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南伟

作品数:58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篇心肌
  • 16篇衰竭
  • 13篇心力衰竭
  • 12篇血压
  • 12篇高血压
  • 9篇心室
  • 9篇血管
  • 7篇心肌梗塞
  • 7篇细胞
  • 7篇内皮
  • 7篇梗塞
  • 6篇血管紧张
  • 6篇血管紧张素
  • 6篇左心
  • 6篇左心室
  • 6篇紧张素
  • 6篇肥厚
  • 6篇充血性
  • 5篇心肌病
  • 5篇肌病

机构

  • 23篇同济大学附属...
  • 17篇上海铁道医学...
  • 10篇上海铁道大学
  • 8篇上海铁道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乌鲁木齐铁路...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铁路局
  • 1篇汉阳铁路中心...

作者

  • 58篇邓南伟
  • 17篇罗明
  • 13篇戚秀卿
  • 11篇邓兵
  • 8篇邹颂海
  • 6篇宋浩明
  • 6篇王宏保
  • 5篇方美菊
  • 5篇邓兵
  • 5篇罗明
  • 4篇徐文渊
  • 4篇徐文渊
  • 4篇蒋金法
  • 3篇吕立夏
  • 3篇王永志
  • 3篇邓兵
  • 3篇沈玉芹
  • 3篇施琦
  • 3篇黄大信
  • 3篇马文林

传媒

  • 10篇同济大学学报...
  • 7篇临床心血管病...
  • 4篇上海医学
  • 3篇铁道医学
  • 3篇上海铁道大学...
  • 2篇上海医药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中国新药与临...
  • 2篇中国危重病急...
  • 2篇上海铁道医学...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检察风云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南京铁道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7篇2003
  • 5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3篇1998
  • 8篇1997
  • 3篇1996
  • 6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梗死中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00年
张敏邓南伟
关键词:心肌梗死细胞凋亡
美托洛尔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2003年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疾病.CHF时患者的各种神经激素系统均呈明显激活,其中最显著的就是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从而引起CHF的进展.
张佳邓南伟
关键词:美托洛尔慢性心力衰竭
扩张性心肌病与心绞痛患者心肌营养素-1与脑尿钠肽的变化被引量:9
2002年
目的 :比较扩张性心肌病 (DCM)与稳定型 (SA)、不稳定型心绞痛 (U A)患者外周血心肌营养素 - 1与脑尿钠肽的水平。方法 :选择 DCM和 SA,UA患者各 30例 ,并选择 30例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 ,检测心肌营养素 - 1(CT-1)和脑尿钠肽 (BNP)。结果 :3组患者 CT- 1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 (P<0 .0 1) ,且 DCM,U A组较 SA组也明显升高 (P<0 .0 5 ) ;DCM与 UA组的 BNP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0 .0 1) ,而 SA组无显著差异 (P>0 .0 5 )。DCM组与UA组的 CT- 1和 BNP水平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CT- 1在 DCM与 U A的病程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CT- 1可能与 BNP相关。
宋浩明罗明邓南伟
关键词:心肌病心绞痛心肌营养素-1脑尿钠肽
超声心动图对高血压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研究被引量:12
1995年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了无心功能不全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右室结构和功能,并将其分为左室肥厚(LVH)组和非左室肥厚(NLVH)组.结果两组病人右室收缩功能和室腔大小均正常.NLVH组与正常组比较通过三尖瓣的E峰较低,A峰较高,E/A比值较小,快速充盈分数(RFF)、1/3充盈分数(1/3FF)和每搏量校正的最大充盈率(PFR)降低,下降时间延长;LVH组A峰、E/A比值、PFR进一步损害,右室壁厚度较正常组和NLVH组明显增加.表明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右室舒张功能已受损害,但收缩功能正常,左室肥厚的同时存在右室肥厚.
陈大年徐文渊方美菊邓南伟
关键词:高血压右室功能超声心动图
心绞痛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及6-酮-前列环素F_(1α)的变化被引量:1
1996年
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2)反映VEC的功能变化,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UA患者外周血中CEC、ET明显升高(P<0.001),PGI2明显下降(P<0.01),当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时,其变化更加显著。VEC损伤以及它所分泌的内皮源性收缩舒张因子失平衡,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和心衰的病理过程。
夏芝芸邹颂海邓南伟
关键词:心绞痛心力衰竭内皮细胞内皮素前列环素
平衡透析法检测血清游离地高辛浓度的意义被引量:1
1994年
地高辛口服进入机体后,有20%~30%与血浆蛋白结合,而非结合的游离部分才具有生理活性.本研究在地高辛检测放免法的基础上,应用平衡透析法对71例服用维持量地高辛(0.25mg/d)的患者进行游离地高辛(FD)浓度的检测.结果显示:在治疗范围总地高辛浓度0.64~2.56mmol/L内,FD浓度占75%±12%;治疗范围有效FD浓度为1.36±0.68mmol/L,当FD浓度>2.04mmol/L时应结合临床考虑是否中毒.
罗明邓南伟邹颂海
关键词:地高辛平衡透析法血清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关系研究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分析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的关系。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对87例高血压病人检查,分析高血压病人左心室肥厚与室性过早搏动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者定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LownⅢ级以上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者(P<0.05和P<0.01),室性早搏的严重程度与左室厚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781,P<0.01)。结论:高血压病人室性过早搏动的发生不仅与左室肥厚有关,且其程度与左室厚度有关。
罗明邓兵邓南伟
关键词: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室性过早搏动
sFas及sFas-L等细胞因子与扩张性心肌病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通过对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sFas及sFas L等细胞因子检测 ,以期了解DCM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 心功能Ⅲ -Ⅳ级DCM患者 2 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 2 4例、OMI患者 2 9例及 2 4例年龄、性别匹配正常对照者。运用ELISA法测sFas及sFas L ,放射免疫法测IL 6、NO、ET、TNF。结果 不同病因所致心衰中 ,在相同的心功能分级条件下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sFas、sFas L明显高于其它病因所致者。结论 心衰患者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 ,且心肌细胞存在细胞凋亡 。
赵晖戚秀卿邓南伟
关键词:SFAS细胞因子扩张性心肌病细胞凋亡
射频能量测试交界性心律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被引量:2
2000年
探讨能量测试法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慢径标测与消融中的作用。将 90例AVNRT患者分成三组 (每组 30例 ) ,分别采用能量测试法、下位法和后位法进行慢径标测与射频消融。能量测试法是在Koch三角区逐步以小剂量多次试验放电标测 ,以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为慢径传导部位 ;从 2 0W开始消融并增至 30W ,持续 12 0s ,以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且逐渐转变为窦性心律为消融有效。能量测试法所需手术标测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消融能量明显少于后位法 (12 1± 43vs 183± 6 7min ,5 8± 2 1vs 93± 34min ,70 0 0± 470vs 12 0 0 0± 75 0J,P≤ 0 .0 5 ) ,而发生短暂性房室阻滞和交界性心动过速则均较下位法明显减少。慢径消融有效时几乎 10 0 %出现加速性交界性心律 ;慢径传导呈多部位分布。结论 :能量测试法运用于AVNRT慢径标测及消融中 ,能较敏感地揭示慢径传导部位和消融有效的靶点 ,为AVNRT慢径标测消融的有效方法。
蒋金法徐文俊戚秀卿罗明邓南伟徐文渊张代富
关键词:交界性心律
高原移居者短期内返回平原时脱适应改变被引量:4
1994年
调查了习服高原的移居者从高原(3500~3700m)返平原(10m)前后动脉血气、心功能、血液流变学、凝血及抗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高移者在从高原返回平原的30天内:(1)PaO2、SaO2、和O2COnt显著升高,除了PaCO2仍略高外,余均接近平原世居者水平;(2)RBC、Hb、Hct和全血比粘度逐渐降低;(3)TXB2和β-血小板球蛋白均降低至平原世居者水平;(4)心率减慢,每搏指数增加,心脏指数增加,平均动脉压降低;(5)右下肺动脉干宽度减小。上述改变可能与高移者脱离高原低氧环境返回平原后的脱适应有关。
宋瑞芬刘宝章张生林杨铁良姜侠飞齐纶许维刚张志信邓南伟邹颂海施琦
关键词:高原移居者PAO2心脏指数Β-血小板球蛋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