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星期三
|
欢迎来到佛山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琳
作品数:
5
被引量:34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麻醉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张学锋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麻醉科
王炫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麻醉科
汤顺荣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麻醉科
郑珊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石赟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麻醉科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5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七氟烷
3篇
最低肺泡有效...
3篇
氟烷
2篇
量效
2篇
呼气
2篇
呼气末
2篇
剂量效应关系
2篇
插管
1篇
血浆靶浓度
1篇
血液动力
1篇
血液动力学
1篇
血液动力学现...
1篇
药物
1篇
药物释放
1篇
药物释放系统
1篇
液动
1篇
诱导气管插管
1篇
肾上腺
1篇
肾上腺素
1篇
通气道
机构
5篇
复旦大学
作者
5篇
贺琳
4篇
张学锋
3篇
王炫
2篇
郑珊
2篇
汤顺荣
1篇
石赟
1篇
邓萌
传媒
4篇
中华麻醉学杂...
1篇
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1篇
2013
2篇
2009
2篇
2008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七氟烷抑制全麻患儿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2008年
目的确定七氟烷抑制全麻患儿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儿2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8岁。吸入8%七氟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吸入3%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术毕吸除口腔分泌物后维持预定七氟烷浓度10min,采用序贯法调整七氟烷浓度,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相邻浓度比值为1.2,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阳性时,则下一例患儿升高1个浓度梯度;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阴性时,则下一例患儿降低1个浓度梯度。拔除喉罩后1min内患儿出现有目的性的肢体运动、屏气、喉痉挛和低氧血症(SpO2〈95%)为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阳性,否则为阴性。将阳性反应到阴性反应的中点设为平衡点,计算所有平衡点七氟烷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结果七氟烷抑制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的MAC为0.98%。结论七氟烷抑制全麻患儿(3~8岁)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为0.98%。
贺琳
张学锋
关键词:
喉面罩
儿童
七氟醚
布比卡因混合肾上腺素骶管阻滞对全麻新生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评价布比卡因混合肾上腺素骶管阻滞对全麻新生儿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或限期行腹部或会阴部手术的足月新生儿30例,性别不限,ASAⅠ或Ⅱ级,出生体重≥2500g,日龄≤28d,随机分为3组(n=10):全麻组(A组)、全麻+骶管阻滞(0.2%布比卡因1.25ml/kg)组(AP组)和全麻+骶管阻滞(0.2%布比卡因混合1:200000肾上腺素,1.25ml/kg)组(AE组)。分别于骶管阻滞前5min(T1)及骶管阻滞后5、10、15min(T2-4)时采用超声心动图仪监测心率、每搏量、心输出量,记录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计算全身血管阻力。结果与,T1时比较,A组T4时心率减慢,AP组T2-4时心率减慢,AP组T4时心输出量减少,AE组T4时舒张压降低(P〈0.05或0.01);各组间血液动力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独应用布比卡因或混合肾上腺素行骶管阻滞对全麻新生儿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邓萌
王炫
贺琳
郑珊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肾上腺素
血液动力学现象
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评价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患儿126例,年龄3~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n=30);R1组(n=30)、R2组(n=30)和R3组(n=36)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1、2、3ng/ml。均吸入5%七氟烷行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鼻腔置入导管连接气体分析仪,建立静脉通路,注射阿托品0.01mg/kg,R1-3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C组注射阿托品、R1-3组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后,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均为3.0%,相邻浓度比值为1.2,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达到预定值并维持10min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的标准: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为6分。计算每组七氟烷MAC,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R1-3组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MAC分别为5%、3%、2%、1%,依次降低(P〈0.01);所有患儿均无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发生,R2组3例、R3组8例患儿因下颌松弛度差致喉镜无法置入或声门关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完成气管插管。结论瑞芬太尼1ng/ml可降低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且不良反应少。
贺琳
张学锋
汤顺荣
王炫
关键词:
哌啶类
药物释放系统
药物
小儿喉罩通气道置入时呼气末七氟烷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被引量:20
2009年
目的探讨全凭七氟烷吸入诱导时小儿喉罩通气道置入所需的呼气末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方法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儿27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8岁。吸入8%七氟烷高浓度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调整吸入七氟烷的浓度以达到呼气末浓度的预定值,维持这个预定值10min后为患儿置入喉罩。置入喉罩即刻以及置入喉罩后的1min内患儿如果出现咳嗽、肢体运动、下颌松弛困难以致喉罩无法插入,屏气、喉痉挛、低氧血症这其中的任何一项即认为置入喉罩不满意。七氟烷预定浓度根据序贯法确定,初始患儿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2.0%,若喉罩置入不满意,则下一患儿的七氟烷预定浓度增加0.2%;若喉罩置入满意,则下一患儿的七氟烷预定浓度降低0.2%。结果患儿满意置入喉罩通气道时的七氟烷MACIMA为(2.01±0.19)%。ED95为2.36%(95%CI2.15%~4.15%)。结论50%和95%的患儿在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分别为2.01%和2.36%时置入喉罩不发生咳嗽、体动及其他气道不良反应。
贺琳
张学锋
关键词:
喉罩通气道
剂量效应关系
七氟烷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抑制患儿气管插管反应时半数有效呼气末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抑制患儿气管插管反应时半数有效呼气末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儿67例,性别不限,年龄3~8岁,体重为标准体重的150%以内,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对照组(c组,n=22)不输注右美托咪定;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n=23;D2组,n=22)分别于麻醉诱导前经10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0和2.0μg/kg,随后以0.5和1.09-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麻醉诱导:吸人5%七氟醚,睫毛反射消失后,调整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至目标浓度并平衡15min,行气管插管,并行气管插管反应评分。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c组、D1组和D2组初始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分别为3.5%、2.5%和1.5%,根据气管插管反应(气管插管反应评分〉1分为阳性反应)以1.2倍等比级增减,计算七氟醚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记录右美托咪定给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D1组未发生心血管事件;D2组低血压发生率14%,心动过缓发生率9%。七氟醚EC50(95%CI)分别为:c组3.54%(3.39%~3.69%)、D1组2.37%(2.24%~2.46%)、D2组1.41%(1.37%~1.46%)。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EC50降低(P〈0.01);与D1组比较,D2组EC50降低(P〈0.01)。结论对于患儿,复合七氟醚麻醉诱导时右美托咪定的适宜用量为负荷量1.0μg/kg,维持量0.5μg·kg-1·h-1。
贺琳
王炫
郑珊
张学锋
汤顺荣
石赟
关键词:
麻醉药
插管法
气管内
剂量效应关系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