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
- 作品数:24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胰岛分离和纯化方法的比较及改进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对大鼠胰岛进行分离和纯化。方法胶原酶V内消化法分离胰岛,在通过Histopaque分离液1119、1083、1077配合使用HBSS缓冲液对胰岛进行纯化。结果该方法能够得到充足的胰岛,每只大鼠能够获取(758±55)个胰岛,纯度大于95%,并且与Ficoll法相比操作更加简单。结论胶原酶V内消化联合Histopaque法分离和纯化大鼠胰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 陶明原春辉鲍杨修典荣
- 关键词:大鼠胰岛纯化
- 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治疗肝肿瘤16例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住院的16例肝肿瘤患者,因肝脏肿瘤行腹腔镜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断肝方式为超声刀+LigaSure联合分离法,结合腔镜下切割缝合器。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PLC)7例,肝血管瘤6例,结肠癌肝转移2例,胰腺无功能神经内分泌癌肝转移1例。平均手术耗时310(260~450)min,术中出血量约550(220~1550)ml。3例术后发生胆漏,经充分引流2~3周治愈。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7(5~14)d。对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随访15(12~52)个月,肿瘤复发4例,其中2例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结论腹腔镜下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其不但适用于良性肿瘤,也适用于恶性肿瘤,能达到根治要求。
- 原春辉修典荣贾易木熊经伟陶明张同琳
- 关键词:腹腔镜检查肝切除术肝肿瘤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33例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特征、生物学行为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5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33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26例;年龄13~66岁,平均34.3岁。结果肿瘤位于胰头10例,胰颈部5例,胰体尾部18例。8例行单纯胰腺肿瘤切除,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肠吻合,1例行胰腺肿物切除加胰胃吻合,11例行胰腺体尾切除,4例行胰腺体尾切除加脾切除(其中1例因合并肝转移加行肝中叶切除);其中16例为经腹腔镜手术。3例证实有胰腺和血管浸润,其中1例合并肝转移。免疫组化显示α1抗胰蛋白酶、α1抗胰凝乳蛋白酶、β-连环蛋白、CD56、CD10和波形蛋白均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3例,突触素阳性6例,嗜铬粒素A阳性4例,孕激素受体阳性28例,雌激素受体阳性3例,S-100阳性6例。33例均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发生在年轻女性,肿瘤可位于胰腺任何部位,免疫组化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比较重要的价值,选择适当患者行胰腺远端切除或肿瘤切除安全、可行。
- 原春辉修典荣石雪迎马朝来李智飞陶明贾易木熊京伟张同琳
-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腹腔镜
- 胰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38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胰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相关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8例原发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WHO(2010)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标准进行形态评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特点、病理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结果 38例中18例为女性,20例为男性;平均年龄49.9±14.9岁.其中功能型肿瘤17例,表现为相应的激素分泌症状;无功能型21例,多无临床症状或表现为急性胰腺炎.肿瘤最大直径0.5~17 cm,平均3.6±3.1 cm.肿瘤主要由小圆形细胞构成,细胞排列成团巢状、缎带状、腺样、实性;间质为丰富的薄壁血管,大多数情况下间质促纤维反应明显.免疫组化示CgA和Syn多呈弥漫(+),广谱CK和E-cadherin(+),vimentin、CD10和β-catenin(核)等标记则多为(-).组织学分级:19例为G1,10例为G2,9例G3(NEC).随访时间4~71个月;死亡5例,其中G3(NEC)4例,G21例.结论 胰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较为少见,应和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及腺泡细胞癌等其他少见胰腺原发性肿瘤相鉴别.较高级别的神经内分泌肿瘤预后相对较差.准确详尽的病理评估对指导治疗和提示预后有重要意义.
- 汪锋朱翔李怡婧陈小曼陶明石雪迎
- 关键词: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学分级生物学行为
- 影响胰头癌根治术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肿瘤出芽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肿瘤出芽在胰头癌根治术后评价预后中的作用。方法肿瘤出芽定义为肿瘤浸润前沿的单个或一簇个数<5的肿瘤细胞,200倍显微镜视野下(0.785 mm2)计数肿瘤出芽的个数。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67例因胰头癌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对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7例胰头癌患者中肿瘤出芽个数0~59个/0.785 mm2,中位数19个/0.785 mm2。采用接受者运行曲线(ROC)定义肿瘤出芽个数≥17为肿瘤出芽高密度组,<17为肿瘤出芽低密度组。本研究肿瘤出芽高密度组39例(58.2%),低密度组28例(41.8%)。肿瘤出芽高密度组年龄小(P=0.007),T分期高(P=0.007),N分期高(P=0.002),AJCC分期高(P=0.004),神经浸润发生率高(P=0.004),组织学分级高(P=0.001),术后早期复发多(P=0.001),2年生存率低(P=0.000)。(2)存活26例,死亡41例。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3~59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P=0.009)、N分期(P=0.003)、AJCC分期(P=0.006)、组织学分级(P=0.034)和肿瘤出芽(P=0.000)与胰头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出芽高密度是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3.093,95%CI 1.314~7.283,P=0.010)。结论肿瘤出芽高密度是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 张铃福陶明郭丽梅修典荣
- 关键词:胰腺癌肿瘤出芽肿瘤复发预后
- 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缘癌细胞残留(R1)的研究和对临床实践的启示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切缘癌细胞残留(R1)的发生率及其对临床实践的启示。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3月我科同一个手术组对28例胰头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标准化组,n=28),标本除常规取胰腺颈部断端、胆总管断端、胃体空肠断端外,还常规标记和切取肠系膜上静脉沟切缘、钩突切缘与胰头后表面切缘,切缘表面有肿瘤细胞残留为R1。回顾分析我科同一个手术组2009年2月~2010年11月38例胰头癌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非标准化组,n=38),比较2组R1发生率。结果标准化组R1发生率53.6%(15/28)显著高于非标准化组13.2%(5/38,χ2=12.467,P=0.000)。标准化组肠系膜上静脉沟切缘(9/15,60.0%)和钩突切缘(8/15,53.3%)是最常受累及的切缘,33.3%(5/15)的患者同时累及2个切缘。结论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标本进行标准化取材能够显著提高R1的发生率,提供准确的病理信息。术中应该尽可能根治性切除钩突部,必要时联合切除肠系膜上静脉,以降低R1的发生率。
- 彭颖修典荣马朝来蒋斌李磊原春辉王行雁陶明张志鹏
- 关键词: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切缘
- 微创手术治疗胰腺腺泡细胞癌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胰腺腺泡细胞癌(PAC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至2022年9月确诊的6例PACC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评估病变是否具备手术条件,包括肝脏转移病灶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对6例患者行腹腔镜或者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切除术,根据术中原发病灶情况以及与周围血管和组织关系决定是否保留脾脏,对于周围器官组织侵犯病例行同期切除。收集并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术前一般情况、术前诊断和肿瘤分期、采用的微创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病理结果、肿瘤分期和随访等,探讨微创手术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中男4例、女2例,年龄25~69岁。5例患者术前有腹痛和腹胀,5例患者肿瘤位于胰腺体尾部,1例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通过术前影像学(增强CT和MRI)测量肿瘤直径2.8~10.0 cm,有2例患者术前肿瘤标记物升高,6例患者均通过腹腔镜和机器人平台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临床相关性术后胰瘘和出血等并发症。有2例合并同时性或异时性肝转移,2例术后病理提示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和癌结节转移,有4例肿瘤侵犯了周围脏器(胃、脾脏或十二指肠),3例提示有脉管癌栓。6例患者随访时间12~165个月,其中1例患者由于术后肝脏转移和残余胰腺再发肿瘤经历3次手术,效果满意,截至末次随访6例患者均存活。结论PACC肿瘤容易侵犯周围脏器,肿瘤直径较大,通过微创手术可以完成PACC的根治性手术,经过微创手术能够取得满意的肿瘤学预后,并且部分复发和转移后的PACC仍可进行手术治疗。
- 陶明原春辉马朝来蒋斌李磊王行雁修典荣
- 关键词:胰腺腺泡细胞癌腹腔镜
-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危险因素和诊治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综合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2年3月366例连续术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2例,女性72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4.5岁。记录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发胆漏患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行球囊成形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0~129个月,平均58.5个月,36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42例(11.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第2次热缺血时间(门静脉血流复通到肝动脉血流复通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胆道吻合口直径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相关(Wald=9.474~17.208,P〈0.05)。12例胆漏患者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2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道造影球囊成形术治愈,其中6例放置了胆道支架;8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6例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1例接受二次肝移植后痊愈,1例恢复不良。结论第2次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吻合口大小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
- 原春辉修典荣蒋斌李智飞李磊陶明宋世兵张同琳
- 关键词:肝移植手术后并发症胆道吻合口微创性
- 参与减重与代谢外科多学科诊疗在住院医师培养中的探索
- 2024年
- 目的探讨在开展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过程中,住院医师参与减重与代谢外科MDT对其培养的促进作用。方法从受访者背景、患者获益、医生获益和受访住院医师对MDT的认可度4个方面设计问卷,对2023年2月至10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入胃肠外科轮转并参与管理减重与代谢手术患者的48名住院医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参与MDT频次将住院医师分为两组(<5次组和≥5次组),5名上级医师对其评价,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间评分进行比较。结果48名住院医师均完成问卷调查,受访住院医师只有16名(33.33%)接触过减重与代谢外科相关知识,大部分受访者认为通过参加MDT能够提高专业能力(42名,87.50%)和专业英语水平(30名,62.50%)。参与MDT≥5次组22名,参与MDT<5次组26名,在内科知识[(7.42±1.09)分vs.(5.16±1.28)分]、麻醉和重症医学知识[(7.11±0.85)分vs.(4.93±0.99)分]、围手术期管理[(7.08±0.67)分vs.(4.97±1.21)分]、腹腔镜操作能力[(6.43±0.83)分vs.(4.99±0.65)分]和普外专业知识方面[(6.46±0.86)分vs.(5.87±0.51)分],参与MDT≥5次组明显优于<5次组(均P<0.05)。结论参加减重与代谢外科MDT能够帮助住院医师快速熟悉并掌握相关知识,对提高减重与代谢外科人员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 陶明魏娜李竟麟李智飞
- 关键词:住院医师
- 内置骨架式冻存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骨架式冻存管,其包括:管盖;与管盖通过螺纹连接的管身;设置在管盖或管身上的用于存放多块相互分离的样本的骨架。其中,所述骨架设置在所述管盖上,其包括:设置于所述管盖内壁且向所述管身底部延伸的支撑杆;...
- 陶明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