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雷钧
- 作品数:57 被引量:17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麻醉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疗效的影响及分析
- 目的研究全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种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疗效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2004年~2008年138例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对全麻和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法...
- 俞雷钧张春宋红浦陆建伟刘宏
- 关键词: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椎间盘突出症内固定术后
- 文献传递
- 自拟活血补肾方对骨折延迟愈合的疗效及机制
-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补肾方队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疗效并对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方法:选择66例四肢骨骨折延迟愈合的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在常规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服自拟活血补肾方,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
- 俞雷钧刘宏陆建伟辛龙徐卫星
- 关键词:活血补肾骨折延迟愈合
- 中医手法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51例临床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以及治疗组(51例),于治疗组患者,先行中医手法复位,再行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对于对照组患者则直接采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椎间盘退变程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9.053);两组患者治疗后Cobb’s角、椎体前缘及后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椎间盘退变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联合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肯定,可促进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椎间盘恢复,疗效优于单用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
- 俞雷钧刘宏陆建伟颜瑞健江彬锋
- 关键词:脊柱骨折手法复位内固定
-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一些问题探讨被引量:1
- 2003年
- 随着现代交通、建筑行业的发展,车祸、高处坠落而引起的骨折,尤其是下肢骨干骨折越来越多,对其治疗,带锁髓内钉的应用已广为普及,它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弹性固定、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目前已成为下肢骨干骨折手术治疗的首选疗法。本科自2000年1月~2002年7月用带锁髓内钉治疗骨干骨折17例。疗效是满意的,但在临床具体操作中,尚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 俞雷钧黄宏前潘兵
-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内固定下肢骨干骨折适应证
-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附83例)
-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2004年3月~2008年11月间收治的116例腰痛患者进行椎间盘造影检查,常规造影L,L,LS三个间隙,加L2个,共350个椎间盘。造影剂选用欧乃派克。确诊椎间盘源性腰痛后全...
- 俞雷钧张春宋红浦陆建伟刘宏
- 关键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盘源性腰痛
- 文献传递
- 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中手法整复的应用
-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采取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中,同时运用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应用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患者25例,10例患者单纯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
- 江彬锋俞雷钧陆建伟刘宏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手法整复
- 手法整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单纯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比较研究
- 目的: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患者提供一种费用较低、止痛效果好且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的治疗方法.
方法:在...
- 刘建俞雷钧宋红浦陆建伟刘宏张春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椎体成形术后凸成形术手法整复疗效评价
- “腰痛三号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2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腰痛三号方"联合经皮椎间孔镜(PTE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7月在本院收治的46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3例;对照组予以单纯PTED手术治疗,术后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同期进行的PTED治疗基础上,予口服"腰痛三号方",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于术前、术后1、6个月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lilty index,ODI)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以及腰背部功能的改善情况,末次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6个月随访时"腰痛三号方"联合PTED治疗后的VAS、ODI评分平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9%和95.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腰痛三号方"联合PTED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在缓解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辛龙俞雷钧徐卫星王健宋红浦刘建钟甫华刘宏杨洋
- 关键词:椎间盘源性腰痛
- 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对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分泌量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对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制备不同含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成骨细胞的VEGF蛋白分泌量,并采用噻唑蓝(MTT)法考察其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ELISA法结果表明,培养7 d后,1%,3%,5%,8%,10%含锶量的掺锶聚磷酸钙作用的成骨细胞VEGF分泌量均高于聚磷酸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61,11.454,11.256,15.149,9.778,P<0.05),其中,8%含锶量掺锶聚磷酸钙作用的成骨细胞VEGF分泌量最高。MTT法结果表明,培养3,5,7,9 d后,8%掺锶聚磷酸钙、聚磷酸钙浸提液作用的成骨细胞的吸光度(A)值高于阴性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60,5.029,5.229,4.808,2.584,2.954,2.657,2.798,P<0.05);培养5,7,9 d后,8%掺锶聚磷酸钙浸提液作用的成骨细胞的A值高于聚磷酸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83,2.930,1.934,P<0.05)。结论掺锶聚磷酸钙作为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能促进成骨细胞分泌VEGF,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俞雷钧
- 关键词:掺锶聚磷酸钙骨修复材料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刘氏三号方”治疗脊柱退变性腰痛32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我院刘宏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脊柱退变性腰痛临床、科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临床中总结出骨科经验方“刘氏三号方”,具有补益肝肾、祛风逐痹之功效。笔者自2012年1月~2014年7月采用“刘氏三号方”治疗脊柱退变性腰痛患者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辛龙俞雷钧徐卫星宋红浦钟甫华刘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