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秀娟
-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为心灵“解封”,让胃肠“畅通”
- 2022年
- 前段日子,由于“新冠”疫情的缘故,很多人不得不居家生活。居家期间,不少人因生活节奏改变,无所适从,常常有焦虑、空虚之感,甚至出现了食欲下降、便秘等问题。那么,应如何预防胃肠不适呢?出现了症状又该如何应对呢?被“情绪”影响的胃肠道其实,由于情绪、生活作息改变而引起胃肠不适的情况是极为常见的。
- 颜秀娟陈胜良
- 关键词:居家生活胃肠道无所适从食欲下降
- 舒肝解郁胶囊用于消化心身疾病常见问题的专家共识
- 2024年
- 以肠脑互动异常为核心发病机制的消化心身疾病日益成为消化专科临床实践的艰难挑战。"心身同治"整体医学思维是提升消化心身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祖国医学"疏肝解郁、健脾安神"的治则就是此理念的典范。舒肝解郁胶囊由贯叶金丝桃和刺五加组合而成,是"疏肝解郁"的代表性植物药组方制剂。西医教育背景的消化专科医师在应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消化心身疾病时遇到不少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中华消化心身联盟召集全国中西医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专家,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的循证依据和临床经验,针对舒肝解郁胶囊用于消化心身疾病临床实践中的困惑,形成共识或临床建议。
- 中华消化心身联盟陈胜良唐旭东侯晓华李博颜秀娟
- 关键词:心理生理性障碍消化系统疾病舒肝解郁胶囊中草药中医学
- 脊髓背根神经节内BK_(Ca)参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持续存在的消化道黏膜低度炎症是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而内脏高敏感是PI-IBS症状产生的核心机制。脊髓传入神经通路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所致感觉易化是内脏伤害性感受异常的最关键动因,但其机制未明。综合新近研究提示,慢性炎症状态下,脊髓传入神经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细胞膜处的大电导Ca^(2+)激活K^(+)通道(BK_(Ca))可通过改变神经元兴奋性而参与胃肠内脏感觉的调控,在PI-IBS内脏高敏感反应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 颜秀娟陈胜良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脊髓背根神经节
- 肠黏膜肥大细胞参与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1年
-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IBS)是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常见临床类型。内脏高敏感是PI-IBS的核心机制之一,其形成可能是源于胃肠道传入神经通路的敏感化和抑制性调控内脏痛反应的神经通路功能减退。肠黏膜肥大细胞可通过其脱颗粒产物如5-羟色胺(5-HT)等参与调节内脏高敏感,目前相关制剂已用于IBS的治疗,但疗效尚不确定。因此,深入了解肠黏膜肥大细胞功能改变在PI-IBS内脏高敏感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将为阐明PI-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颜秀娟陈胜良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肥大细胞
- 十二指肠炎症与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症状重叠是功能性胃肠病(FGIDs)常见的临床现象,其治疗主要基于促动力和改善内脏敏感性,但疗效有限。近期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十二指肠普遍存在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低度炎症,伴随上皮完整性受损、通透性增高、细胞焦亡增加等改变,尤其是在FD重叠胃食管反流病(GERD)和(或)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患者中。FGIDs的病因包括感染、应激、食物抗原、饮食节律紊乱等,可通过激活十二指肠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轴,增加黏膜通透性,参与肠‑脑互动,导致FGIDs症状及其重叠。本文就十二指肠炎症与FGIDs症状重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黄智炜颜秀娟陈胜良
-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32
- 2012年
-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目前中国使用最广泛的抗轻中度焦虑抑郁的药物。目的:系统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辅助治疗中国FD的疗效。方法:通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检索有关比较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组)与常规药物(对照组)治疗FD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Jadad量表行质量评分,应用RevMan 5.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983例FD患者。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RR=1.40,95%CI:1.33~1.47,P<0.05)。亚组分析显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多潘立酮、西沙必利和莫沙必利的疗效均优于相应对照组(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常规药物可明显提高FD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 冯晨晨颜秀娟陈胜良
-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功能性消化不良META分析
- 巨噬细胞介导应激经由十二指肠炎症引发消化不良症状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背景:临床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应激是消化不良症状的重要致病因素。十二指肠炎症是消化不良症状产生的关键机制之一,而巨噬细胞是参与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目的:确定合并精神心理应激因素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十二指肠炎症状态;通过避水应激(WAS)动物模型研究确认巨噬细胞是否参与介导了应激相关十二指肠炎症的发生。方法:观察并比较合并精神心理因素的FD患者和无症状健康体检者的十二指肠炎症特征。观察WAS小鼠模型(每日应激1 h,持续10 d)十二指肠炎症的动态变化,以及预先以氯膦酸二钠脂质体清除巨噬细胞对十二指肠炎症的影响。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细胞计数评估炎症严重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巨噬细胞浸润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者相比,合并精神心理因素的FD患者十二指肠炎症更为严重[免疫细胞计数:(138.91±7.13)/HPF对(81.44±23.60)/HPF,P<0.0001],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17A表达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TGF-β表达降低(P均<0.05)。WAS小鼠模型的十二指肠炎症于应激第5天达到峰值,之后逐渐缓解;巨噬细胞浸润情况与炎症变化趋势一致。预先清除巨噬细胞的WAS小鼠模型,十二指肠炎症较单纯WAS小鼠显著减轻[免疫细胞计数:(75.10±4.08)/HPF对(202.43±5.18)/HPF,P<0.001],促炎细胞因子IL-1β、TNF-α、IL-8表达降低,抗炎细胞因子IL-10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应激相关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是通过触发十二指肠炎症所引起,在应激引发十二指肠炎症的机制中,巨噬细胞可能发挥关键作用。
- 李青邱宏毅王博颜秀娟程莉王倩倩陈胜良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巨噬细胞
- 舒必利治疗胃内胆汁反流伴消化不良症状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背景:胃内胆汁反流可能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的原因之一.有研究显示小剂量舒必利能减少胃食管反流事件并改善反流症状.目的:评价小剂量舒必利对胃内胆汁反流伴消化不良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3年l~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就诊,以消化不良症状为主诉,内镜检查提示存在胃内胆汁反流的患者,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质子泵抑制剂(PPI)+舒必利100 mg/d和单用PPI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Leeds消化不良问卷(LDQ)、胆汁反流指数(BRI)和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和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3例女性患者因泌乳而停药,共125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4周后,两组LDQ、BR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者的LDQ、BRI、HAMA、HAMD评分改善幅度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舒必利与PPI联合可有效改善胃内胆汁反流伴消化不良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胆汁反流严重程度以及部分患者合并的精神心理障碍,但个别女性可能出现促乳素升高.
- 王二嫚颜秀娟冯晨晨刘青陈鑫李文婷陈胜良
- 关键词:胆汁反流焦虑抑郁舒必利
- 常规剂量胃肠动力药物对口-结肠转运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胃肠传输障碍是发生胃肠道症状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缺乏常用胃肠动力药物改善胃肠传输功能疗效的对比研究。目的:研究常规剂量胃肠动力药物对健康志愿者口-结肠转运时间(OCTT)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拉丁方设计的自身对照研究方案,以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检测7名健康志愿者的OCTT。口服乳果糖前30 min分别给予多潘立酮10 mg、莫沙必利5 mg、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 mg(服用乳果糖前15 min给予)、伊托必利50 mg、匹维溴铵50 mg和曲美布汀100 mg,并比较不同药物的OCTT。结果:7名健康志愿者的基线平均OCTT为(112.0±3.2)min,多潘立酮、莫沙必利、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伊托必利、匹维溴铵和曲美布汀的OCTT分别为(96.0±2.4)min、(72.2±2.6)min、(71.4±2.0)min、(105.0±2.6)min、(87.0±3.2)min、(135.0±4.1)min,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的OCTT显著低于其他胃肠动力药物(P<0.05)。结论:常规剂量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OCTT的促进作用优于其他胃肠动力药物。
- 张丽妍王勇峰董晓颜秀娟冯晨晨刘宗亮陈胜良
- 关键词:胃肠活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
- 昼夜节律紊乱对肠道微生态和粪便代谢组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昼夜节律紊乱对肠道微生态和粪便代谢物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12只健康C57BL/6J小鼠(雄性,6~8周龄,18~25 g)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采用转换饲养环境光照节律的方法模拟昼夜节律变化,建立昼夜节律紊乱小鼠模型。4个月后,收集小鼠粪便和空肠内容物,采用16S rRNA测序法分析小鼠空肠和结肠内菌群的变化,采用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粪便样品中代谢组学的变化。结果与昼夜节律正常组(Con组,n=6)比较,昼夜节律紊乱组(JL组,n=5)小鼠结肠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均降低,其中Bacteroidota门细菌丰度显著降低,Firmicutes门和Actinobacteria门细菌丰度均增高。粪便代谢组学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JL组小鼠粪便中氨基酸水平显著降低(14.11%比30.04%,P<0.01);两组小鼠粪便中碳水化合物和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昼夜节律改变能够引起小鼠肠道微生态及粪便代谢物的变化。
- 李青王博邱弘毅颜秀娟程莉王倩倩陈胜良
- 关键词:昼夜节律肠道微生态代谢物脑-肠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