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炜
-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50例外科治疗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诊断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50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上消化道造影、十二指肠镜、CT检查确诊率分别是86%、85%和67%。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8例,术后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0%和32%。十二指肠乳头局部切除术4例,分别于术后8~10个月复发死亡。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的6例,术后最长存活19个月。姑息性手术或无法手术者12例,均于术后1~7个月死亡。结论十二指肠镜检查对十二指肠恶性肿瘤确诊率高;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 王炜王鹏志
- 关键词:原发性十二指肠恶性肿瘤上消化道造影姑息性手术确诊率节段性手术者
- 青藤碱在小鼠心脏移植中的抗排斥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青藤碱在小鼠心脏移植中的抗排斥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在小鼠心脏移植模型中,观察异系移植组、CsA治疗组、青藤碱治疗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术后7 d移植物排斥反应病理分级以及IL-2mRNA表达水平。结果:青藤碱治疗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17.67±0.82)d,与异系对照组(11.00±2.10)d相比明显延长(P<0.01);病理结果显示,排斥反应减轻,呈轻-中度变化;移植心脏中IL-2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1)。结论:青藤碱在小鼠心脏移植中具有抗排斥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IL-2等促排斥细胞因子表达。
- 王炜刘彤朱理玮王鹏志
- 关键词:青藤碱排斥小鼠
- 抗膀胱癌J82及丝裂霉素C单链抗体基因的研究
- 2001年
- 目的 研制单链抗体 ,以减少鼠源抗体的异源性 ,为寻找合理的导向治疗方案提供工具。方法 将经抗原刺激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 ,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方法克隆其抗体可变区基因 ,并用重叠延伸拼接法 (SOE)构建相应的单链可变区抗体片段 (ScFv)基因。结果 获得杂交瘤细胞株D10及 1C8,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所分泌的抗体可分别与人膀胱癌细胞及丝裂霉素C特异性结合。获得两种抗体的可变区基因( 32 0bp及 34 0bp片段 )及ScFv基因 ( 75 0bp片段 )。 结论 应用PCR SOE方法可快速便捷地获得目的抗体的ScFv基因 ,为进一步研制双特异性ScFv提供了实验基础。
- 朱理玮梁晓宇王炜何强何向辉邱宇杰王鹏志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基因丝裂霉素类
- 51例胰岛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胰岛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5l例患者中,38例胰岛素瘤患者均具有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13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中,无特异性临床症状5例,感上腹胀痛不适8例。术前超声检查、多排螺旋CT、磁共振成像(MRI)、超声内镜(EUS)的阳性率分别为43.1%、69.8%、62.5%和64.7%,与术中超声(IOUS)检查(96.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胰瘘6例,均经外引流、抗感染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结论IOUS定位诊断的准确性高于术前超声、CT、MRI和EUS。治疗胰岛细胞瘤的有效方法是手术治疗。
- 高昊鹏章志翔张振松王炜
- 关键词:腺瘤胰岛细胞超声检查外科手术
- 肝外胆管癌87例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肝外胆管癌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87例肝外胆管癌患者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肝门胆管癌58例,胆总管下端癌29例,患者均以黄疸为主要表现;56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肝门胆管癌33例(56.9%,33/58),胆总管下端癌23例(79.3%,23/29),其余患者行姑息性减黄治疗或未予治疗。肝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5.1%、27.0%;AJCC分期和淋巴转移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AJCC分期、淋巴转移、肝脏侵犯是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胆总管下端癌患者术后1、2、3年存活率分别为91.6%、54.2%、37.5%;影响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AJCC分期(均P<0.05)。肝门胆管癌与胆总管下端癌患者间,全部患者的总生存期、根治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期与无瘤生存期及非根治术治疗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对于不同位置的肝外胆管癌,根治性切除均是有效治疗方式,AJCC分期系统可有效评估预后。
- 王煜王炜章志翔
- 白细胞介素35在器官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8年
-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近年发现并命名的IL-12家族细胞因子,它可由调节性T(Treg)细胞和调节性B(Breg)细胞特异性产生,是Treg和Breg细胞介导的负向免疫调节作用所必需的细胞因子。研究表明IL-35在器官移植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对IL-35的临床研发药物及细胞药物治疗可为抗移植排斥反应甚至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提供新的靶点和研究方向。
- 王炜
-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B细胞免疫抑制药物
- 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CsA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探讨雷公藤联合小剂量CsA对小肠移植(SBT)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小鼠SBT术后不同时相移植小肠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脾组织中白细胞介素-4(IL-4)的基因转录水平的检测,对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进行评估。结果:雷公藤多甙(TⅡ)联合小剂量CsA抑制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小剂量CsA,与全量CsA疗效相同。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小剂量CsA可抑制小鼠SBT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
- 王军王鹏志王炜朱理玮
- 关键词:小肠移植排斥反应雷公藤多甙CSA
- RNA干扰阻断B7/CD28共刺激通路在小鼠心脏移植中的抗排斥作用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RNA干扰(RNAi)技术阻断B7/CD28共刺激通路对小鼠异体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经体外转录合成针对CD80 mRNA和CD86 mRNA序列特异性小片段干扰RNA(siRNA),转染供者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DC转染CD80siRNA、CD86siRNA前后CD80 mRNA和CD86 mRNA的表达水平以及细胞表面CD80及CD86的表达情况。在小鼠异位心脏移植前7d.经静脉给受者输注经siRNA干扰后的DC(干扰DC组),同时设立同种异体对照组、环孢素A(CsA)治疗组(术后皮下注射CsA 5 mg/d)、同系移植对照组和未干扰DC组(移植前输注未转染DC),观察各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进行病理分级,并测定移植物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及IL-10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siRNA转染DC后,其CD80 mRNA及CD86 mRNA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CD80、CD86的阳性率分别由84%和67%下降至35%和30%。与同种异体对照组和未干扰DC组比较,干扰DC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1),组织排斥反应病理分级显著降低(P <0.01),移植心脏组织中IL-2 mRNA和IFN-γ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IL-10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利用RNAi敲减供者骨髓来源的DC表面B7分子的表达,以阻断B7/CD28共刺激通路,具有抑制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诱导T淋巴细胞无能并使T辅助细胞分化向T_H2型方向偏移。
- 王炜刘彤朱理玮王鹏志
- 关键词:RNA干扰心脏移植免疫抑制法
- RNAi缄默小鼠树突状细胞CD80、CD86表达诱导T细胞无能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RNAi对DC表面抗原CD80、CD86表达的缄默作用及siRNA干扰后树突状细胞(DC)诱导T淋巴细胞无能的机制。方法:体外转录合成针对CD80、CD86mRNA序列特异性siRNA;半定量RT-PCR、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DC中CD80、CD86mRNA表达水平以及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表达情况;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siRNA干扰对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以半定量RT-PCR测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体系中IL-2、IFNγ、IL-10mRNA表达水平。结果:siRNA转染DC后,CD80、CD86mRNA表达水平明显减低,细胞表面抗原CD80、CD86阳性率由84%、67%下降至35%、30%;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siRNA干扰后DC对T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明显下降(P<0.01),且反应体系中IL-2、IFNγ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IL-10mRNA表达水平增高。结论:RNAi可高效、特异地抑制CD80、CD86表达。经RNAi敲减后DC激活异系淋巴细胞的能力降低,合成、分泌IL-2能力下降,并诱使Th细胞分化方向发生免疫偏离,诱导T细胞无能。
- 靳怀安刘彤王炜
- 关键词:RNAI树突状细胞小鼠
- 胃切除术后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治体会被引量:3
- 2000年
- 李卫东付强王炜张如兰
- 关键词:胃切除术上消化道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