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颂海
- 作品数:21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氨氯地平在心衰治疗中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作用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在心力衰竭 (心衰 )治疗中对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心衰病人共 6 0例 ,随机分成常规组与氨氯地平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 ,氨氯地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 5mg ,po ,qd。同时建立正常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白细胞介素 6 (IL 6 )。结果 :IL 1,IL 6 ,TNF α在心衰病人中分别达 (30±s 13) ,(99± 4 3)和 (2 4± 5 )ng·L- 1,较正常人[(6 .1± 1.7) ,(2 9± 8) ,(16± 5 )ng·L- 1]明显增高(P <0 .0 1)。治疗 6wk后 ,氨氯地平组病人较常规组IL 6 ,TNF α明显降低 ,分别为 (45± 2 4 )和 (17±5 ) ,(6 0± 31)和 (2 0± 4 )ng·L- 1(P <0 .0 1)。结论 :氨氯地平治疗心衰的作用之一可能在于降低细胞因子如IL 6和TNF
- 宋浩明罗明邓南伟邹颂海邓兵刘健夏芝芸
- 关键词:氨氯地平充血性心力衰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氨氯地平肿瘤坏死因子-Α
-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放射免疫分析的诊断价值探讨
- 1998年
- 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简称桥本病,是引起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慢性炎症甲状腺腺体破坏程度、范围大小及腺体修复多少不同,血中甲状腺激素可出现升高、正常、直至降低,同时甲状腺自身免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即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出现阳性。为掌握本病的发展规律,尽可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甲状腺机能减退症发生。我们回顾性分析了六年来积累的74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现报道如下。
- 厉继华邹颂海
- 关键词:甲状腺炎放射免疫分析淋巴性
- 培哚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和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及其临床作用被引量:8
- 1998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培哚普利对心衰患者进行慢性或急性治疗后的神经激素、血管内皮功能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伴随的临床和急性血流动力学作用。选择77例心衰患者,其中35例在口服利尿剂和地高辛常规治疗抗心衰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4mg/d,治疗6个月后进行自身对照比较;32例进行常规抗心衰治疗;10例口服单剂培哚普利4mg后进行24小时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血管紧张素Ⅱ和心房肽治疗后有极其明显的下降,血管肾素活性有极明显的升高,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内皮素和肿瘤坏死因子也有极明显的下降,上述变化在对照组未见到。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提示培哚普利可恢复自主性平衡和自主性调节功能。治疗组患者平均运动耐量明显增加,室壁活动指数、心衰记分和心胸比例均有明显下降或缩小,心功能分级也明显改善。口服单剂培哚普利后平均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明显下降,而心排指数明显上升,无一例发生症状性低血压,24小时神经激素测定可见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显著下降,提示培哚普利有良好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且具良好耐受性,是老年中重度患者首选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 邓南伟戚秀卿罗明邹颂海马文林黄卫斌邓兵徐文渊蒋金法徐文俊于德华方美菊顾惠琴
-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培哚普利神经激素血管内皮
- 培哚普利对心力衰竭患者神经激素激活及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作用被引量:3
- 1999年
-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 (Pe)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激素、血管内皮功能和心率变异性 (HRV)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 35例和 10例心力衰竭患者口服 Pe4 mg/ d6个月和 2 4 h期间疗效进行观察 ,并与 32例临床特征相匹配的患者对照。结果 :治疗组乙酰胆碱酯酶、血管紧张素 、心房利钠多肽、内皮素、肿瘤坏死因子 α和血浆肾素活性分别显著性降低或升高 (P <0 .0 1) ,总体标准差、均数标准差、差值均方平方根和低频、高频、总功率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1) ,运动耐量时间显著增加 (P <0 .0 1)。口服单剂 Pe 4 mg后平均肺动脉压、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和心脏指数分别呈显著性降低和升高 ,无 1例发生症状性低血压。结论 :Pe长期治疗可抑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过度激活的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逆转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和恢复自主神经性平衡和调节功能 ,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对急性血流动力学有有益的效应且耐受性良好 。
- 邓南伟戚秀卿罗明邓兵邹颂海马文林黄卫斌徐文渊蒋金法徐文俊于德华方美菊顾惠琴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培哚普利神经激素血管内皮
- 心绞痛患者合并心力衰竭时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及6-酮-前列环素F_(1α)的变化被引量:1
- 1996年
- 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2)反映VEC的功能变化,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UA患者外周血中CEC、ET明显升高(P<0.001),PGI2明显下降(P<0.01),当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时,其变化更加显著。VEC损伤以及它所分泌的内皮源性收缩舒张因子失平衡,可能参与了冠心病和心衰的病理过程。
- 夏芝芸邹颂海邓南伟
- 关键词:心绞痛心力衰竭内皮细胞内皮素前列环素
- 冠心病患者循环血中内皮细胞、内皮素和6-酮-前列环素F_(1a)的动态变化及意义被引量:3
- 1995年
- 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和前列环素(PGI2)反映VEC的功能变化,对85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并对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0例急性心肌梗塞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冠心病外周血中CEC、ET明显升高(P<0.001),PGI2明显下降(P<0.001),尤以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更显著,与病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提示冠心病VEC损伤,以及它所分泌的内皮源性舒缩因子失平衡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过程。
- 夏芝芸王玲琳邹颂海
- 关键词: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前列环素
- 具有并发症的心肌梗塞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意义
- 1996年
- 本文观察了4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AMI)血浆内皮素(ET)浓度变化,并将其是否并发心功能不全或心源性休克分3组。A组:单纯AMI;B组:合并心衰;C组:合并心源性休克。并与28例心绞痛(AP)及24例正常人(N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AMI组在心绞痛发作期,较正常对照组ET浓度有明显升高(P<0.001和P<0.01)。单纯心肌梗塞者2~10h ET迅速上升,24h后逐渐下降,一周内正常,而合并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者ET浓度持续升高超过一周。
- 罗明邓南伟邹颂海徐文渊
- 关键词:心肌梗塞心绞痛内皮素并发症
- 慢性肺心病患者内皮素、心钠素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 1996年
-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9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心钠素(Atrial natriuretie peptid,ANP)、血管紧张紊素换酶(Angiotensin—ocnverting enzyme,ACE)含量,同时与30例正常人进行对比观察,并与血气分析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浆ET、ANP水平明显升高(P<0.001)。ACE水平明显下降(P<0.001),并与PaO_2、PaCO_2有一定相关性。提示:EP、ANP、ACE在肺心病中起一定作用。
- 吕寒静邹颂海
- 关键词:肺心病内皮素心钠素ACE
- FT_3、FT_4放射免疫分析(直接法)方法学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自行研制了^(125)I标记的T_3X、T_4X(酰胺类衍生物)。免疫所得抗T_3抗体滴度1:160000,K=1.13×10^(11)l/mol;抗T_4抗体滴度1:6000,K=7.6×10^(10)l/mol。以PR试剂为分离剂,建立一步直接放免测定法。灵敏度FT_3为0.24 pmol/l;FT_4为0.16pmol/l。方法精确、特异、稳定。临床应用结果与英国Amersham Amerlex—M法相关极好。
- 许叔祥邹颂海杨文如唐国忠赵夏令周美英殷林祥
- 关键词:FT3FT4放射免疫测定
- 膳食硒与大鼠肝脏5′-脱碘酶关系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研究膳食硒对大鼠肝脏中5′-脱碘酶(5′-DI)的活性影响。方法实验组饲料附加硒0.5ppm。对照组不附加硒。12周后测血硒、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以及肝5′-脱碘酶活性。后者测定用Chopra氏放射免疫法。结果加硒组大鼠肝脏5′-脱碘酶活性平均为42.18±17.42PmolT3/min,mgProtein,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值13.24±4.48PmolT3/min,mgProtein,P<0.001。同时平均全血硒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47倍。血浆GPX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5′-脱碘酶活性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均是含硒酶,在生理上起着重要作用。
- 陈明凤蔡梅雪邹颂海邹颂海
- 关键词:硒脱碘酶肝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