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昊鹏
- 作品数:5 被引量:41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腺癌免疫细胞浸润与生存预后分析
- 2020年
- 探讨免疫细胞浸润模式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Cibersort软件计算不同免疫细胞的比例。K-M生存分析用于计算各种免疫细胞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来自TCGA数据库转录数据182例,其中胰腺癌170例,正常胰腺组织12例。Cibersort 软件校正数据后获得22种免疫细胞的数据。其中胰腺癌128例,正常胰腺组织4例,生存分析结果为未活化的肥大细胞组成比例高者预后差。结论胰腺癌有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可以用作胰腺癌预后的预测因子。
- 秦伟高昊鹏魏建明刘鹏李宝柱
- 关键词:胰腺癌预后
- 51例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5l例患者中,38例胰岛素瘤患者均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13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中,无特异性临床症状5例,感上腹胀痛不适8例。术前超声检查、多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内镜(EUS)的阳性率分别为43.1%、69.8%、62.5%和64.7%,与术中超声(IOUS)检查(96.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胰瘘6例,均经外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结论IOUS定位诊断的准确性高于术前超声、CT、MRI和EUS。治疗胰岛细胞瘤的有效方法是手术治疗。
- 高昊鹏章志翔张振松王炜
- 关键词:腺瘤胰岛细胞超声检查外科手术
- 白细胞介素-35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5(IL-35)基因修饰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可行性,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评价其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s)增殖的能力。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BMSCs经过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IL-35表达质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35含量,评价IL-35.MSCs分泌IL-35的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方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评价IL-35-MSCs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和静脉注射后诱导Tregs增殖的能力。结果利用全骨髓贴壁法可成功获得小鼠BMSCs,IL-35表达质粒转染后能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IL,35。接受静脉注射IL-35-MSCs组小鼠外周CIM+CD25+Tregs的比例为(5.24±0.61)%,明显高于注射转染对照质粒的MSCs组的(4.21±0.64)%和单纯MSCs组的(4.32±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35-MSCs静脉注射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在单向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中CIM+T淋巴细胞和CIM+CD25+Tregs比例分别为(1d.47±3.86)%、(4.35±0.57)%,而注射转染对照质粒的MSCs组分别为(20.894-2.32)%、(3.29±0.78)%,单纯MSCs组分别为(18.81±2.8d)%、(3.43±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后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5基因修饰的MSCs能促进CD4+CD25+Tregs增殖,其作用明显强于转染对照质粒和未转染的MSCs。IL-35和BMSCs发挥协同作用,放大各自的免疫调节和免疫抑制功能。
- 姜雪明赵娜高昊鹏郭昊何向辉章志翔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耐受调节性T细胞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选择腹腔镜手术时机的探讨被引量:3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设置观察组62例为实施手术距发病时间≤72 h的患者,对照组67例为实施手术距发病时间>72 h的患者。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C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腹腔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中成功行LC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均优于对照组中完成LC的患者(P<0.05)。结论: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炎症急性期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LC可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法,炎症后期LC手术难度明显增加,手术成功率下降。
- 高昊鹏章志翔
- 关键词: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机
- 白介素-35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 2020年
- 目的探讨白介素(IL)-35修饰间充质干细胞(MSC)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构建稳定表达IL-35的MSC(IL-35-MSC)。建立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同系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MSC处理组及IL-35-MSC实验组(每组各12只)。各组随机选取6只小鼠术后第5天处死,HE染色观察移植心脏病理变化,ELISA检测外周血IL-35浓度,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剩余6只用于记录移植物存活期。结果成功构建小鼠心脏移植模型,同系对照组移植物术后28 d均存活;相较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存活(6.50±0.55)d及MSC处理组存活(12.00±0.89)d,IL-35-MSC实验组移植物存活期(18.50±1.64)d明显延长(n=6,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较于其他组,IL-35-MSC实验组移植术后第5 d脾脏Th17比例和Th1/Th2比值降低,CD4+Foxp3+Treg细胞比例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6,P<0.01)。结论 IL-35-MSC能够有效减轻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以IL-35-MSC为基础的细胞免疫疗法有望成为诱导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新途径。
- 郭昊李宝柱赵娜高昊鹏
- 关键词:心脏移植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