接PCI组(98.61%:88.73%,χ2=4.35,P<0.05)。②AMI后28周随访时,易化PCI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PER)较溶栓组增高(t=2.21、2.29,均P<0.05),同时左室峰射血率时间(TPER)、PVI降低(t=2.41、2.37,均P<0.05);易化PCI组LVEF、PER较直接PCI组增高(t=2.08和2.13,均P<0.05),同时TPER、PVI降低(t=2.10、2.49,均P<0.05)。③随访28周,易化PCI组和直接PCI组MACE发生率均低于溶栓组(8.33%:54.29%,χ2=35.05;8.45%:54.29%,χ2=34.49;均P<0.01);3组间主要脏器大出血和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入径易化PCI治疗可早期充分、持久地开通IRA,能在AMI早期阻抑AMI急性左室重构过程,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其效应优于直接PCI和单纯溶栓治疗。
- 刘君傅向华薛玲吴伟力李世强谷新顺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室功能心室重构
- 冠脉内联合应用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无再流的逆转作用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对逆转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无再流现象(NRP)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于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52例;男204例,女48例。发生NRP47例,其中男38例,女9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山莨菪碱联合替罗非班组(联合用药组),观察冠脉内有创压、心率、PCWP、LVEDP、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的变化以及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冠脉内应用替罗非班对冠脉内有创压、心率、LVEDP及PCWP无明显影响,而联合用药组冠脉内有创压、平均冠脉压、心率明显升高(P<0.05)。LVEDP及PCWP降低但较替罗非班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明显改善TIMI血流及TIMI血流记帧数,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明显(均P<0.001)。两组住院期间及术后一个月均无死亡、再次心梗、再次血运重建、心绞痛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脉内联合应用盐酸山莨菪碱和替罗非班可显著逆转AMI后NRP,不增加恶性心律失常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范卫泽傅向华姜云发谷新顺吴伟力李世强刘君郝国桢薛玲李亮
- 关键词:替罗非班山莨菪碱急性心肌梗死无再流
- 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 <正>目的:探讨选择性经皮尺动脉入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TRU)的可行性。方法:40例(男性3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9.3±9.1岁)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困难的不稳定性心肌缺血的PCI患...
- 傅向华马宁刘君吴伟力苗青王燕李世强谷新顺郭靖涛姜云发李亮郝国桢张斌
- 文献传递
- 双心房-右心室间隔上部三腔起搏对阵发性心房颤动伴心功能不全的长期治疗作用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通过前瞻性对比研究,比较双心房-右心室间隔上部三腔起搏(BiA-RVUSP)与右心房-右心室间隔上部双腔起搏(RA-RVUSP)对药物难治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将26例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BiA-RVUSP组(A组)11例和RA-RVUSP组(B组)15例,另取同期基本情况相同的患者28例设常规药物治疗组(C组)。随访1年,全面比较起搏器A、B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各起搏治疗组(A、B组)与药物治疗组间房颤事件的发生情况,心功能变化情况和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体表心电图P波时程A组治疗1年后较治疗前有显著缩短,而B组则有明显延长(P均<0.05)。超声心动图示A组起搏治疗1年后较治疗前左心房内径减少12.9%(P<0.05),舒张早期二尖瓣流速(E峰)和心房收缩期二尖瓣流速(A峰)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均<0.05);A组较B组治疗1年后左心房内径明显减小,A峰峰值明显升高(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A组和B组治疗1年后均较C组显著改善(P均<0.05)。A组治疗后的第1年内阵发性房颤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39.8%,较B组治疗前减少28.2%,有显著差异(P均<0.05);c组治疗后第1年房颤发作明显恶化,5/28例的患者转为永久性房颤。
- 李世强傅向华吴伟力马宁刘君赵映苗青
-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心功能不全三腔起搏左心房内径心电图P波永久性房颤
- 冠心病心室收缩同步性与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心室收缩同步性(VSS)与心室收缩功能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心室相位分析,左心室收缩功能(LVSF)的定量测定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静息状态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较正常组存在VSS降低峰相位标准差(PSD)(16±8)°vs(9±4)°;心室相角程(PS)(65±24)°vs(36±9)°;FWHM(33±17)°vs(13±5)°,均P<0.01),而冠心病心绞痛(AP)的VSS早于LVSF受损,并且随着心肌缺血和坏死程度加重,VSS损伤越明显;AMI组PSD、PS、FWHM与LVEF有密切相关(r=-0.54,-0.66,均P<0.01)。VSS降低对LVSF有负性影响。结论VSS是反映冠心病心室收缩功能的重要指标。VSS变化在冠心病的诊断和评价上有重要临床意义。
- 李亮傅向华杨新毅魏玲格吴伟力刘君苗青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室收缩同步性
-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室壁瘤患者心室重构和心功能关系的对比研究
- 2003年
- 目的 观察和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AMI)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发病后 12 h以内入院的首次前壁 AMI患者行 PCI、尿激酶静脉溶栓、AMI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 2周行超声心动图 ( UCG)筛查有无室壁瘤形成。入选有室壁瘤者并于 2周、12周、2 4周行 UCG检查。结果 共入选患者 76例 ,其中PCI组 2 8例 ( A组 ) ,溶栓组 2 6例 ( B组 ) ,对照组 2 2例 ( C组 )。结果显示 :( 1)治疗后 2周 ,A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 LVEDVI)、左心室质量指数 ( L VMI)、局部室壁运动指数 ( RWMI)低于 C组 ( P均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 ( LVEF)高于 C组 [( 4 8.3 3± 4.5 6) % vs( 3 5 .3 3± 4.2 8) % ,P<0 .0 5 ] ;B组 L VESVI、LVEDVI、LVMI、RWMI低于 C组 ( P均 <0 .0 5 ) ,L VEF高于 C组 ( P<0 .0 5 ) ;A组 LVESVI、L VEDVI低于 B组 ( P均 <0 .0 5 ) ,L VEF高于 B组 ( P<0 .0 5 )。( 2 )治疗后 12周 ,A组 LVESVI、L VEDVI低于 B组 ( P均 <0 .0 5 ) ;A、B组 LVESVI、L VEDVI、L VMI、RWMI均低于 C组 ( P均<0 .0 5 ) ,L VEF均高于 C组 ( P均 <0 .0 5 )。 ( 3 )治疗后 2 4周 A组 L VESVI仍低于 B组 3 6.
- 彭风芹傅向华马宁吴伟力刘君谷新顺李世强李亮苗青姜云发
- 关键词:室壁瘤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溶栓治疗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