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锋
- 作品数:33 被引量:139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杜绝事故确保小儿麻醉安全
- <正>随着对小儿生长发育、生理解剖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深入研究,适用于小儿尤其是新生儿、早产儿的麻醉设备用品的研发、应用,以及大量小儿临床麻醉经验的积累,现代的小儿麻醉更具有小儿特点,更具安全性,为小儿外科手术的成...
- 张学锋
- 文献传递
- 全身麻醉术后患儿发生低体温的现况分析被引量:43
- 2010年
- 目的了解患儿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状况与临床特征,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5-9月,833例全麻术后收入麻醉恢复室中的患儿进行体温测量,并采集临床相关资料。结果全麻术后有50例肛温为32-35℃,未见肛温低于32℃的病例,低体温的发生率为6.0%。1岁以下患儿低体温发生最为常见(18.7%),开腹术后或麻醉时间>2h的患儿低体温发生率明显升高。术后低体温易出现皮肤花斑、哭吵不安、寒战等临床表现。结论全麻术后低体温为患儿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表现为体温轻度降低。1岁以下、行开腹术或麻醉时间>2h的患儿均为术后低体温高发人群,应为重点监测对象。
- 王勤张学锋王炫栗玲张玉侠
- 关键词:儿童麻醉体温变化麻醉后护理
- 影响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的多因素分析
- 2002年
- 张学锋叶菁栗玲王丽红
- 关键词: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吗啡影响因素
- 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最佳剂量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 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患儿77例 ,年龄 1月~ 13岁 ,随机分为七组 :术毕经硬膜外注入曲马多负荷量 1mg/kg、维持量 0 15mg·kg 1·h 1(E1组 ) ;1 5mg/kg、0 2 2 5mg·kg 1·h 1(E1 5组 ) ;2mg/kg、0 3mg·kg 1·h 1(E2组 ) ;2 5mg/kg、0 375mg·kg 1·h 1(E2 5组 ) ;或静脉注入 1mg/kg、0 15mg·kg 1·h 1(I1组 ) ;1 5mg/kg、0 2 2 5mg·kg 1·h 1(I1 5组 ) ;2mg/kg、0 3mg·kg 1·h 1(I2组 )。选择持续输注加PCA给药模式 ,持续镇痛 4 8h。记录疼痛、镇静评分、曲马多用量、PCA按压次数、有效按压率 (D/D)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曲马多用量依次为 :E2 5组 >E2组 >E1 5组 >E1组 ,I2组 >I1 5组 >I1组 (均P <0 0 1)。按压次数 :E1 5组明显少于E1组 (P <0 0 5 ) ,也明显少于I1 5组 (P <0 0 5 ) ,其余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有效按压率 (D/D) :相同途径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疼痛评分 :E2组明显低于E1组(P <0 0 5 ) ,其余各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 ,无论硬膜外途径还是静脉途径 ,负荷量 1 5~ 2mg/kg、维持量0 2 2 5~ 0 3mg·kg 1·h
- 张学锋王炫
- 关键词:曲马多小儿术后镇痛
- 七氟烷抑制全麻患儿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 2008年
- 目的确定七氟烷抑制全麻患儿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儿25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8岁。吸入8%七氟烷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吸入3%七氟烷维持麻醉。术中均保留自主呼吸。术毕吸除口腔分泌物后维持预定七氟烷浓度10min,采用序贯法调整七氟烷浓度,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1%,相邻浓度比值为1.2,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阳性时,则下一例患儿升高1个浓度梯度;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阴性时,则下一例患儿降低1个浓度梯度。拔除喉罩后1min内患儿出现有目的性的肢体运动、屏气、喉痉挛和低氧血症(SpO2〈95%)为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阳性,否则为阴性。将阳性反应到阴性反应的中点设为平衡点,计算所有平衡点七氟烷浓度的平均值,即为MAC。结果七氟烷抑制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的MAC为0.98%。结论七氟烷抑制全麻患儿(3~8岁)喉罩通气道拔除反应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为0.98%。
- 贺琳张学锋
- 关键词:喉面罩儿童七氟醚
-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麻醉评估与处理
- <正>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I)是小儿的常见疾病,据统计小儿平均每年可经历6次URI。小儿URI时麻醉风险大大增加:气道高反应性、气道分泌物增多、憋气、缺氧发作、喉痉挛...
- 蒋莅邓萌张学锋
- 文献传递
- 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1~6岁行下腹部、会阴部及下肢手术患儿,随机双盲分成布比卡因(2.5mg/kg)对照组,罗哌卡因低、中、高(2.5、3.5、5.0mg/kg)剂量组。采用七氟醚诱导吸入麻醉加骶管阻滞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0.2mg/kg)。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罗哌卡因复合咪唑安定对舒张压、平均动脉压的影响小;术中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有轻度下降,但均在生理范围内;高、中剂量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类似布比卡因,低剂量短于布比卡因。除个别患儿在术中有牵拉反应和术后呕吐外,其余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咪唑安定在小儿麻醉中对患儿血液动力学影响小、可延长镇痛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史琪清熊波张学锋
- 关键词:罗哌卡因咪唑安定小儿麻醉骶管阻滞
- 不同麻醉诱导下小儿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比较小儿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评价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插管时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68例1~6岁的患儿被随机分成P、PF及PFI组,P组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PFI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再静脉注射硫喷妥钠5 mg/kg,同时吸入3%异氟醚.所有患儿由同一位医师进行气管插管,记录其麻醉前以及插管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结果插管后P组的心率和血压最高,不仅显著高于插管前,还显著高于基础值(P<0.05).PF组插管后的心率和血压虽然也高于插管前,但低于P组,而且与基础值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FI组插管后的血压仅略高于插管前,但比基础值低(P<0.05),在3组中最低(P<0.05),且升幅最小(P<0.05),其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升幅分别为11%和26%.结论给患儿插管时联合应用硫喷妥钠、芬太尼和异氟醚,心血管反应最小,提示其可以较好地抑制插管所至的应激反应.
- 王炫周志坚张学锋
- 关键词:异氟醚小儿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
- 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有效浓度的影响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评价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对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患儿126例,年龄3~8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n=30);R1组(n=30)、R2组(n=30)和R3组(n=36)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1、2、3ng/ml。均吸入5%七氟烷行麻醉诱导,睫毛反射消失后鼻腔置入导管连接气体分析仪,建立静脉通路,注射阿托品0.01mg/kg,R1-3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C组注射阿托品、R1-3组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平衡后,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初始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均为3.0%,相邻浓度比值为1.2,七氟烷呼气末浓度达到预定值并维持10min后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条件满意的标准: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为6分。计算每组七氟烷MAC,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组、R1-3组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MAC分别为5%、3%、2%、1%,依次降低(P〈0.01);所有患儿均无心动过缓、低血压等发生,R2组3例、R3组8例患儿因下颌松弛度差致喉镜无法置入或声门关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完成气管插管。结论瑞芬太尼1ng/ml可降低患儿吸入七氟烷诱导气管插管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且不良反应少。
- 贺琳张学锋汤顺荣王炫
- 关键词:哌啶类药物释放系统药物
- 不同年龄婴儿TOF模式连续刺激下的稳定过程
- <正>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婴儿TOF模式下肌松监测前稳定过程中的基线值递增现象。方法选择1-24个月的婴儿30例,ASAI~Ⅱ级,拟行全麻手术,无肝肾、心血管系统或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术前水电解质、酸碱无异常。根据年龄分为三组...
- 周志坚石赟张学锋
- 文献传递